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造肉會是下一個工業大麻嗎?

肉,是多麽美好的東西!

1

1912年,諾貝爾獎獲得者法國生物學家亞歷克西·卡雷爾將雞的一塊心肌組織放在營養液中,這塊組織持續跳動了20年。

這一神奇的實驗給科幻作家帶來了靈感。

1931年,還沒有成為首相的丘吉爾陷入對科幻的迷戀而不能自拔。

他在一篇文章中他寫道:

50年後,我們將不再為了吃雞胸肉或雞翅而愚蠢地養一隻雞,可以在適當的介質中培養需要的部分。

這是一個尚不得志的政治家閑來無事的戲作,大家都只是當作笑談。

直到上世紀50年代,一位在二戰中飽受摧殘的荷蘭醫生威廉·凡·埃倫,由於自己特殊的經歷加上悲天憫人的性格,開始真正嘗試在體外培育肉。

此後20多年,他孤獨地把自己的一切都押注在這樣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上。

以當時的科學水準,他的設想的確是不可能完成的。

曙光在1981年出現,科學家成功地分離出小鼠胚胎幹細胞並建立了體外培養條件。這些幹細胞可以無限地分裂,也可以分化為許多組織。

埃倫看到了希望,終於在1999年,他憑借“運用細胞培養法進行肉類工業生產”而獲得美國國家專利和國際專利。

2001年,由於美國宇航局的參與,加上醫學的進步以及環保主義者、動物保護組織的推動,人工培育肉開始被更多的人重視。

到了2004年,荷蘭政府終於不堪忍受埃倫幾十年如一日的“騷擾”,決定給大學和研究機構撥款進行專項研究。

這筆錢只有200萬歐元,4年後就用完了。

但也正是荷蘭政府的這個無奈決定,讓荷蘭成為人造肉的研究重鎮,並催生了一批專注於研究人造肉的科學家。

2012年,荷蘭馬斯特裡赫特大學的科學家馬克·波斯特博士,終於在全球首次成功培育出了人造肉。距離卡雷爾的實驗剛好100年。

人造肉第一次從科幻變成了科學。

這種肉也被稱作試管肉。

2013年,馬克·波斯特博士創立了Mosa Meat公司,這是全球最早的試管肉公司,也開創了試管肉行業。

2015年,美國一家致力於開發試管肉的企業Memphis meats成立。

在物資匱乏的以色列,多家試管肉企業也相繼成立。

2

在荷蘭科學家努力研究試管肉的時候,2009年和2011年,在美國先後有兩家公司成立,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

這兩家企業也做人造肉,但是思路卻與荷蘭科學家們不同,他們選用大豆或者豌豆作為原材料模擬真肉,這種肉被稱作素肉,不含有任何動物成分。

2013年,比爾蓋茨在被忽悠的情況下吃了一口Beyond Meat生產的人造雞肉卷。

見過大世面的比爾蓋茨無法相信自己吃的雞肉卷裡面連一個肉丁都沒有。

他驚呼:太神奇了!這就是雞肉卷版的魚香肉絲!

款爺一邊舔手指一邊說,投!

從此,比爾蓋茨成為人造肉的頭號鼓吹者。

2001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都會評選出當年的“十大突破性技術”。

2019年,在該雜誌創刊120周年之際,他們請來了比爾蓋茨作為客座評選人。

比爾蓋茨高調把人造肉選了進去,還不惜寫了篇2000字的作文,把人造肉和影響了人類幾千年的犁相提並論。

比爾蓋茨第一次吃人造肉的第二年,也就是2014年,另一位款爺李嘉誠吃了一口Impossible Foods的人造牛肉漢堡,他做出了跟比爾蓋茨一樣的決定,投。

後來,兩人在賣肉的路上越走越遠,無論是試管肉還是素肉,他們都有著異乎尋常的興趣。

憑借兩人無敵的帶貨能力,2014年起,全球資本大佬和科技大佬都紛紛進入人造肉領域。

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維珍集團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PayPal創始人彼得·泰爾等大佬,都已入坑。

當國內的某互聯網巨頭還在為自己賣騙子醫院廣告辯解的時候,谷歌已經在投資人造肉了;

當國內的某首富還在談論一個小目標的時候,國外的首富已經把人造肉上升到為全人類謀福祉的層次上而去大力推動了。

5月2日,當初打動比爾蓋茨的Beyond Meat在納斯達克上市,首發當天暴漲163%!

