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面對疫情,醫護病患及公眾怎樣調整心態?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內蒙古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和自治區心理危機乾預工作。隨著疫情的發展,也引發了醫護人員、患者、廣大民眾的一些不良情緒,如焦慮、抑鬱、恐懼、憤怒等。

疫情中不同人群可能出現的心理狀態,如何認知和應對,進行正面的心理疏導,排解不良情緒?2月20日,內蒙古自治區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主任醫師陳麗霞,內蒙古自治區精神衛生中心醫務部部長、主任醫師黃永清就相關問題接受記者專訪。

記者: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內蒙古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自治區心理危機乾預工作也已啟動,目前開展了哪些工作?

黃永清:

自治區衛健委成立了自治區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機乾預專家組,各盟市按照要求成立了各盟市專家組,全區12個盟市均根據1月底國家衛健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乾預指導原則》完善應急預案,全區成立了311人組成的心理救援醫療隊和140人組成的心理援助熱線隊伍。

各盟市負責本級心理危機乾預工作及培訓,自治區專家負責各盟市專家培訓、督導工作,12盟市精神專科機構利用遠程會診平台參加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知識的培訓8次,自治區專家對盟市專家培訓、督導1次。各盟市每日10點前報心理危機乾預工作,自治區心理危機乾預工作組匯總、分析研判,提出建設性意見於12點前向自治區衛健委防控組匯報。

記者:

具體采取了哪些措施?

黃永清:

各專科醫療機構啟動了突發公共衛生心理危機乾預應急預案和心理援助熱線應急預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疏導民眾心理情緒反應。

一是積極普及心理健康小知識。針對不同人群,介紹疫情期間常見的心理情緒反應及行為,提供一些操作簡便的調適方法。錄製蒙漢雙語抗疫心理健康小講堂視頻,在多個平台進行廣泛推送。

二是公布自治區各盟市心理援助熱線。全區啟動24部心理援助熱線電話,為公眾提供24小時心理谘詢服務。給民眾提供疫情有關知識、心理防護知識等。

三是開通在線心理谘詢平台。內蒙古自治區第三醫院官方微信平台免費為民眾提供心理谘詢服務。

四是心理危機乾預專家組赴定點醫療機構開展工作,自治區精神衛生中心、赤峰安定醫院、巴彥淖爾市蒙醫醫院、巴彥淖爾市中醫院、鄂爾多斯市精神衛生中心、呼倫貝爾市精神衛生中心派專家到定點醫院開展工作,其它盟市採用遠程方式開展工作。

五是為複診患者提供郵寄藥品服務,12盟市精神衛生項目辦結合當地實際,以各種方式開展服務,截至目前,為1801位患者提供了郵寄藥物和送藥上門的服務。

六是分級服務,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人群分為四級。針對四級人群有對應的服務團隊及渠道,如一級人群有“一對一面訪”,二、三、四級人群主要采取電話、網絡等遠程方式服務。乾預重點應當從第一級人群開始,逐步擴展,一般性宣傳教育要覆蓋到四級人群。第一級人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住院治療的重症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一線醫護人員、疾控人員和管理人員等。第二級人群:居家隔離的輕症患者(密切接觸者、疑似患者),到醫院就診的發熱患者。第三級人群:與第一級、第二級人群有關的人,如家屬、同事、朋友,參加疫情應對的後方救援者,如現場指揮、組織管理人員、志願者等。第四級人群:受疫情防控措施影響的疫區相關人群、易感人群、普通公眾。

記者:

一級人群中確診患者最受關注,其常見心理問題乾預及家屬如何應對?

黃永清:

確診患者多為輕症或普通型,較多圍繞其出現的心理困擾有:疾病的恐懼及焦慮,對確診的不接受,對新冠肺炎的知識不了解,對治療方案及出院預後的擔憂,對環境的不適應,對家人的擔憂,誰照料孩子及老人,家人是否也被傳染感染,生病生活起居的擔憂,身體上的症狀的困擾,飲食及腹瀉問題,緊張睡眠問題,枯燥無聊問題等。對症一例一策乾預處理,穩定為主、心理支持、認知調整、動機問詢、焦點解決、放鬆訓練、藥物乾預、適當的量表測查等,進行生物心理社會全面評估及乾預。

從心理角度建議患者正視疫情信息,面對疾病、適度活動,情緒宣泄(給家人、朋友發微信、語音、視頻傾訴;聽喜歡的音樂、畫畫等,如果感到難過、悲傷、絕望,也要允許自己通過哭泣的方式來撫慰心靈)等。

建議家屬每天通過電話、微信與患者保持聯繫,給他(她)支持鼓勵,讓他(她)感覺到家人的溫暖和力量,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記者:

面對突發疫情,民眾可能出現哪些心理反應?

