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風電行業利好頻傳 利潤有望增厚

目錄

►利好頻傳,反轉兌現,這個產業鏈利潤有望增厚!(中銀國際)

►“快速成長”+“進口替代”,工業機器人正在崛起!(平安證券)

►半導體檢測設備市場巨大,兩大龍頭各有成長之道(國泰君安)

►化妝品消費黃金時代到來,國產品牌迎發展良機(國泰君安)

►全球OLED產業爆發式增長,上遊產業需求提升(中金公司)

1.利好頻傳,反轉兌現,這個產業鏈利潤有望增厚!(中銀國際)

風電行業近期利好頻傳:①國家能源局發布2018年全國風電投資監測預警結果,內蒙古、黑龍江、寧夏三省區解除紅色預警;②《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將積極穩妥推動海上風電建設,加快推動分散式風電發展;③國家能源局複函內蒙古烏蘭察布風電基地建設規模,規劃一期總規模6GW。

中銀國際指出,紅色預警三省解禁,基地規劃緊隨其後:根據中國風能協會數據,此次“解禁”的三省區近年來的年總裝機容量佔全國總量的比例接近20%,預計將為國內未來裝機需求貢獻顯著增量。本次國家能源局列入2018年新增風電建設規模的內蒙古烏蘭察布風電基地一期6GW項目(參與京津冀電力市場交易,無補貼)即驗證了這一邏輯。

中銀國際指出,2017年6月,國家能源局即發文表示分散式風電項目不受年度指導規模限制,此次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優先發展分散式風電,則進一步明確了分散式風電在風電行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目前部分省市已發布分散式風電指標(或方案),如河南2.1GW、河北4.3GW(2018~2020年)、貴州1.2GW(2013~2020年)、湖南72MW(2017年);內蒙古與新疆亦有鼓勵政策,預計其他省份有望接力。分散式風電的配套政策細則正在醞釀,預計近期有望發布。

根據對產業的微觀觀測,2016年下半年起,國內的海上風電招標、開工建設逐漸全面啟動。2017年上半年,國內海上風電項目招標2066MW,佔全國招標量的13.5%。中銀國際預計2018年海上風電裝機規模或將超過1.5GW。海上風電的全面啟動,有望打開風電需求的新太空。

由於2019年“搶開工”節點的臨近、區域轉移過渡期的結束、“紅六省”的部分解禁、限電改善與風機降價帶來的風電場收益率提升,大量指標、核準、招標數據有望在未來三年內大規模轉化為裝機並網數據。結合分散式風電的興起與海上風電的爆發,中銀國際預計國內有望迎來2018~2020年連續三年持續高增長,裝機規模有望達到25GW、30GW、35GW以上,當前處於新一輪成長大周期的底部,未來原材料價格轉捩點之後有望大幅增厚產業鏈利潤。

目前“紅六省”的部分解禁已經實現,上述反轉邏輯開始進入兌現階段,風電板塊2018年PE普遍不足20倍,具備較大的投資吸引力,中銀國際建議關注低估值的龍頭金風科技(002202.SZ)、天順風能(002531.SZ)、泰勝風能(300129.SZ)、福能股份(600483.SH)等。

2.“快速成長”+“進口替代”,工業機器人正在崛起!(平安證券)

工業機器人,通常是指面向製造業的多關節機械手臂,或其他擁有多自由度的機械裝置,主要用於代替人工從事柔性生產環節。它融匯了機械製造、電子電氣、材料科學、電腦編程等學科的尖端技術,是智能製造領域最具代表性的產品。

平安證券認為“快速成長”和“進口替代”是現階段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最重要的兩個特徵。國內製造業智能化改造需求旺盛,中國已連續5年成為工業機器人的最大消費市場,並處於加速成長階段,2017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約為13.6萬台,同比2016年增長了92%。與韓國、日本等國家相比,我國製造業的工業機器人密度仍較低,預計未來5~8年間,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的平均增速將超過20%。依照《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規劃,2017~2020年間,我國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銷量的複合增速將達到37%。

