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電動車衝刺40萬年銷量之前 這次行業探討傳出六大信號

文 | 張祥威

來自新智駕(AI-Drive)的報導

國內電動車市場後勁不絕。

2019年1月初,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預計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超過160萬輛,緊接著,工信部部長苗圩表態稱,對2020年完成新能源汽車產銷200萬輛有信心。這是一個很明顯的信號。

通常情況下,高層公開發言會建立在充分調研、測算的基礎上,而按慣例整個汽車行業對於完成這些數據指標也幾乎不成問題。這就很大程度上意味著,較2018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銷量125.6萬輛這一現狀,今明兩年我國將以平均每年近40萬輛的速度持續發展。

市場大盤既定,合資品牌、自主品牌和新造車勢力等新能源汽車的玩家將在這一框架下展開激烈拚殺。

1與13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落下帷幕。新智駕從歷時兩天公開演講、高管對話中發現,面對即將到來的銷售大潮,政府、新造車勢力、傳統車企、零組件供應商和資本均在摩拳擦掌,同時,智能網聯、燃料電池汽車等也成為熱議話題。

一些關鍵問題在此期間獲得研討,也流露出不少重要信號。

信號1:市場作用逐漸凸顯

“市場的開放和技術競爭將會加強技術創新,加速市場推廣,加快成本下降。所以純電動不是收縮和退出,而是抓住機遇,直面挑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在會上表示。

這一論斷反映出,新能源汽車正從政策市向更加注重市場作用轉變。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傳福認為,電動汽車增長開始從政策的單輪驅動轉向“政策+市場”的雙輪驅動。

王傳福以比亞迪自身銷量舉例,表示在去年的北上廣深等政策性城市,電動汽車的銷量在增長,但比例正在下降。而部分非限購、非限行城市的電動汽車銷量則在大幅提升,佔整體銷量的比例達到50%。

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的確在政策的主導下強勁發展。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自2013年起至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全年累計總銷量分別為1.7萬輛、7.4萬輛、33.1萬輛、50.7萬輛、77.7萬輛、125.6萬輛。

去年以來,政策主導作用逐漸弱化。表現在新能源補貼退坡、《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等系列政策法規陸續頒布,對傳統車企和新造車勢力的純電動車生產、銷售、投融資等方面起到直接影響作用。

可以說,政策的手正在逐漸放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迎來真正的激烈競爭時刻。

在此背景下,去年一些新造車勢力的“年交付10萬台”和傳統車企的加速轉型,將共同分食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蛋糕。

信號2:氫燃料電池車產業化要晚十年

到目前為止,所謂的新能源車競爭主要停留在純電動車層面。

事實上,燃料電池、插電式混合動力同樣屬於新能源車的範疇,而作為一種更加安全、成本更低的技術,燃料電池已成為國際的主流技術路線。由於我國氫能儲備豐富,氫燃料電池車又成為國內的重點推廣方向。

不過,氫燃料電池車的發展目前受製於加氫站、質子膜等技術的成熟程度。據歐陽明高介紹,中國燃料電池商業化已經開始,截至2017年底,我國累計運行千輛燃料電池車,2018年年產超過1500輛,全國投入運營的加氫站達到12座。

發展這麽多年,這一速度顯是不夠的。

“燃料電池汽車的高度我認為要拔高。”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朱德權認為,氫能的利用將是重塑產業鏈的關鍵之舉,氫能將撬動汽車和能源兩個行業超10兆GDP的產業。

在此次大會上,氫燃料電池車的產業化路徑進一步明確。

“根據中國和全球氫能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進程,我認為氫燃料電池汽車相比於純電動汽車,產業化進程大約晚十年左右。”歐陽明高在發表這一論斷後,給出了明確到年的具體時間表。

他表示,到2020年,燃料電池混合動力將會成熟,商用車市場,預計在五千到一萬輛,標誌性的車型是燃料電池車。到2025年,燃料電池技術將會成熟,推廣累計將會達到五到十萬輛,標誌性的車型是燃料電池的大型SUV。到2030年,新一代氫能技術突破,製氫、儲氫、運氫全方面突破,燃料電池技術在交通和能源領域推廣達到100萬輛。