在納斯達克首發暴漲163%是什麽概念?

大家都知道,在A股打新股幾乎是穩賺不賠的機會,但這只是我們社會主義股市的優越性。

在資本主義股市,比如美帝股市和香港股市,打新股往往意味著悶聲作大死。

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習慣性首發即暴跌,然而這家公司卻能夠暴漲163%,這個成績是納斯達克近20年來最好的首發表現。

數據來源:Dealogic

排在他前面的公司,無一例外都是互聯網泡沫破裂之前上市的企業。

Beyond Meat的股東,除了比爾蓋茨,還有美國最大的風險基金KPCB、全球最大的肉類供應商美國泰森食品、Twitter聯合創始人埃文·威廉姆斯和比茲·斯通、麥當勞前任首席執行官唐·湯普森、小李子(李昂納多)。

這些投資人都至少獲得了兩倍以上的收益。

那麽,到底什麽是人造肉?又何以讓無數土豪竟折腰?

3

如前面所說,人造肉有兩種技術路線。

第一種是從動物體內提取幹細胞,然後在生物反應器中培育的試管肉,這種肉可以說就是真肉。

第二種是用植物(大豆、豌豆)的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等幾種物質組合成的素肉(植物肉),這種素肉可以模擬出真肉的色澤和口感,但完全不含有任何來自動物的東西。

試管肉的代表企業是Memphis Meats和Mosa Meat,素肉的代表企業是Impossible Foods和Beyond Meat。

試管肉理論上是對真肉的完美替代。

所以比爾蓋茨投了Memphis Meats,謝爾蓋布林投了Mosa Meat。

但是,超級貴!

2013年,馬克·波斯特培育的世界第一塊試管肉成本高達25萬歐元!

2015年,Memphis Meats用試管牛肉製作了肉丸,每磅成本達到1.8萬美元,意味著每克試管牛肉39.68美元。

即便是現在,Memphis Meats已經能夠把成本降低了很多,但依然不便宜。

吃不起。

預計普通消費者真正吃到試管肉最早在2021年。

此外,這種人造真肉多少有點讓人覺得膈應得慌。

因為以上原因,試管肉對資本市場的吸引力總體較小。雖然試管肉企業都是真正擁有黑科技的企業,但是他們獲得投資的過程比較艱難,投資額也很少。

反觀素肉陣營,命運就不同了,我們主要說的也是這種人造肉。

無論是老大Impossible Foods,還是老二Beyond Meat,都是資本市場的寵兒。

谷歌曾希望直接收購Impossible Foods,但人家呵呵一笑拒絕了,因為他的爸爸很多,淡馬錫、李嘉誠、比爾蓋茨,他無法割捨被多個爸爸寵著的感覺。

Beyond Meat股東陣容同樣彪悍,而且上市後獲得了極高的市場關注度。

另外,這兩家公司我們A股的企業也更加容易學習。

兩家企業的產品都是基於植物蛋白對肉進行模仿。

長期以來,肉有兩大特點讓人欲罷不能,口感和營養豐富。

口感的秘密,來自肉血紅蛋白中的血紅素。

營養豐富,則是因為肉含有人類所需的所有氨基酸、蛋白質、各類維生素以及其他人類所需的元素。

巧的是,幾乎所有這些東西,植物也都有,只不過單一植物沒有這麽全面而已。

Impossible Foods就從大豆根部提取出了大豆血紅蛋白,這種大豆血紅蛋白已經在去年獲得了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的安全認證。

憑借來自大豆的血紅素,Impossible Foods讓自家的“豆餅”無論是觀感還是口感都與真實的“牛肉餅”十分接近。

至於其他營養成分,按需添加即可,而且完全可以做到更合理的比例。

現在Impossible Foods每月可以生產1800噸人造肉,向3000家餐廳供貨,包括漢堡王,今年很有可能漢堡王的幾千家門市都能供應素牛肉漢堡。

Beyond Meat在北美地區則有30000個分銷點,過去3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33%。雖然目前仍在虧損,但盈利在望。

肯德基和麥當勞也都已經在部分門市試點素牛肉漢堡。

除了人造牛肉,人造蜂蜜、人造雞胸肉、素食牛奶,人造蛋黃醬、人造蝦等泛人造肉也有不少已經逐漸導入市場。

人造肉的燎原之勢已經要開始了。

數據來源:Marketsand Markets

4

問題在於,既然有真肉,為什麽要折騰人造肉?