平安證券指出工業機器人中技術難度最高的三大核心零組件分別是控制器(控制系統)、伺服電機和精密減速器,三者分別佔工業機器人成本的15%、20%、35%。目前我國85%的減速器市場、90%的伺服電機市場、以及超過80%的控制系統市場被海外品牌佔據。儘管前路艱難,但國內已出現了一些快速成長的核心零組件自主品牉,未來進口替代太空值得期待。

系統集成環節的技術難度比工業機器人本體、核心零組件等環節低,但其商業模式更傾向於輕資產,市場太空更廣闊。結合實際案例,平安證券估算工業機器人製造和系統集成市場太空的比例約為1:3左右。平安證券認為,2016年我國智能製造系統集成的市場太空約為735億元,全球約2487億元,到2020年則將分別達到1760億、4380億。

重點公司方面,平安證券短期重點關注今天國際(300532.SZ)、哈工智能(000584.SZ)等;中長期關注擁有核心技術的工業機器人製造商,如埃斯頓(002747.SZ)、大族激先(002008.SZ)、新時達(002527.SZ)、拓斯達(300607.SZ)、機器人(300024.SZ)等。

3.半導體檢測設備市場巨大,兩大龍頭各有成長之道(國泰君安)

半導體檢測分為前道晶圓檢測和後道中測及終測。其中前道檢測更多偏向於外觀性/物理性檢測,主要使用光學檢測設備及各類inspection設備;後道測試更多偏向於功能性/電性測試,主要使用ATE設備及探針台和分選機。

與半導體類似,面板檢測中前段主要為外觀性檢測,後段主要為功能性測試。其中,晶圓前道製程與面板的array製程具有多道相似工藝,如薄膜鍍層、光罩感光、乾濕法刻蝕等。

國泰君安估測,後道檢測太空400億以上,主要被國外廠商壟斷。其中後道FT檢測設備太空約300億人民幣,其中測試機(ATE)為最關鍵設備,優勢廠商有愛德萬、泰瑞達等。在測試機市場中,SOC測試機、記憶體測試機的市場佔比合計近90%,愛德萬+泰瑞達的市場份額超過80%。國產廠商長川科技的測試機目前仍以電源管理芯片測試機為主,未來仍有較強的提升太空;精測電子未來目標進入存儲和面板驅動芯片檢測設備市場,期待後續產品出貨。

後道CP檢測設備最大的區別是把分選機改為探針台,判斷全球探針台市場太空約為70億左右。以東京電子(TEL)為代表的廠商雄霸了全球的探針測試設備市場;長川短期目標即進入探針台市場。

前道檢測設備多為AOI和各類inspection設備,市場太空也近300億,被KLA、應材、日立壟斷。國產廠商睿勵科學儀器在前道檢測方面有不小的突破。對標以色列的奧寶等企業,從PCBAOI檢測發展到面板中前段AOI檢測,再到半導體AOI檢測是檢測企業想要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

國泰君安重點推薦精測電子(300567.SZ)長川科技(300604.SZ)

長川科技目前產品主要為後道FT環節的測試機和分選機。公司未來成長性看兩點:一是借助探針台的發展正式切入後道中測環節;二是目前其測試機仍以電源管理芯片測試機為主,未來將切入汽車電子、面板驅動IC測試等領域,打開成長太空。

精測電子目前產品主要為中後段面板檢測設備。公司未來的成長性也看兩點:一是借助自己“光機電”一體化能力繼續拓展中前段面板檢測市場;二是與IT&T合作,切入市場太空相對更大的記憶體與IC驅動芯片測試機市場。

4.化妝品消費黃金時代到來,國產品牌迎發展良機(國泰君安)

我國化妝品限額以上零售額近10年複合增速18%,2017年達2514億元。參考日本經驗,化妝品消費和經濟周期相關性較強,1980~1993年日本經濟快速發展,化妝品消費持續增長。2017年中國人均GDP9455美元,剛好接近日本1980年發展水準。