信號3:新舊車企均面臨技術難題

新能源汽車只是借了政策和技術的東風,其實整個汽車產業並非一路高歌。

2018年是一個轉折點,多家汽車經銷商先後向主機廠拉旗示威,一些老牌車企轉手出售乃至退出市場,更多的以純電動為創業賽道的新造車勢力玩家湧現,最終將汽車產業拉扯得失去了原來樣貌,反映在現實中就是銷量結束了十幾年連增的喜人曲線。

在這種形勢下,新造車勢力由於要站穩市場的需要,不敢表現得過於焦慮。但一些傳統車企開始如實表達對市場寒意的看法。

“當前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態勢,我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就是‘危機四伏,危中有機’。嚴冬已經來臨,淘汰正在加速,競爭正在裂變。”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在會上表示。

造成這種焦慮的原因或許在於,汽車行業已經摸到了銷量天花板,但被寄予眾望的新能源汽車仍面臨技術難題。

王傳福認為道2030年可以實現全面電動化,實現順序首先是公車和計程車,接著是城市物流、環衛、渣土車等卡車,最後是私家車也即乘用車,理由是私家車會涉及購車成本、基礎設施、不同地區消費者消費理念和接受程度不同等因素。

他沒有點明的是,純電動車的普及其實還會遇到包括續航裡程、安全保障等技術方面的難題。一直以來,純電動車的續航裡程焦慮、電池爆炸等話題屢見不鮮,很難說市場對新能源車的接受是完全沒有顧慮的。

天際汽車董事長兼CEO張海亮直言,“電動汽車的主要短板就是續駛裡程和充電的時間,當前以三元鋰電為主要動力來源的電動汽車尚不能滿足量大面廣的遠程公交、雙班出租、城市物流、長途運輸等市場的需求,特別是在政府補貼逐年下調,甚至取消的現實背景下,在單車價格優勢的情況下,針對用戶對性能會格外的關注,更加挑剔。”

信號4:發展智能網聯需要國家合作

新能源汽車是中國換道賽車的機會,但汽車行業仍是競爭與合作並存的領域。

“汽車是世界性很強的產業,很多人問我你們中國電動汽車如何如何,中國的ICV如何如何。我說沒有中國的電動汽車,只有世界汽車在中國造出來的,或者我們稍微有點特色,總體上還是一體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百人會副理事長董揚在討論中如是表示。

實際上,我國汽車行業並不完全具備自主技術,尤其在一些核心零組件和汽車電子系統的研發上。由此,在汽車面向智能網聯發展的過程中,無論是傳統車企,抑或新造車勢力,均需要向來自歐美國家的零組件供應商進行採購。

此次大會對中國與德國在智能網聯上的合作進行了總結,這預示著大國之間的合作還將持續。

據工業和資訊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鄭賀悅介紹,中德兩國在汽車產業的合作是中國開展國際合作的典範,中德兩國就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已攜手開展了很多工作。比如,中德雙方簽署了關於自動網聯、駕駛領域合作的聯合意向聲明,互邀專家、企業家圍繞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和技術發展、高精度地圖、商業化運作等問題進行研討。

新智駕注意到,除了政府層面,中德兩國間的汽車企業也在展開密切合作。例如蔚來與博世正在傳感器、自動駕駛、電機控制、智能交通系統等領域開展合作,寶馬加入了百度阿波羅開放平台共同推動自動駕駛生態系統建設,華為和奧迪聯合推動自動駕駛和數字服務發展。

“出行、自動駕駛技術不可能一家通吃,需要大家通力合作,我們也是跟全球很多芯片供應商、零組件的供應商,包括在中國跟高德、百度、四維進行高精地圖的合作。”陳黎明 博世底盤控制系統中國區總裁說。

