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朱自清50年人生兩次娶妻:第一任活了31歲 第二任活了86歲

(說歷史的女人——第1368期)

對於朱自清先生,大家都不陌生。初中語文課本選過他的散文《春》《背影》等,高中課本選過他的《荷塘月色》《綠》《威尼斯》等,甚至小學課本也曾入選過根據《綠》改編的《梅雨潭》等文章。他可謂是中國近現代文壇的常青樹,許多文章都膾炙人口、家喻戶曉,他還是著名的詩人、教育家和民主戰士等,是彪炳史冊的人。

然而,人都有七情六欲,生老病死,今天咱們拋開其他,來聊聊朱自清先生的家庭、情事。他的結發妻因病留下6個子女去世後不久,朱自清給一位才貌俱佳的美女連寫71封情書,結果如何?他再次獲得愛情的幸福了嗎?本期解讀。

(一)朱自清與結發妻武鍾謙

朱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1898年11月生於江蘇東海縣。朱自清開始是寫詩的,21歲就開始公開發表詩作,並取得相當的成就。他24歲同葉聖陶、俞平伯等人,創辦了中國新文學史上的第一個詩歌刊物《詩》月刊,為中國新詩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朱自清於25歲發表的近300行的長詩《毀滅》,在當時的文壇引起極大轟動,使他名聲鵲起。

做為一名詩人,朱自清與同時代而且幾乎同歲的徐志摩一樣的浪漫,一樣對愛情有著執著的追求;並且命運也相似,都是由父母做主,早早跟人訂了婚約。徐志摩是為了愛情自由,為了追求林徽因,寧可同結發妻,即大才女張幼儀離婚,而朱自清呢?他被認為是有“整飭而溫和,莊重而矜持”氣質的人,跟風流倜儻的徐志摩還是有不小區別的。但他骨子裡的詩人氣質,決定了他的愛情生涯也絕不會普普通通,默默無聞。

朱自清的結發妻叫武鍾謙,也是出身書香門第,其父是揚州名醫武威三。她在14歲便與同歲的朱自清訂了婚。朱自清18歲考上北京大學的同年便與之結婚了。儘管是父母之命下的婚姻,但二人婚後還是比較和睦的。武鍾謙是獨生女,從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性格活潑,特別愛笑。也許青年時期的朱自清就是喜歡上她的燦燦笑顏的。

但是,沒多久,武鍾謙臉上的笑容就漸漸消失了。原因竟然是因為他的公公,即朱自清的父親。朱自清之父朱鴻鈞也是個讀書人,曾當過揚州府的小官。他對長子朱自清十分重視,家教很嚴;當然對兒子的婚姻和家庭也十分關注。他親自選定的兒媳婦,也當是很滿意的。但後來朱鴻鈞因再次娶姨太太之事,弄得家庭不和,他之前的姨太太把事鬧大,弄得滿城風雨,致使他丟了官。

丟官之後的朱家生活大不如以前,經常以典當度日,朱鴻鈞因而心情鬱悶,變得脾氣暴躁,自然就經常跟兒子、兒媳發脾氣。每當武鍾謙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個性,有意無意地大笑時,公公就非常不滿,認為她有失婦道,甚至對她惡語相向。時間久了,武鍾謙就壓抑自己的個性,再也不笑了,變得鬱鬱寡歡。朱自清在外工作,經常不在家,她就時時呆在一個角落裡暗自垂淚。

朱自清意識到了這一點,但也毫無辦法。後來他還寫了一篇文章《笑的歷史》,記述妻子從愛笑到不再笑這段心酸的經歷。

事實上,受到新式教育的朱自清對於父親的封建家長式作風也很不滿,也想脫離這個舊家庭。後來他到台州任教後,便將妻兒都接到了台州。武鍾謙也是知書達理的人,她賢惠而勤快,在家相夫教子,打理家務。因為是父母包辦婚姻,朱自清本來跟她是缺乏感情基礎的,屬於“硬貼式”婚姻;但因為武鍾謙的善良、賢惠,把家裡打理得順順當當,把丈夫伺候的舒舒服服,夫妻二人生活得久了,愛情自然就生成了。

