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雷軍重回火線,小米手機增速放緩、IoT大漲

小米互聯網增值服務的想象空間,建立在硬體能夠綁定的客戶數量和規模基礎上。競爭加劇,主營的手機業務增速放緩,市場對其商業模式預期降低,估值也逐漸回落到一個沒有特色的硬體公司的水準。

撰文 | 藍洞商業 郭朝飛

5月,兼任小米中國區總裁之後,雷軍換了個地方辦公,從董事長辦公室搬到中國區團隊的辦公地點。一位與他相熟的人士告訴「藍洞商業」,雷軍撂下一句狠話,“如果國內沒做好,我就不回來。”

一個多月後,小米操辦了一場中國區團隊閉門幹部動員會。雷軍不無憂慮地說,行業已經到了最寒冷的冬天,小米要拋掉所有“速勝論的幻想”,準備持久戰,直到5G大規模普及期的到來。

一定程度上,市場調研機構IDC發布的最新報告也印證了雷軍的判斷。報告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總出貨量3.332億部,同比下降2.3%。其中,小米位列第四,佔整體市場9.7%的份額。

中國市場,第二季度出貨量約9790萬部,同比下降6.1%,2019年上半年整體出貨量約1.8億部,相比去年同期下滑5.4%。小米市場份額為11.9%,排在華為、vivo、OPPO之後,蘋果之前。除了華為,剩下四家公司出貨量均有所下降,小米同比下降19.3%,降幅最大。

資本市場的反應則更加劇烈。上市一年多,小米股價和市值近乎腰斬,當初發行價每股17港元,如今僅徘徊於八九港元之間,高點時四千億港元上下的市值,跌到了兩千億出頭

為了應對危機,上市以來小米先後進行了不少於7次的組織架構調整,2019年小米、Redmi兩個品牌分拆獨立運作,推出“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雷軍稱,“未來5年將All in AIoT,專項投入至少100億元。”

公司一號位雷軍奔赴一線,2019年上半年小米取得了不俗的業績。

8月20日,小米發布的財報顯示,上半年收入957.08億元,同比增長20.2%;經調整後淨利潤為57.15億元,同比增長49.8%。其中,第二季度實現收入519.51億元,同比增長14.8%;經調整後淨利潤為36.4億元,同比增長71.7%。

不過,相比IoT、互聯網等業務,小米手機的營收增速緩慢,雷軍需帶領小米繼續闖關。

不是工作狂

上市被很多人視為公司的成人禮。2018年7月9日,雷軍在港交所敲響了小米上市的鍾聲,他說,“股票開始交易,這對小米而言,是個全新的開始。

一年過去,在一位接近雷軍的人士眼中,他還是那個“中關村勞模”。早上九點至九點半到公司,晚上十二點到一點離開,刨去兩頭路上以及其他事佔去的時間,理論上雷軍每天留給自己的休息時間也就五個小時。一年當中,至少有300~320天是這樣的節奏,“他沒有懈怠。”

比起來,小米管理團隊其他人的心態會有一些微妙變化,有的高管可能開始考慮自己的興趣和未來方向,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跟雷軍的理想一致,有人一開始加入小米也只是為了謀份差事。

“雷軍總是提到,你的事業或其他的一切都來自對某種事情的熱愛。他的動作和眼神都流露出對小米的熱愛,但很多高管是責任,這就是差別。”接近雷軍的人士說。

對於小米當前面臨的問題與挑戰,雷軍在熟人面前並不避諱。2019年年初,雷軍在小米年會上也公開承認,小米主要面臨兩大挑戰:公眾、米粉對小米的期待與小米創新、發展速度之間的矛盾;小米的高速發展速度與今天的管理能力之間的矛盾。

文首提到的與雷軍相熟的人士覺得,雷軍坦誠直白,談話中不作掩飾,無論對與錯,表達的都是自己的真正想法,有時候覺得他有一股孩子般的純真,這在企業家群體中不多見。不過,雷軍很少談自己的興趣和生活,關注點幾乎都在小米、產業和投資上。

一年時間裡,小米不下7次組織架構調整,雷軍的意圖很明顯,其背後邏輯也是一脈相承的。

雷軍解釋過,對於走過8年,營收過千億、員工近兩萬人的公眾公司來說,必須把組織管理、戰略規劃放到頭等位置。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提升組織效率和活力,強化人才梯隊建設,發掘更多年輕人才並給予更多提升機會。

