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線醫護人員解讀《中國醫生》:書寫真實力量!


1905電影網專稿 今年的暑期檔自開局便收效慘淡,電影市場急需一部重磅大片來力挽狂瀾。《中國醫生》自2021年7月9日上映,上映4天就已破4億!這也讓暫時“遇冷”的電影市場得到回溫。


電影《中國醫生》票房破四億海報


電影《中國醫生》的首次公映便選擇在“英雄之城”武漢,讓眾位醫護人員來檢驗這部拍攝他們親歷的戰鬥歲月的影片。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觀影后,感歎道:“我抱著挑剔的態度來看《中國醫生》,在兩個多小時裡,我沒找到什麽BUG(漏洞)。”



這部行業與大眾都萬分期待的影片《中國醫生》,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完成了一份還算工整、滿意的答卷。《中國醫生》用群像式人物以及時代報告的形式,試圖通過這種接近紀實的方式進行散點敘事,基本上還原出了抗疫時期醫護人員的工作狀態與心境。



對於許多主旋律的時代報告片,很多都改編自真實歷史事件,但還是會多多少少感受到藝術的提煉與加工,但面對仿佛就在昨天見證抗擊疫情的觀眾們來說,真實感是這部影片必然的創作原則,畢竟所有的觀眾都太有體會了,因而無法接受摻雜半點“演”的成分。



割開氣管插喉管、抽積液等畫面將專業性極強的“醫療現場”一次次呈現,這讓大眾更加直觀的體會到醫護人員那份生死時速的緊迫感。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RICU護師尹茜表示,作為親歷抗疫的一名醫護人員,帶著敏感的職業習慣的她提到:因為這些操作都是經過我們常年的學習訓練,已經產生了肢體的肌肉記憶,演員能夠做到這麽高度的還原,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尹茜指出影片中實際上也有一些細節是不符實際的,比如清晰的護目鏡,靠著胳膊隨地睡著的醫生,初期無法控制的病患人群等,但這也確實是一種合理的藝術加工,導演也是力圖將抗疫遇到的危機與醫護人員的狀態進行多面立體的刻畫。



影片中飾演文婷主任的袁泉,她用一種克制的狀態詮釋出了具有層次的內在情緒波動,在最後文婷和自己女兒散步時偶遇自己的患者。她用眼神指尖的小動作,微妙的表達出豐富的感情,面對曾經相救,康復便再次投入茫茫人海的親切陌生人,她欣慰也滿足。



同樣對於家屬,“一個人沒有了父母該怎麽活下去?”李晨飾演的醫生將其父母的遺物遞送給張子楓飾演的女兒手中,女兒收到的這份最後家人的寄托,是沉甸甸的,同樣也是溫暖的。


《中國醫生》並不是僅僅要講述醫生,而是希望“全景式”還原抗疫的真實狀態,這其中包括醫生,同樣包括病患以及病患家屬。在那個至暗時刻,每個人身上的微光便顯得極為珍貴,照亮自己的同時,更希望給予他人力量。



對失去家人的家屬,醫生是能夠傳達親人囑托的送信人;對於病逝的患者,沒有家人在側,醫生便是最親的家人。尹茜回憶道:我當時幫一位過世的78歲老奶奶做遺體護理的時候,我會一邊擦拭她的身體,一邊和她說話,雖然我們沒有血緣關係,但我不想讓她太孤單的離去。


作為電影,《中國醫生》講故事還需要努力,但是對那個時期的記錄,我們的確會被其中的真實感所觸動。對於那群人,那段時期,我們需要這樣一部影片,來記住他們!



《今日影評》編導觀察: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電影《中國醫生》的誕生,它有著除了票房和電影藝術價值之外的另一層意義,它記錄了這個時代,一個群體的溫良和能量。救死扶傷是醫生的職業本能,但是面對疫情肆虐未知病毒帶來的醫療難題,從被擊倒,到慢慢調整自己重新站立起來,直至積蓄力量,開始反擊甚至是傾其所有,醫務工作者為著某種信仰帶領著2020年的中國走出陰霾。


“想來想去,只不過還是個醫生。”這是紀錄片《鍾南山》中寫在開端的話,鍾院士說的謙遜樸實和篤定,在他的辦公室裡,掛著四個字——“敢醫敢言”,我想做《中國醫生》這期節目的初心大概就來自於這句話,來自於在中國,看到醫生這個職業領域,有這樣的人存在著,是我們時代的幸運。(徐錦秋,《今日影評》當期編導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