陳麗霞:

可能會出現焦慮、抑鬱、恐懼、憤怒等情緒,可能會出現心慌、頭昏、胸悶、出汗、顫抖、失眠等軀體不適,可能會出現消極想法、看問題偏激、不安全的體驗及無助等認知改變,也可能會出現回避、攻擊衝動等一些行為問題。

記者:

疫情以來,大部分民眾不能外出,居家民眾如何調整情緒?

陳麗霞:

首先大家要清楚,居家隔離是當前針對新冠肺炎防控很重要、很有效的一種措施,這是疫情的需要,對人對己都有利,是我們涉及到的人應該遵守,也必須遵守。一時間,很多人都成了“宅男”“宅女”。這些人的工作、生活、出行受到影響,加之大量疫情相關信息,產生不恰當的認知,進而出現焦慮恐慌、憤怒、抑鬱等情緒。

乾預措施:正確認識自己的心理狀態。猝不及防的疫情,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應激事件,人體的內環境會被打破,適度的焦慮緊張反應,有利於機體調動身體的潛能,適應環境的變化,但是長期過度的刺激,影響人的心身健康。所以要分清正常的情緒反應還是不良情緒,對自身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是否與環境相符,學會管理情緒,轉移注意力。

“五要”“三不要”送給大家:

五要:

1.要制定一個計劃。安排每天做的事情,包括規律起居,合理飲食,按計劃執行,分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

2.要鑽研一項事情。培養新技能,比如看書、練書法、烹飪等。

3.要找到一種支持。家人朋友多溝通交流,加強心理上的相互支持鼓勵。

4.要進行一項鍛煉。自己喜歡的室內運動,朋友一起做遠程運動,也可以做一些簡單放鬆運動。

比如想象放鬆訓練,通過指導語引導我們想象自己處於一個舒適安全的環境裡,想象暖流經過我們的全身各個部位,帶走我們的緊張感和不適感,以達到身心放鬆的效果。

還有肌肉漸進式放鬆,我們的肌肉緊張時,也會帶來心理上的緊張,肌肉漸進式訓練讓我們有意識地去注意肌肉的狀態,主動緩解不必要的肌肉緊張,以肌肉的放鬆帶來心理上的放鬆。

還有呼吸放鬆訓練,用調整呼吸的方式,感受全身的狀態,同時提示自己身上哪些部位還緊張,想象氣流從那些部位流過,帶走了緊張,以達到放鬆的狀態。

5.要思考一些體驗。寫日記記錄下來這段時間寶貴的人生經歷和思考。

三不要:

一不要每天“癱”在家裡。身體不運動,腦子不思考。

二不要總刷手機。不要長時間關注疫情信息,不信謠、不傳謠,相信黨和政府的領導,相信專家、醫護人員的科學研判與處理。

三不要避諱谘詢就醫。當感覺自己無法自愈療傷時,尋求專業幫助是最科學、最明智的選擇,可以撥打12320-5心理援助熱線尋求幫助。如果我們每一個人居家調理好了情緒,自己心情平靜帶動家人平靜,又幫助親朋好友心情平靜,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心理治療師。

記者:

大眾對12320-5心理援助熱線了解較少,請介紹一下這個熱線的情況?

陳麗霞:

談到心理援助熱線,還得回到2003年非典時期,自治區首條心理援助熱線就是在這個特殊時期,在我院開通的,對緩解大眾焦慮、緊張、恐懼等情緒,維護社會安寧穩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3年1月,我院專門成立心理危機預防與乾預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引進了心理專業研究生,心理援助熱線接聽與管理工作專門由該中心負責,完善了基礎設施,逐步科學規範了管理制度、人才隊伍等一系列工作。心理援助熱線因其方便性、快捷性、易得性、私密性、經濟性等特點,成為心理危機者尋求幫助的一個重要資源和途徑。為更好的服務於廣大民眾,擴大熱線的惠及範圍,使用群眾熟悉的健康短號碼實現心理援助功能,我院於2017年對熱線進行了升級改造,2018年5月實現了與內蒙古自治區公共衛生熱線12320的並軌,號碼是12320-5。接聽座席由原來的1位增加至5位,時間由原來的8小時接聽延長到24小時,擴充了專業隊伍,規模由原來的一個房間發展成一個熱線谘詢平台,進行了熱線接聽的信息化系統建設,實現過程錄音、工單記錄、自動保存、數據統計等固定電話所不能完成的功能,成為自治區級的第一條納入國家心理援助熱線體系的熱線。