武鍾謙確實是一位好妻子,她一生隨朱自清輾轉杭州、台州、溫州、北京等地,一直相夫教子,操持家務,任勞任怨。她給朱家共生了六個孩子,在奔波之中,在兵荒馬亂的年月,給了朱自清極大的安慰。她吃了不少苦,但還沒有享一天清福就去世了。

1928年底,武鍾謙生下第六個孩子時,她已經有病在身,瘦得皮包骨頭了。她天天發燒,開始她以為是痢疾,沒有放在心上。為了節省每一分錢,為了不影響丈夫的工作,她一直默默地忍受著,堅持乾家務,帶孩子。後來朱自清發現妻子病重,帶她到醫院,才發現是肺部爛了一個大窟窿。

醫生勸武鍾謙治療、靜養,但她捨不得花錢,再說也丟不下小兒子,就堅持不治療。但她僅堅持了不到一年時間。1929年10月,武鍾謙帶著孩子回揚州。臨走前,她流著淚對朱自清說,“今日一別,還不知能不能再相見?”朱自清不勝唏噓。這果然成了他們夫妻的永訣。

回到揚州一個多月後,武鍾謙肺病越來越嚴重,她再也抗不下去了,1929年11月26日,武鍾謙留下6個未成年的孩子,撒手而去,年僅31歲。在北京的朱自清聽到噩耗,痛不欲生……

武鍾謙是一個標準的賢妻良母,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給了這個家,給了丈夫和兒女們。她去世三年後,朱自清寫了一篇文章《給亡婦》,對妻子給予深切的悼念。

(二)朱自清的71封情書

武鍾謙嫁朱自清13年,生養了6個孩子,因為朱自清忙於教學、寫作等,全靠她一個人操持家務管教孩子,可以說她是被熬幹了身體的。對這一切,朱自清深感愧疚。妻子去世時,他們的6個孩子,三男三女,最大的才11歲,最小的還不到1歲,武鍾謙是帶著不安走的,帶著不捨走的,她死不瞑目,她不知道以事業為重的丈夫能否把自己的眾兒女好好養大?

有人說,朱自清和武鍾謙兩人是父母包辦婚姻,沒有愛情基礎,他們之間只有婚姻和家庭,沒有真正的愛情,這是錯誤的。他們是屬於先結婚後“戀愛”那種。武鍾謙十幾年的付出,朱自清是很感恩的,他們的愛情也是很真切的。只是缺少了浪漫,更多的是辛苦,可以說是“苦愛”。而武鍾謙去世後,朱自清的第二次愛情才算是有了不少浪漫的成色。

自妻子離世之後,可苦了朱自清這個教書匠,之前妻子給他承擔了一切家務,如今他一人要照顧6個小孩,儘管找了奶媽,他自己還是累得要命。別人勸他續弦,他不僅忙得顧不著,而且也沉浸在喪妻之痛中難以自拔,根本沒有興趣。但過了近一年後,他終於想通了。在別人的攛掇下,他見了一位才女。她是齊白石的弟子,畢業於北平藝術學院,才貌俱佳,善書畫和音樂,芳齡26歲,朱自清對之一見鍾情。

她有個很詩意的名字叫陳竹隱, 1904年生於四川成都。陳家也是書香世家,但到她這輩時,已經是沒落“貴族”。其父陳正新為人正直,潔身自好,僅靠教書和打零工維持生計。但家中兄弟姐妹卻多達12個(她是最小的),所以生活十分拮據。

不過陳父畢竟是讀書人,很重視教育,陳竹隱在8歲時就被父親送到私塾讀書了。這是她的幸運。然而不幸很快就來了,她16歲時母親因病去世,這導致父親傷心過度,不久也離開了人世。這樣陳竹隱就被逼到了絕路,她只有靠自己打拚了。後來在兄長們的幫助下,她離開家,考入四川第一女子師范學校,從此走上獨立之路。