信號5:新能源車做物流任重道遠

當前,新能源車市場仍離不開政策的呵護。

去年6月,交通運輸部辦公廳等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公布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工程創建城市的通知》,要求天津等22個城市將購置和更新換代新能源物流貨運車輛達到一定比例。

按照計劃,我國將在2020年在交通運輸行業實現60萬輛的保有量。

不過,新智駕查閱公開數據發現,2017年,我國新能源物流車的保有量達到24.2萬輛,較2016年增長了155%。但到了2018年,根據中汽協的統計數據,去年前10個月新能源商用車銷量共計10.72萬輛。這意味著,新能源物流車未來仍面臨不小的壓力。

據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蔡團結介紹,新能源物流車發展仍然面臨著較多的製約和障礙,主要體現在路權優先不明顯、成本效益不優、充電設施不足和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尚未形成等方面。

在國外一些國家,新能車在物流領域已展開廣泛應用。

據斯堪尼亞中國戰略中心執行董事Mats Harborn透露,“在德國和瑞典,大部分國家有90%遠距離的運輸車都是電氣化,尤其是對於遠距離運輸,使用電動車其實是最為合適的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純電動車是否適合作為物流車的主體也值得商榷。

“中國的製造商其實在電池技術、電動公交上是世界的引領者,不過我還想要警示各位,現在決定到底採用什麽樣的技術路線還是太早,而且純電動不一定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從長期來講,我們認為燃料電池應該會是實現長距離的運輸最好的能源載體。”斯堪尼亞中國戰略中心執行董事Mats Harborn說。

按照王傳福給出的時間點,物流車會在第二階段實現電動化,聯繫到氫燃料電池的商業化時間表,未來新能源車在物流領域的使用會發生哪些變化值得關注。

信號6:寒冬下仍有投資

雖然業內對新能源車的未來充滿信心,但這並不說明該領域沒有問題。

“現在新能源行業很多就是因為補貼補助頒布,有的臃腫不堪,有的產能過剩。所以最關鍵的還是企業自己要有自己的造血能力。”中關村協同創新基金合夥人周超表示。

那麽,今後新能源車領域的投資還會更多嗎?

回答這一問題,首先要明白資本對於新能源車的投資有其邏輯,主要在於,人類當下正處於能源更新的大背景下,而新能源車由於以電、氫能為動力,成為重要載體。

中國石化集團資本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文生認為,能源系統的轉型中,進行能效提升是一大核心問題。以內燃機為例,傳統熱機的效率一般不超過40%,汽油的效率為25.6%,柴油的效率為35%。理論上,採用電動驅動後效率可以達到90%。由此,能源消費的電氣化從能效的角度來看是大勢所趨。

更直白的說法是,能源替換一日沒有完成,投資新能源車的熱度就會持續。

“北汽在出行、智能化、新能源這些領域做了完整的布局,目前來看北汽、上汽、廣汽在汽車領域的投資相對比較早,並且在市場上經常聯合一起去投。”北京汽車集團產業投資有限公司首席投資官劉培龍表示,他們在統計2014年到2018年的投資案例後發現,大型主機廠在新領域中布局的領域正逐步拓寬,進度逐步加快,2017年到2018年成為出手最快的節點。

周超也不否認,“寒冬來了,需要抓緊時間弄點錢,從上遊到下遊,資金最前端到企業,整個完整的鏈條都感受到了這種現實。在這種情況下,投資是不是就不投了?我覺得恰恰不是,越是這樣的情況下越是我們發現非常好的機會。”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去年全年汽車總銷量2808萬輛,是繼1990年來首次年度下降。同期,新能源汽車銷售125.6萬輛,同比增長61.7%。在燃油車整體增速放緩的形勢下,屬於新能源車的時代正在走來。【完】

歡迎在今日頭條、天天快報、UC 頭條、一點資訊、新浪微博、搜狐號、網易號關注@新智駕。

「AI投研邦」上線了

「AI投研邦」

服務在2018年12月3日正式上線,1499元加入,還可自動解鎖價值1000元+禮包(含7個月智能駕駛付費內容、峰會大咖影片、2份研報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