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青島,冬季婚紗照

冬天裡的婚紗表情

冬季下雪天,在青島天主教堂小廣場,攝影師讓一位男士擺出向女士求婚的姿勢,拍攝婚紗。

近幾年,冬季來青島拍婚紗照的新人數量在不斷增多。新人們穿著單薄時髦的婚紗,頂著嚴寒刺骨的西北風,非常虔誠地聽從攝影師和協助人員安排,擺出各種姿勢,可謂愛情的魅力,勢不可擋。

在青島,婚紗攝影自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由室內走向室外。在海灘、老教堂、八大關等風景區拍婚紗照的人們,成了一道別樣風景。

來自新疆、內蒙古、河南、河北和省內濟南等地影樓,都有專程到青島拍攝婚紗照的業務。新人們稱,喜歡來青島的原因,是拍照完可順道旅遊,一舉兩得。

圖/文:吳正中

廣場上一對新人在攝影師的安排下,拍攝溫情的畫面,在其旁邊的攝影師助理,已經被凍的渾身直哆嗦。2013年

廣場上兩對新人在全情投入地拍攝,攝影助理在一旁忙個不停。2017年

下雪天,攝影師要求男士拍攝求婚場景,但新人此時已經被凍得做起動作來,感覺很“無奈”的樣子。2018年

一位正在拍攝的新人,雖然已經被凍得渾身發紫,卻依然立在寒風中。2017年

正在拍攝的一對新人。2017年

新人正在按攝影助理的指導,做出陶醉狀姿勢。2017年

新人和染著紅頭髮正在自拍的女士。2013年

行人向冬季拍婚紗照的新人,投去好奇、莫名的眼神。2013年

攝影助理在幫新人穿外套。新人每到一處景點,至少要用約20分鐘以上的時間拍攝,拍攝少則3個景點,一般都要在4至5個,整個拍攝下來需要兩三個小時。2017年

去另一個拍攝點的新人。

從設在廣場的化妝間走出,準備拍攝的新人。2017年

一對在傍晚拍攝的新人。2013年

冬季婚紗照的另類視角

“攝影師是超級旅行家,是人類學家的延伸,訪問原居民,帶回他們那異國情調的行為舉止和奇裝異服。攝影師總是試圖把新的經驗殖民化或尋找新的方式去看熟悉的題材——與無聊作鬥爭。因為無聊 只是著迷的反面罷了:兩者都依賴置身局外而非局內,且這方引向另一方。”

——蘇珊·桑塔格《論攝影》

觀看先於言語。初觀吳正中老師這組《青島,冬季婚紗照》,還以為是哪位深受某個西方紀實攝影流派影響深遠的年輕人拍的。視角另類,有一股善意調侃的意味,甚至在人物著裝上的冷暖比對之間,構建了一種超現實的語境。

爾後接觸到吳老師本人,才知道他並非以前衛攝影師身份自居,也並未受到人類學家或是社會學家的啟示,而是像攝影評論家劉樹勇所說,“老吳只是一個手攥著一架破相機走來走去的鄰居,心無負累,拍來拍去。”這些照片的獲得靠的是他的專業技巧,他做出選擇的能力,他的眼睛,他的時機感和他使用相機的方法。

“這幾年來青島拍婚紗照的越來越多,喜歡去搞創作拍作品的人也不少,我想反映一下這種好玩的事,就避免和大家重複唄。另外也被大冷天拍婚紗照的年輕人感動。”

青島是城市攝影師的天堂,街道和遊客市民都充滿活力,其具有悠久歷史的德式教堂外自然成為年輕人拍攝婚紗照的熱門之地。不同於一般的婚紗攝影,吳正中所拍攝的對象不僅僅限於新人本身,攝影師、攝影助理、甚至路人甲乙丙也成為主角之一,囊括在他的鏡頭之內,呈現出一種另類的敘事能力。

富於表現性的照片通常可以涵括照片意義的曖昧性。而超現實主義總是追求意外的事件、未經邀請的情景和恭維無序的場面。吳正中喜歡拍人,因為“人的變化無法預測,人會給你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奇。”他的照片之所以顯得“前衛”,正是因為他沒有居高臨下的視角,沒有意義旨歸和理論預設,也不理會攝影界流行的價值訴求,更像是在閑散拾景的乘隙,不動聲色便拍到了旁人難以察覺的瞬間,描繪出專屬於冬日青島的城市表情。

按照藝術評論家約翰·伯格的說法:“一張照片越精彩,所能創造的語境就越完整。攝影師選擇他們要拍的事件。這個選擇可以被認為是一種文化建構,這一建構是他對發生在眼前的事件的閱讀。正是這個通常是直覺性的和相當迅速的閱讀行為,決定了要拍下哪個瞬間。”

如今,我們被攝影影像包圍,精美之極的風光照、婚紗照、廣告照……它們構建了世界範圍的不實資訊系統。這些“美麗謊言”在相機面前被構造出來,相機不撒謊,即使它被用來引用一個謊言時也是如此,而這也會讓謊言顯得更加真實。

《青島,冬季婚紗照》這組照片當然不能從一般的婚紗攝影的角度去評析,它不是“美麗的謊言”,因為張張看起來都不能跟“美”掛鉤:冬季裡的新人們還來不及擺好pose,衣著單薄被凍得那麽狼狽——但這樣的真實卻又令人不得不感動,讓人注視良久,因為這裡面有新人們之間的愛、有對未來生活的嚮往和美好憧憬,有他們及婚紗攝影師對美孜孜不倦的追求,即使在瑟瑟寒風下,依舊沒有一絲損耗,反而更添觸動。

老吳自己曾說:“‘真佛說家常話’,家常話不就是日常生活的俗事嗎?老百姓塑造歷史,要把鏡頭瞄準他們。我說自然和技術永遠隻一步之遙,漂亮,四角壓的深淺度……大家都被你的技術吸引,忘記了你拍的東西,那有什麽意思呢?應該充分掌握攝影技術常識,但掌握這些後,拍什麽,怎麽拍很要緊。以表達自己對現實生活的態度,個人的立場為目的攝影,才是我真正的需要。”

而今,我認為,對攝影的探尋已早已從美學判斷的範疇轉移到了社會功能的範疇。唯有從這一頗具洞察力的視角,攝影才會被帶入更深遠的地帶。

黃臻

2019·01·07

責任編輯:楊振勇

通聯編輯:林 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