她畢業後打工一年,掙了些學費,又考入北平藝術學院。在這裡,陳竹隱從師於齊白石等大師,學美術,兼學昆曲。畢業後她到北平第二救濟院工作,因不滿院長克扣孤兒口糧,憤而辭職,做了家庭教師。同時還繼續學昆曲,她的老師是昆曲名家浦西園。浦西園對陳竹隱很器重,很關懷。後來他到清華講學,認識了在清華任教的朱自清。然後由他牽線搭橋,朱自清便遇到了陳竹隱。自此,一對才子佳人的故事開始上演。

朱自清當然對才貌出眾、個性獨立的陳竹隱一見傾心;而陳竹隱當時對大詩人朱自清只有崇拜,還談不到愛情婚姻上。因為,對於一個涉世未深的少女來說,她很難接受一個擁有5個未成年孩子的家庭(當時朱自清的幼兒已經夭折)。不過對朱自清來說,或者對於一個詩人來說,愛情的閃電一瞬間便擊倒了他。他認為一定要把握這個機會。

當時朱自清住在清華園,陳竹隱住在中南海附近,兩人見面不方便,大多是靠通信溝通感情。詩人用他充滿才情的筆,開始了他的愛的攻勢。你想,曾經製造過《荷塘月色》的浪漫,打造過《春》的激情的筆力是何等的威猛?再說,朱自清更加發揚了不屈不撓的精神,連寫了71封情書,估計是誰都招架不住,且看當時的詩人是如何表達的:

“一見你的眼睛,我便清醒起來,我更喜歡看你那暈紅的雙腮,黃昏時的彩霞似的燦爛,謝謝你給我的力量……”

再說,朱自清不僅才高八鬥,善良正直,而且有清華教授的身份,是很值得托付終身的人。於是陳竹隱不久就陷入了愛河。

朱自清和陳竹隱在相識兩年後,於1932年8月4日結婚。婚後,朱自清擔任了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工作更忙了,陳竹隱很快便陷入繁雜的家庭瑣事之中。她開始是苦惱的,對她來說,婚姻真的成了愛情的墳墓。

本來,陳竹隱是個個性獨立、多才多藝,有志向的女性,可此時卻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家庭主婦。還不是一般的家庭主婦,一般的新婚妻子,面對的只是丈夫,頂多加上公婆;而此時才28歲的她,面對的卻是5個“嗷嗷待哺”的小孩,成了5個孩子的媽,實在是難以想象。儘管後來朱自清把兩個大一點的孩子送到揚州老家寄養,但剩下幾個小的也足夠煩人。

而此時的朱自清還在習慣地延續之前的大丈夫做風。他回到家要吃現成飯。有一次,他回家發現飯涼了,陳竹隱沒有顧著給他熱,他立馬就吊起了臭臉,心中很不爽,還把這種心情表達在日記中……

因此對於陳竹隱來說,她的浪漫愛情幾乎瞬間就走向終結,曾一度讓她十分苦悶,有了離開朱自清的念頭。她甚至已經向朱自清提出了離婚。因為這時的她還很年輕,不乏追求者的。在接受朱自清之前,她是曾謝絕過數位富家子弟的追求的。

面對妻子的鬱悶和不滿,朱自清突然醒悟過來了。

(三)朱自清的8個孩子

第一任妻子武鍾謙的去世,朱自清是很愧疚的。他認為自己一心撲在事業上,對妻子的關注太少,才造成妻子的健康惡化,從而早逝的;而此時,第二任妻子陳竹隱已經表現出了對自己的不滿了,如果自己仍然像之前那樣隻管工作,不管家庭,讓妻子給自己當全職太太,職業仆人,無疑會給對方造成極大傷害;而做為一名新女性,陳竹隱顯然不會像武鍾謙那樣徹底喪失自我的。時間一長,要麽逼走對方;要麽逼死對方。

從此,朱自清開始抽出時間照顧家了,比如乾點家務活,陪陪孩子,陪陪妻子出去散散心,看看戲之類(陳竹隱可是學昆曲的,當然得進進戲園了)。陳竹隱也是知情達理之人,見到丈夫有進步,自然就原諒他了。自此,她就對朱自清更加信任、體貼了。當然她對5個失去母親的孩子也更加愛憐了。