雷軍也確實是這麽做的,兩次大規模調整尤其明顯。

一次是去年9月,組建集團組織部與參謀部,將原有的4個業務部重組為10個,各業務部總經理均直接向雷軍匯報。這次調整涉及到王川、劉德、洪峰和尚進等高管。用雷軍的話說,任命的十多位總經理中,80後佔據大多數,10個業務部門成立的背後,二級部門等分支團隊中,還有更多年輕管理人才、專業人才脫穎而出。

另一次在今年春節後,小米成立集團技術委員會,在核心管理崗位上任命了14名總經理、副總經理。

未及檢驗架構調整效果,5月17日,雷軍親自兼任小米中國區總裁,前任總裁王川在這個位子上隻幹了五六個月,新去向是新成立的大家電事業部總裁。雷軍稱,這是為了強化“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推進、加速大家電布局,推動新零售戰略在國內持續提效進化,同時進一步加強中國區與集團各業務戰略協同。

在那次閉門幹部動員會上,雷軍為中國區定下了未來三年的策略與目標,包括小米和 Redmi雙拳出擊、把握 5G 機遇、穩三望一等,還將為新零售追加50億元的投入。

雷軍如此嚴陣以待很容易理解,當前中國區仍是小米最重要的營收市場,同時面對整個行業手機出貨量萎縮與競爭加劇的雙重壓力,當然是容不得閃失。

這不是雷軍第一次充當救火隊長。2016年,小米手機遭遇供應鏈危機,雷軍就親自主抓手機業務。用他的話說,當時可能面臨300個難題,但只能先挑三個主要問題,即手機的交付、創新與質量。果然,2017年情況就開始好轉。

在接近雷軍的人士看來,這正是小米長期以來存在的最大問題,因為有雷軍,小米在9年時間裡得以快速成長,但也限制了小米人才梯隊建設與成長,“大樹底下不長草”。

“雷軍再次衝到一線,某種程度上說明問題比較嚴重,但又有點兒無將可用。這就陷入一個無解的怪圈,哪塊業務不行,就要雷軍伸手,小米業務線越來越多,雷軍以後伸手還是不伸手?”他補充道。

雷軍需要在決策與放權中尋求平衡。其實,“中關村勞模”雷軍並不是工作狂。今年2月,他與小米手機品牌代言人、TFBoys組合中的王源有過一次長達3小時的對話,當被問到何時何地感覺最快樂時,雷軍坦陳,“不上班的時候特別快樂。”

學做減法

中國智能手機廠商經過前期廝殺,有不少已經退出舞台,目前主要玩家包括華為、vivo、OPPO和小米

行業內的普遍認知是,剩下的沒有一家是弱的,都有自己的殺手鐧。小米面對的情形是,對手不一定能領先多少,但不會比小米差。

華為的綜合實力最強,從組織、人才、技術到渠道、與運營商關係等,都自成體系,因此獲得了中國市場第一的地位。

手機供應鏈行業對華為有一個十分有趣的評價:很大程度上,華為是一家人力資源配置優化公司,其完備高效的人才體系和系統化管理在國內是少見的,以其人才儲備和方法論,即便不在通訊領域,做其他完全不相關行業失敗率也會遠低於一般公司,比如去做房地產、紅酒。

OPPO、vivo的特點是,生產製造能力較強,在年輕用戶中建立起了口碑,線下體系也相對強大。

小米的最大特點在商業模式,起初雷軍將之描述為硬體+軟體+互聯網服務,後來又變為硬體+新零售+互聯網。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體系,硬體包括手機、筆電、電視、空調以及外部生態鏈智能硬體等,互聯網業務有MIUI、互娛、金融等,新零售則囊括了小米線上線下渠道,比如小米商城、小米之家、米家有品等。

雷軍在不同場合反覆解釋,小米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硬體是小米的重要用戶入口,但並不期望成為主要利潤來源。依照計劃,小米產品緊貼硬體成本定價,通過自有或直供的線上線下新零售渠道直接交付到用戶手中,然後持續為用戶提供豐富的互聯網服務,互聯網業務成為主要利潤來源。

上市前,雷軍承諾,2018年起小米每年整體硬體業務的綜合淨利率不會超過5%。後來,這還成為小米董事會上的一項特別決議。

其實,小米股價與市值的持續下挫,與資本市場對它的定位有很大關係。

一位長期關注小米的投資人向「藍洞商業」分析,小米IPO 時,17 港元定價對應的 PE(市盈率)為39.6倍,類比智能手機制造是15倍左右、電商公司40-50倍、互聯網公司 40倍左右,當時資本市場是認可雷軍描繪的小米模式的。

