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洋學生”在中國:亞洲人扎堆在北京上海,北京語言大學最受歡迎

這幾天,在中國的外國人站在風口浪尖上。先是山東大學的學伴制度遭受質疑,又曝出南京對地鐵吃喝的外國人選擇性執法。這幾起密集的事件把在華外國人推到了聚光燈下。

流入中國的外國人,隊伍正不斷擴大。據國家移民管理局統計,僅2019年第一季度入境的外國公民就達715萬人次,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是來華外國留學生。

拿中國政府獎學金的,只是少數

印象裡,來中國的外國留學生都手持獎學金。其實,拿中國政府獎學金的隻佔很小一部分。

中國政府獎學金由中央財政全額出資,用於資助到我國高校學習或科研的非中國籍公民,大學生、碩士、博士、進修生都可以申請。通常按大學生6萬元左右,碩士生7萬多元,博士生9萬元左右的標準每年發放(本文涉及的“元”都是人民幣)。

根據教育部《歷年來華留學生簡明統計》,2008年,當來華留學生只有22.35萬人時,他們當中能拿政府獎學金的不過1萬多人,其他21萬人都是自費。十年後的2018年,來華留學生人數已達49.22萬人,也不過6萬多人能拿中國政府獎學金,剩下的約43萬人都是自費。

事實上,除了中國政府獎學金外,生源國政府、我國省政府、孔子學院、高校學院等也會為來華留學生提供金額不一的資助,比如廣東省政府為來粵大學生提供1萬元獎勵,商務部的“援助發展中國家學歷學位教育項目”給來華博士生免學費、住宿費、往返機票、醫療保險費,還提供每年4萬多元的生活補助,和3000元的一次性安置費。

而拿這些資助的外國留學生,由於不計入中國政府獎學金範圍內,也被算作自費生,所以不乏手持各種小獎學金的“自費生”。

來中國,學漢語言

來中國,總得學點和中國相關的專業。從數據上看,漢語言專業在外國留學生心中絕對佔據C位。

“各種顏色的皮膚,各種顏色的頭髮,好聰明的中國人,好優美的中國話。”瘋狂熱愛漢語言的來華留學生,人數一直是十萬量級,而其他專業頂多是以萬人計數。漢語言專業的來華留學生人數對其他專業形成了碾壓性優勢。

學了漢語言,掌握了語言鑰匙,在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上,機會自然比別人多。同時,漢語言專業正向著實用化的方向演進,傳統的漢語言專業雖然仍是首選,但是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嘗試起了“漢語+其他專業”的模式,如經貿漢語和漢外翻譯。

奇怪的是,排在第二位的是西醫專業。為什麽要跑到中國來學西醫?我們猜想原因之一是中國學醫的價格比其他國家便宜多了,拿美國對比吧,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學習臨床醫學五年本科,每年要交24萬元的學費,而在中國五年加起來的學費、住宿費、生活費才只要13萬元,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亞洲人扎堆在北京上海

來華留學生也戀家?縱觀我國的留學生生源國前10名,幾乎全是和中國挨得近的亞洲國家。

韓國是來華留學生的最大生源地,輸送的韓國籍留學生數量把其他國家甩得遠遠的,但他們和中國人長得太像了,混進人堆裡也認不出來,所以一些人不覺得韓國留學生多,並且他們的數量在2018年下跌了。

第二名美國人就比較好認了,但美國留學生的人數在2018年被泰國留學生追平了。其實,得益於一帶一路,多數亞洲國家來華留學生數量都在增加,2017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佔總數69.88%,增幅達11.58%,高於各國平均增速。

是誰來自五湖四海,卻都去了北京上海?

來華留學生蜂擁進北京和上海的高校,在比拚來華留學生數量上,北京語言大學連續4年蟬聯老大,和第二名北京大學、第三名對外經貿大學一同穩坐京城。上海的複旦大學擠進第四,北京的清華大學和上海交大你追我趕爭第五。來華留學生數量榜單上,其他地區真的很難擠進來。

但在可期的未來,隨著中國吸引力的增強,不僅來華留學生數量繼續看漲,來華外國人會進一步增多,在全國各地看到外國人的幾率會越來越大。外國人分布更散了,和民眾接觸更多了,應該如何和外國人打交道,是從政府到民間都要思考的一個重要議題。

數據新聞編輯:孟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