他們結婚的第二年,陳竹隱也有了自己的兒子,即朱喬森。她更加辛苦了,但她沒有叫苦,把母愛給了朱自清所有的孩子。這年,她又把寄住在揚州的朱自清的長子和長女接回北平讀書,一家人在一起,相處的十分融洽。

朱自清不僅是位著名的文人、學者、教育工作者,還是位民主戰士、愛國志士,他在當時可以說是一位公眾人物。他之所以能夠事業有成,跟陳竹隱這個賢內助分不開的。如果沒有妻子照顧他的家庭,光這些孩子就亂套了。所以,為了朱自清的“名揚天下”,陳竹隱跟武鍾謙一樣,付出了很多很多。

在那戰亂的歲月,他們夫妻之間的相互理解和信任難能可貴。不管朱自清在北平,還是在雲南的西南聯大,還是在四川,陳竹隱都跟他不離不棄,隨著丈夫的奔波而奔波,她始終是朱自清的精神支柱。

1946年,10月,朱自清在反內戰、反饑餓的鬥爭中,身患重病,在《抗議美國撫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上簽名,囑告家人堅決不買配售麵粉,寧死不吃美國人的救濟糧食,始終保持著一個愛國知識分子的氣節和情操。從此,他的健康每況愈下,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嚴重的胃病(胃穿孔),不治而逝,年僅50歲。

陳竹隱跟朱自清一同生活了16年,她自己共生下三個孩子,二子一女。朱自清走後,她獨自撫養8個孩子,終身沒有再嫁。

那年的陳竹隱46歲,面對丈夫的早逝,她肝腸寸斷;然而面對朱自清留下的8個孩子,她只有堅強地活下去;把8個孩子照顧好,才是對亡夫的最好報答。中國女子的堅強、堅韌,在陳竹隱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朱自清去世後,她在清華園圖書館工作,每月60元工資,她省吃儉用,用60元養活全家,生活的清貧可想而知。

1951年,曾參加革命的朱自清長子朱邁先因“莫須有”罪名被冤殺(時年33歲),留下兩個未成年的孩子。陳竹隱得知後,毫不猶豫,拿出自己的一半工資給兒媳婦傅麗卿,讓她帶著兩個孩子過日子,這樣一直持續了一年多,直到傅麗卿重新找到工作為止。這是一種令人尊敬的付出。因為對於陳竹隱來說,她的工資本來就很低,維持一家人生計本就比較困難;再說,此時做為繼母,朱邁先早已長大成人,組家另過了,她不管他們母子也是能說得過去的。可是她卻拿出了一半的收入,連續接濟了對方一年多,這沒有一點胸懷豈能做得到?

而陳竹隱這樣做付出的代價是,她的親生的兒子朱喬森沒有學費上大學。

朱自清去世後,陳竹隱一邊工作,一邊撫養一大群兒女,還一邊整理朱自清的遺稿,參與朱自清文集的編撰工作。為此,她還把丈夫生前所有的手稿、實物全部無償捐獻給了國家。她隻給每個孩子分了一封朱自清生前寫的信做為對他們父親的紀念。

陳竹隱於1990年6月29日去世,享年86歲。她在朱自清去世後,又堅強地活了42年,委實不易。這也是愛情的力量讓她堅持了這麽久。她去世後,兒女們在她的遺物中發現了一個箱子,裡面竟然完好地存放這當年朱自清給她寫的75封信,其中71封是愛意綿綿的情書……

陳竹隱的一生儘管平淡無奇,但她為了朱自清,為了朱自清的八九個孩子付出了一切,這是朱自清的幸運,也是中國文壇的幸運。因為,如果不是朱自清的妻子賢惠(當然也包括第一個妻子武鍾謙),整天給他鬧事情,弄得雞飛狗跳,他斷然沒有心情去寫作,斷然寫不出那麽優美的文字來。所以在此,請為朱自清先生的兩位妻子喝彩!

(文/說歷史的女人·花無去)

參考資料:《朱自清傳》《陳竹隱》《朱自清散文集》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