小米互聯網增值服務的想象空間,是建立在硬體能夠綁定的客戶數量和規模基礎上的。競爭加劇,主營的手機業務增速放緩,市場對其商業模式預期降低,估值也逐漸回落到一個沒有特色的硬體公司的水準。

一位接近小米管理團隊的人士認為,小米最強大的在其模式,相應地最大風險也在此,如何將硬體、軟體、零售、金融、投資等不同業態有效結合、協同是個難題,如果不能操控這個模型,也會是災難。

“面對當前市場環境,小米其實應該做減法,把資源和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最核心的業務上,類似小米生態鏈應該通過一些方式放出去。”該人士說,小米後期投資的生態鏈公司,很多創始人雷軍可能都沒見過,小米對整個體系的管理還沒有達到華為的水準,小米生態鏈稀釋小米品牌的同時,也會增加管理成本,致使穩定性越來越差。

截至2019年6月30日,小米投資公司超過270家。此前,小米CFO周受資解釋,小米不是一家財務投資公司,投資的主要目的是增強小米業務上和這些公司的協同,關注的投資項目是能帶動小米業務的投資項目。

周受資說,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很多小米被投企業已經上市,2019年有很多新公司在上市的路上。未來一段時間,小米會在合適的市場、合適的時間點,做適當的減持。

激戰IOT

雷軍將人工智能、物聯網與5G視作小米下一個重大機遇。

2019年年初,小米推出“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將人工智能、物聯網提升到與手機業務並重的位置。雷軍宣稱,未來5年將All in AIoT,專項投入至少100億元。

為了順應這一戰略,雷軍很快就進行了相應的組織與人事調整。

2月,小米設立集團技術委員會,同時原人工智能與雲平台部被分為人工智能、大數據、平台三個部門。人工智能部負責小米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研發以及小愛產品;大數據部負責大數據、搜索與推薦;平台部負責雲計算、小米雲、運維、安全與隱私。

崔寶秋被任命為該委員會主席。崔是雷軍武漢大學的同學,當年兩人同住一個寢室。崔寶秋有IBM矽谷實驗室、雅虎和領英的工作履歷,2012年6月回國加入小米,負責組建小米人工智能與雲平台團隊。

據崔寶秋回憶,當初雷軍邀請他加入小米,他看中的並非小米是一家智能手機公司,而是雷軍說做的是移動互聯網,小米率先把智能手機做到 2000 元以下,加速了移動互聯網在中國的快速成熟。

雷軍對這位老同學亦是讚賞有加,稱其過去六年多主導了小米的“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路線,對小米的開源戰略、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安全與隱私保護做出了突出貢獻。

技術委員會成立之後的十多天,小米又在其下專設AIoT戰略委員會,來自人工智能部、手機部、智能硬體部、電視部、生態鏈部等數十個關鍵部門的負責人均是委員會成員。AIoT戰略委員會主席范典表示,各個業務部門與委員會之間沒有匯報關係,主要是推動AIoT戰略加速落地,增強集團大腦和跨部門協同能力。

5G方面,今年2月小米在巴塞隆納發布首款5G手機小米MIX3。小米在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中透露,已經為5G正式商用做好了準備,小米MIX 3 5G版已在歐洲多個國家正式發售,下半年第二款5G智能手機也將在中國上市。

7月中旬,崔寶秋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說,在小米內部,他一直講AIoT不僅是 “AI+IoT”,後面必須有“5G”。5G 是一個時代,它的應用今天有很多可以想象到,但更多應用場景是今天想象不到的。

他解釋稱,如果說之前小米的 IoT 布局是有些偏散的話,AI 讓小米IoT變得更加有整體感,更加有神。AIoT 也回答了小米就是一家互聯網公司這個問題,是一家基於 AI 賦能萬物的互聯網公司。未來 5G 的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帶來將會帶來更多應用場景,小米做的是超級互聯網,它代表未來的互聯網 3.0 或是 4.0。

小米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小米IoT平台連接的IoT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及筆電電腦)數達到約1.96億件,同比增長69.5%。擁有五件以上連接至小米IoT平台的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及筆電電腦)的使用者數增加至約300萬人,同比增長78.7%。

IoT佔小米營收比重也越來越高。第二季度,小米IoT與生活消費品收入149億元,同比增長44%,小米智能手機、互聯網服務的收入和同比增速分別為:320億元和5%、46億元和15.7%。

接近小米管理團隊的人士分析說,與對手相比,目前小米IoT發展速度是最快的,有一定優勢,5G各廠商差異並不大。作為新興行業和市場,還看不到終局。

小米並未安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