首先是健康。

肉能增加肥胖的概率,增加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風險,這早已是常識。

全球每年死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高達1500萬人!是人類健康的第一大殺手。

更可怕的是當大魚大肉成為家常便飯,我們的患病率在持續增加。

而素食不僅沒有肉類食物所具有的危害,還含有纖維,幫助消化,降低患病風險。

另外,動物肉本身會含有一定的細菌,這些都可以在人造肉中得到控制。

所以,比爾蓋茨的觀點非常明確,人造肉不是為了讓大家吃飽,而是讓大家真正吃好。

第二是環保。

美國的牲畜屠宰業每年產生14億噸垃圾。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全球30%的陸地面積被用於養殖業,有18%溫室氣體排放來自養殖業。

根據Beyond Meat的公告,他們生產1斤“人造肉”只需4兩豆類蛋白質原料,而養殖場產出同樣重量的雞肉,則要消耗近3斤的玉米或大豆飼料。

他們的漢堡節約了99%的水、93%的土地佔用、90%的碳排放以及46%的能量。

還有,豬瘟、瘋牛病、禽流感這些因素對畜牧業的影響大家也都清楚,人造肉完全不會被影響。

另外,相比於傳統需要很長養殖期的畜牧業,人造肉可以短時間內大量生產,理論成本也非常低。

當然,人造肉一旦普及,人類也就可以少養殖並少屠宰很多動物。

5

說了半天,中國人造肉產業如何呢?

要知道,這些天在千股跌停的時候,人造肉板塊是一塊誘人的紅燒肉。

真相是,目前A股並沒有純正的概念股。

多家被選出的概念股公司明確表示,俺們家沒有人造肉。

而且段子手也都說了,從宋朝就有的素雞、素鴨到現在小孩子(也包括大人)喜歡的唐僧肉、大刀肉、辣條、牛面筋等等零食,都是人造肉。

君臨的看法是,這種調侃倒沒毛病,但如果只是一味地調侃和否定,你什麽都得不到。

但如果能理性分析,也許就能看到蘊藏的機會。

時間回到2009年, Beyond Meat的創始人、素食主義者伊森·布朗意識到肉不過是氨基酸、脂肪、水、微量元素和碳水化合物的組合,肉裡面有的東西植物都有,完全可以用植物的東西模仿肉,這才找來研究植物蛋白的台灣人謝富弘博士一起研究素肉。

而且他們製作素肉的步驟也並不複雜:碾磨、搗碎、浸泡、高溫擠壓、加酶等。

Beyond Meat用的主要是豌豆蛋白,其實市場上銷售的絕大多數的肉鬆麵包上的肉鬆全部是豌豆粉!

說到這,你還覺得人造肉(素肉)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嗎?

可以通俗點說,國外的人造肉(素肉)就是高級版的辣條和素雞,出發點都是用豆類食品模仿肉。

區別在於國外的工藝更複雜。

比如Impossible Foods單單是提煉大豆血紅蛋白的相關技術文件就超過1000多頁,這也是他們能做出以假亂真的人造肉的原因。

然而,就像前文所說,國外兩大素肉巨頭我們國內企業是有模仿的可能的。

非常關鍵的是,一旦有國內企業聲稱自己在做人造肉(素肉),你很難證偽,因為再高級的素肉也終究還是豆製品。

概念牛逼、可行性很高,兼具互聯網、高科技、食品公司的屬性,所以資本市場才會對素肉趨之若鶩,這也解釋了為啥鮮有人對真正的人造肉-試管肉感冒的原因。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肉類食品消耗國。

數據來源:經合組織數據庫(OECD Data)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加起來吃的肉也沒有我們多。

多了不說,我們如果能有0.5%的人造肉替代,這都是個不小的市場。

國人的飲食觀念也正在改變,每人年均豬肉消費量總體在緩慢減少,越來越多的人為了健康而選擇素食。

數據來源:Choice

目前國內素食者大約有5000萬。

但是有更大的一個群體是潛在素食者,這些人希望瘦,希望健康,但又捨不得肉的味道。

素肉是完美的替代方案。

過去國內還沒有普及以素肉替代肉的理念,相信在外部市場的帶動下這種理念會逐漸流行。

君臨相信,國內肯定會山寨出很多的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

綜上所述,人造肉的機會在未來,而非現在。

現在去追A股所謂的人造肉概念股是很危險的,不是每個標的都是東方通信(600776)。而且大忽悠比爾蓋茨在Beyond Meat上市後已經第一個獲利了結。

那麽是不是這個概念就不管了呢?

