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片子再好可能也難大賣,這是行業無奈的常態

文 | 薑東瀛

十月份快過完了,《無雙》從國慶檔開掛到後國慶檔,穩坐十月評分與票房的頭名,這是香港電影同一檔期發軔的兩連勝,去年國慶檔好評如潮的《追龍》就能看出,港片在蓄勢轉型。

《無雙》國慶檔一路開掛

但是《無雙》的光環有點過大了,都讓人暈了。我漸漸感到,院線長年的排片思維,讓觀眾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沒有了選擇的應激反應。

我們得小心翼翼地發現《找到你》和《嗝嗝老師》,不然,可能得去二刷《無雙》,如果我有一個月看一次到三次電影的習慣,我不希望遺漏了什麽自己格外感興趣的現實主義題材。但做到這點,似乎並不容易。

觀眾的確不會錯殺兩部高分的現實主義佳作,評分就是人心。但在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中國電影市場,商業票房和銷售份額的事實面前,很多傑作也只能低頭。

《找到你》

有發現麽:“口口相傳”、“美名遠揚”只能是電影作品達到規模票房以外的”錦上添花”,是票房轉捩點發生以後的連環作用,是一種乘勝追擊後的名譽疊加。但情況的另一面很喪,一旦好作品氣場弱了,後來者想居上的概率,難於蜀道上青天。吆喝聲,之所以再無恥也得喊出來,是因為電影江湖,你不說你是誰,就沒人知道你是誰。

電影產業裡現在有用戶端的消費數據、觀眾畫像和多種評價體系積累的算法算力,卻沒有讓一些好電影獲得他們該有的市場回報。殘酷競爭格局裡,某種僵化的排片規則是一直存在的,這也導致了很多時候沒有讓最適合的觀眾看到他們最想看的電影。

爆款電影,一定具有線上線下引導話題的實力,這種實力一半來自故事和普世價值,一半來自發行、宣傳和行銷的整合輸出能力。後一半是玄學,是後話,是誰也說不清的運氣,是誰都看不明白的命,它可以有方法和邏輯,就是沒有勝算。

中國的觀眾越來越注重電影消費層面的精神更新,真正的頭部內容,得給觀眾一個預熱時間,常規檔期上來就熱乎,直接就炸的電影,橫空出世的概率一定是越來越小的,因為觀眾的審美不再盲目,因為觀眾已經吃不動快餐,他們消遣和放空的時間更加值錢。如果創作者出品方覺得自己的電影是一日遊或者三日遊,那很可能第六感是對的,硬上則傷身。院線的選片標準和排片策略,如果沒有耐心,就不要指望一個充分和高效能的上座率。

優秀的電影,一旦得勢於票房而狂奔,“溢出效應”在所難免,其他前後腳上映的“強片”競品,遂只能黯然神傷。

行業殘酷大致如此,但不該如此。

電影的評分,放在商業院線的語境裡,應該是精神消費體驗的評分為主,藝術方向的評分為輔,這樣,才可能產生更大維度公信力的數據,因為樣本足夠全面,也豐富體面;既很難被帶節奏,又防止產生利益撕扯,不正當的市場手段也不會明目張膽。持平中正與跑偏之間,隔著的,是恰當的觀眾,看到他理想的電影。十月五號開畫的《找到你》,以及一周後的《嗝嗝老師》,就是這個檔期中理想的電影。

《嗝嗝老師》海報

兩部影片的成績是常規成績,但是他們的評分讓我們知道它們的價值。

我認為,《找到你》是姚晨從影以來,甚至成名多年,呈現出的最好的表演狀態,超過經典角色“郭芙蓉”和“翠平”。這是姚晨最“真”最“現實”的一次演技上的表達突破。在四年多前的《離婚律師》裡,姚晨積攢過青年律師角色的表演經驗,四年之後的同類角色,姚晨的迭代和延伸,還原的是自然之美,進階的則是一份從容和松弛。會演戲的演人,不會演戲的演戲,姚晨對成功女性在失敗婚姻和疲憊生活、極端危機下的詮釋,讓我信服,因為她可能演的就是我們的鄰居、上司或者讓我們感同身受的社會關係。

《找到你》中的姚晨

馬伊琍的角色難度沒有那麽大,完成度卻異常飽滿,這是她結結實實的電影代表作。

光看表演,《找到你》就已經值票錢了。呂樂作為第五代學院派,尤其喜歡使用固定鏡頭的著名攝影師,轉型做導演,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一部讓文藝青年熟知並愛戴的青春電影《十三棵泡桐》,而今,在六十多歲的時候交出的商業電影成績單,也不愧為老而彌堅。

《嗝嗝老師》的印度導演西達爾特·馬爾霍特拉和中國最賺錢的80後導演文牧野同齡,經歷卻可能更加豐富,拍成熟電影的年頭長時間久,混片場的履歷裡,演員是其重要注解。

師生關係的傳統題材和反轉結構並不新鮮,但是一個有著嚴重殘疾的教師人設把一個說謊班,在眾所周知的印度種姓和等級制度這類社會問題束縛下帶出來,並替學生改變他們的命運,本身就是不一般的事兒,導演讓這個人設的殘疾缺陷給電影造成極大的觀看不適感,但是角色人物內涵的層層升華,以及博愛的信仰和寬容的教育觀,還是讓觀眾戰勝了女主的殘疾症狀造成的觀賞障礙,這是《嗝嗝老師》最牛且最有力量的地方。

《嗝嗝老師》讓觀眾戰勝了女主的殘疾症狀造成的觀賞障礙

電影的台詞、群戲、場景還原,片尾的人物關係轉折依舊出人意表,耳目一新,印度電影雖然以“暖”和“積極向上”的價值觀著稱,這些年不管是《三傻大鬧好萊塢》,《摔跤吧爸爸》還是《神秘巨星》,掀起了一輪輪印度電影中國熱的小高潮,但熄火的趨勢,也在到來,勵志故事和真善美的電影類型過於單一,屬於印度特色的工業化大場面電影很難見到,這些都是印度電影逐漸在中國市場降溫遇冷的原因。而《嗝嗝老師》在傳統題材的視角創新和典型人物的多元重組重構方面,還是值得中國電影學習,暑期檔末的香港同類題材,甄子丹飾演的《大師兄》雖然也非常優秀,但是在故事硬核和電影容量的限制條件下,人物更加細致的刻畫以及劇情的設計走向,還是和《嗝嗝老師》存在差距。

“圈層壁壘”這個詞兒最近時興,打破圈層去贏得另一個圈層的青睞和好奇,是全體電影人的新常態挑戰,所以電影人不得不面對一個常有的情況:影片品質不差,但是破不了圈層賣不出票房。

一部電影的儀式感和全民性狂歡,可能會被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精神需要慢慢消解,無形稀釋,但是,有一點不會變:戳動人們爽點,激發人們傾訴、分享欲望的電影作品,如果它有一扇門,還是會在門口有絡繹不絕的人駐足,往裡伸頭兒,還是會收獲許多情感真摯的讚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