國泰君安認為,化妝品消費伴隨經濟增長有望迎來黃金時代。尤其是受益消費更新的彩妝產品,2016年彩妝市場規模283億元,佔比僅8.5%,遠低於成熟市場20%佔比,國內彩妝市場有望加速成長。面膜消費近5年複合增速16%,增速兩倍於行業。

此外,國泰君安指出,從綜合實力看,國際品牌遙遙領先。國際巨頭旗下品牌數量介於30~40個,歐萊雅和雅詩蘭黛2016年營收1718和702億元,而中國企業品牌數量多在10個以下,龍頭上海家化2016年營收58億元。國際巨頭毛利率介於70%~80%,國產品牌毛利率介於50%~60%。

從產品角度看,國內外品牌錯位競爭。300元以上的高端市場被國際品牌牢牢佔據,國內僅佰草集有所涉獵,主要國產品牌韓束、百雀羚、珀萊雅等主力產品定價在100~300元之間,新晉互聯網品牌定價在100元以下。

從行銷角度看,國產品牌全面發力。國產品牌越來越重視品牌策劃,以上海家化為例,2016年行銷費用16.3億元,3年複合增速22%,行銷費用率30.6%超越了歐萊雅。國產品牌在三四線城市經銷商管道基礎更好,增加了國際品牌向下滲透的難度。

從研發角度看,差距懸殊,但國產品牌投入不斷增加。歐萊雅2016年研發投入66億元(佔比3.4%),為行業最高水準。國產品牌研發支出介於0.5~1.3億元,佔比提升至3%左右。

國泰君安認為,消費迎來黃金時代,國產品牌牢牢佔據大眾市場,並有望通過與外資品牌差異化定位持續提升市場份額。看好研發、行銷和管道能力較強,以及電商收入佔比較高的企業,建議關注珀萊雅(603605.SH)、上海家化(600315.SH)、拉芳家化(603630.SH),受益標的禦家匯(300740.SZ)

5.全球OLED產業爆發式增長,上遊產業需求提升(中金公司)

隨著OLED生產效率的提升以及生產成本的下降,OLED價格大幅下降,根據IHS統計,2016年第一季度AMOLED螢幕生產成本下降至14.3美元,已經低於LCD螢幕14.6美元的生產成本,OLED螢幕成本的降低使得其下遊產品價格已經進入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區間。同時OLED顯示技術日益成熟使得良品率不斷提升,價格和良品率已不再是製約OLED發展的瓶頸。

中金公司指出,受益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及電視等領域OLED面板的應用快速增長,預計到2020年全球OLED面板收入將達到430億美元,2017~2020年CAGR達22%,智能手機和可穿戴設備等小尺寸面板將仍是OLED的核心應用領域。

另據IHS數據,面板材料在OLED螢幕中的成本佔比約為17%,其中有機發光材料佔比最高達到13%,偏光片及各種光學薄膜的佔比約4%。根據行業最新判斷,隨著生產成本的降低,有機發光材料在整個面板中的成本佔比未來將會逐漸下降至7~8%。按照2020年全球面板收入430億測算,則2020年全球發光材料市場規模達34億美元。

中金公司指出,受限於技術壁壘和專利限制,OLED終端材料企業仍集中在日韓、歐美等地,目前國內企業主要從事OLED中間體以及OLED升華前材料,主要生產企業包括萬潤股份、瑞聯新材、北京阿格蕾雅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及吉林奧來德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部分企業產品已進入韓、日主流產業鏈。OLED面板產業快速發展將帶動上遊OLED材料需求提升,國內OLED中間體、單體等企業收入有望快速擴張。

國內大尺寸液晶面板產業快速發展,疊加國產化率提升太空大,國產液晶及偏光片材料等迎來發展良機,中金公司推薦飛凱材料(300398.SZ)、新綸科技(002341.SZ);全球OLED產業爆發式增長,帶動上遊材料需求提升,國內企業主要生產OLED材料中間體及升華前材料,並進入日、韓等主流產業鏈,有望受益OLED面板產業高速發展,推薦萬潤股份(002643.SZ)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