非也,這個概念會卷土重來,我們需要對相對靠譜的概念股有一定的了解,目前僅有三家。

雙塔食品(002481)

這是目前的人造肉龍頭,這家曾經的粉絲龍頭怎麽就成了人造肉概念龍頭了呢?

原因在於雙塔的業務中20%的收入來自豌豆蛋白,而這正是Beyond Meat人造肉的重要原材料。

過去6年其豌豆蛋白的收入年複合增長率達到42.7%,在總收入中的佔比也逐步增高,而且在主要的收入構成中,豌豆蛋白的毛利率是最高的,2018年高達55.05%。

由於傳統的粉絲業務毛利率低,扛風險能力差,雙塔業績受損嚴重,但是豌豆蛋白產品真正逐漸成為其最重要的利潤增長點,利潤佔比已經接近80%!

即使沒有人造肉概念,雙塔食品的豌豆蛋白也值得關注。

不過由於其他業務的拖累,雙塔的總體業績表現不佳,這是其面臨的一大問題。

哈高科(600095)

哈高科近期的表現跟雙塔食品一樣,非常彪悍。

但是誠實的哈高科卻對外宣稱自己只是做大豆深加工的,不種大豆,也沒有基地,原材料是買的,而且還跟大家強調Beyond Meat用的是豌豆蛋白,跟大豆沒關係。

公告出來後股價確實上下波動了幾下,但還是漲停了。

原因在於,雖然Beyond Meat用的是豌豆蛋白不假,但是整個素肉陣營還是以大豆蛋白為主。

既然你是做大豆深加工的,就不要推辭了。

哈高科其實是一家類似於中炬高新(600872)一樣的高科園區公司,目前第一大股東是浙江新湖集團。

哈高科旗下的大豆深加工業務,主體是其子公司哈高科大豆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主營大豆分離蛋白、大豆組織蛋白、大豆營養食品的生產及銷售,是國內唯一一家上市大豆蛋白生產企業。

由於人造肉的主流就是大豆蛋白,所以哈高科也相對而言是較為純的概念股。

但哈高科的投資風險卻很大。

2018年,其大豆蛋白業務只有1300萬,佔比不過4.34%,利潤佔比更是只有2.41%,第一大收入和利潤來源其實是房地產。

國內大豆蛋白市場競爭激烈,產能過剩,雖是A股大豆蛋白稀缺標的,但是從體量看,不足以擔當龍頭角色。

北大荒(600598)

說到大豆,不能不說種豆大戶北大荒。

北大荒是國內擁有土地面積和耕地面積最大的上市公司,第二名只有其十分之一。2018年其種植高蛋白大豆面積34.6萬畝。

北大荒不僅是國內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種植大豆的上市公司。

不過要理性看待這個“最大”。

北大荒其實是個大“地主”,他是把土地都承包給農戶,農戶生產經營自負盈虧,而北大荒收取承包費用,這部分的毛利率幾乎就是100%,其主業的毛利率冠絕A股。

這種經營模式讓北大荒的自身風險較小,同時也難以最大程度享受產品銷售的收益。

在大豆領域也是如此。

6

目前被選出的人造肉概念股有30多家,絕大多數過於牽強附會。

從多家概念公司集體發布相似度較高的澄清公告來看,很可能是被授意為之,也許上頭不希望過度炒作。

加上大盤風險,君臨不建議君友冒險操作,但是對於這樣一個新穎概念,也希望君友有個全面的了解,當概念再次來臨的時候不至於茫然。

讀到這裡,也許你會想,“這家公司我能投嗎”?

這不是一個拍拍腦袋就能輕易做出的決定,因為除了基本面的機會分析,還需要對財務風險、業績確定性、業務競爭格局等進行更深入的考察。

更多信息可關注“君臨”獲取。

作者:君臨團隊.

更多成長股分析、行業解讀盡在“中國新一代投資研究服務機構”——君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