此次疫情發生後,我們在第一時間制定並啟動了應急處置預案,調整了接聽流程,制定培訓方案,整合來電訴求,調整原有接線員的上線時間,並將心理谘詢崗工作人員調至熱線崗,以備接線量的增加。同時,各盟市克服人員短缺困難,按照要求於1月26日當天全區12個盟市24部熱線全部完成開通工作,全部組建了心理援助熱線隊伍,形成梯隊建設,全區現有接線人員共計140人。為保證接線質量,全區達到同質化標準,自治區精神衛生中心利用遠程會診平台及微信群對全區接線人員進行培訓,並承擔了全區接線質量的督導工作。

總體看,通過對熱線的分析,一定程度能夠反映出大眾的心理需求,但熱線不是太熱,1月27日至2月17日共777通,希望各媒體加強宣傳。

記者:

疫情一線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也牽動著大家的心,他們會出現哪些情緒反應?

黃永清:

疫情一線醫務人員因過度疲勞和緊張,身心俱疲甚至耗竭,焦慮不安、失眠、抑鬱、悲傷、委屈、無助、壓抑、面對患者死亡挫敗或自責。擔心被感染、擔心家人、害怕家人擔心自己。也會出現過度亢奮,拒絕合理的休息,不能很好地保證自己的健康等。

記者:

一線醫務人員如何預防或調節?

黃永清:

1.參與救援前進行心理危機乾預培訓,了解應激反應,學習應對應激、調控情緒的方法。進行預防性晤談,公開討論內心感受,支持和安慰,資源動員,幫助當事人在心理上對應激有所準備。

2.消除一線醫務工作者的後顧之憂,安排專人進行後勤保障,隔離區工作人員盡量每月輪換一次。

3.合理排班,安排適宜的放鬆和休息,保證充分的睡眠和飲食。盡量安排定點醫院一線人員在醫院附近住宿。

4.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保持與家人和外界聯絡、交流。

5.如出現失眠、情緒低落、焦慮時,可尋求專業的心理危機乾預或心理健康服務,可撥打心理援助熱線或進行線上心理服務,有條件的地區可進行面對面心理危機乾預。持續2周不緩解且影響工作者,需由精神科進行評估診治。

6.如已發生應激症狀,應當及時調整工作崗位,尋求專業人員幫助。

記者:

疫情封閉管理以來,基層管理人員與群眾也發生了一些不和諧,您是如何看待的?

黃永清:

首先,我們要提高認識,社區是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主戰場,是阻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最有效防線,是依法依規履行職責,如《傳染病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及疫情防控相關要求。

其次,這是個別現象。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疫情嚴重性認識上不對等,基層管理人員按照要求學習、掌握疫情信息相對比部分群眾要多一些。二是面對疫情,部分民眾緊張、恐懼,感覺沒有安全感和自由,走到哪都得測體溫,登記個人信息,有時一天要登記很多次,難免出現焦躁情緒。三是雙方有話好好說,工作人員和志願者要講政策,講疫情的嚴重性,讓群眾理解登記、測體溫是為了他的健康,也是為了他家人的健康,也是為了更多人的健康。

記者:

對於避免這種不和諧,您有何建議?

黃永清:

一是采取多樣式的疫情有關知識的宣傳,引起民眾重視疫情,遵守法律法規,了解防控措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是及時發布信息,如小區何時可以進出,如何進出,進出需要攜帶哪些證件等,便於群眾合理規劃出行。

三是引導群眾規律生活和作息,在家的群眾可以自己做個小規劃,如幾點起床、吃早飯、看什麽書等,適當運動,調節心情,增強肌體抵抗力。

四是引導其尋求專業幫助,如撥打心理援助熱線12320-5。

記者:

對於基層防控人員有何建議?

黃永清:

基層防控人員雖不直接接觸確診者,但每日工作量大。叮囑督促社區居民多通風、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協助落實“四類人員”分類管理,到測體溫、做消殺、清垃圾、搞衛生,安排監督密切接觸人員居家醫學觀察,做好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導,到做好居民日常生活保障服務,解決居民各種細小的生活難題等。因此,基層防控人員面臨的工作壓力和強度都比較大,身體、心理也很疲憊,他們也應該進行合理的心身調整,一是合理設置班次,適當輪休。二是自己掌握一些宣泄負面情緒的方式方法,比如女同志可以和家人聊聊天、聽聽音樂,男同志可以做一些運動等,讓自己的身體、心理放鬆下來。三是要與家人保持相互溝通交流。與家人進行有效溝通,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同時也要給家人以鼓勵。

記者:梅剛

編輯:唐默

校對:王皓

聲明: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原創稿件

轉載請注明來源於《內蒙古日報》官方微信

請點在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