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山水崇陽 美麗蝶變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地處幕阜山片區的崇陽縣,變化天翻地覆,驚豔絕倫。層層阻隔的大山,通過高速公路與外面的世界聯通了,農村資產盤活了,鄉村面貌變潔變美了,外出務工的人們回家創業了,基層黨組織更有凝聚力了。

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縣,崇陽搶抓發展新機遇,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穩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努力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崇陽的綠水青山,正在變成金山銀山。

夯實基礎設施,補齊各項短板,帶活一片天地

去年4月,崇陽“四好農村路”建設工程隊隆隆開進高梘鄉。

經過一年多的艱苦鏖戰,40公里長的路基高標準打通。其中橋梁9座,土石方300多萬方。目前工地建設熱火朝天,預計今年底全線竣工通車。

這條路打通後,高梘鄉由過去崇陽最邊遠的村,變為抵天城、通江西的門戶鄉鎮。

山水崇陽

一路通,百業興。山裡的楠竹每根價值翻了三番。傳統美食“高梘炸豆腐”,現在已銷往上海、浙江、台灣地區,還賣到了日本。

該鄉黨委書記吳齊林感慨,他從2013年任鄉長至今,親歷了這種“時空轉換”帶來的山區巨變。“現在從鄉政府到縣政府只需要35分鐘,跨省斷頭路也全部打通,一刻鍾直達江西鄰近鄉鎮。高梘鄉,已不叫邊遠鄉鎮了!”

自幕阜山旅遊公路修通後,幕阜山綠色產業帶成了城鄉融合帶、旅遊觀光帶、經濟增長帶;一條路帶活了銅鍾、金塘、高梘等3個鄉鎮12個村,吸引外商投資興業。

崇陽以交通項目為開山斧,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以交通發展為硬支撐,撬動縣域經濟全面發展,實現城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崇陽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以超前的戰略眼光,繪就了交通發展新藍圖,即“以縣城異塵餘生各鄉鎮,打造‘1+6一刻鍾交通圈’和‘1+5半小時交通圈’”。

近五年來,該縣共投入資金30億元,建成公路通車總裡程3211.6公里,農村公路2799公里,縣域路網“三環三橫四縱五聯”新格局基本形成,農村公路通達率、通暢率、管養率和村村通客車率均100%。

該縣還大力實施中小河流治理以及標準農田、安全飲水、垃圾無害化處理等工程,解決了13.12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以“廁所革命”為契機,推動農戶衛生廁所完成建改2萬餘戶;全面啟動鄉鎮垃圾轉運站站建設,為187個行政村配備垃圾分類收集桶5萬隻,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推動城鄉互聯互通互融,真正讓農村成為宜居宜業好去處。

啟示:對經濟欠發達的山區來說,“要致富,先修路”是加快發展的硬道理,以交通的完善帶動水利、電力、網絡等其他基礎設施的配套是當前最緊迫的任務之一。要堅定不移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城鄉資源共享和雙向流通,走以城帶鄉的路線。

能人回鄉,堅持共享共富,帶動一批農民致富

2015年6月,凱信傳媒集團負責人沈亞明回到家鄉金塘鎮畈上村,注冊成立了尚禾集團公司,開啟了“柃蜜小鎮”建設發展征程。迄今已投入資金2.5億元,打造了以木屋別墅群、玫瑰山、動物園、水上遊樂、空中滑翔、玻璃天橋等為一體的休閑旅遊綜合體。該集團采取“公司+農戶”共建共享模式,每年支付當地農戶土地流轉費,部分項目與村集體和農戶股份合作,保證每戶有1人在該公司就業,並優先安排貧困戶就業,帶動全村年戶平均收入突破4萬元。

尚禾集團共有員工230多人,本村鄰地就業的達160多人,村裡60歲以上的老人實行保底扶持,小孩上學有獎勵保障。全村農家樂發展到21家,100多人實現家門口就業,有的最高年收入30多萬元。

僅在今年國慶期間,柃蜜小鎮接待遊客16.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000萬元。“現在的畈上村,已經沒有貧困戶了!”當了30多年村支部書記的陳明遠激動地說。

崇陽縣根據各地資源稟賦、發展基礎、區位條件,科學編制村鎮體系規劃和試點村鎮項目規劃。頒布鼓勵市民下鄉、能人回鄉的政策措施,大力實施“三鄉工程”。推行“先照後證”“多證合一”制度改革,實現登記零門檻、辦理零延誤、服務零距離,降低創業準入的制度成本,最大限度優化發展軟環境。積極引導投資主體走“多贏”發展之路,支持參與精準扶貧,鼓勵與村集體和農戶抱團創業。

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優化農村發展條件,推動城市資源要素向農村合理流動,崇陽縣有54名能人回鄉,投資47億餘元,創辦經濟實體54個,帶動了旅遊公路沿線油茶、茶葉、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和生態觀光農業、鄉村旅遊的發展。

啟示:人才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只有引導更多的能人、投資者參與鄉村振興,堅持共享發展理念,才能更好帶動當地農民共同富裕。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閑置資產生金吐銀

崇陽縣青山鎮天靈山方圓6000畝,通過結合低丘崗地、坡改梯等項目對其實施改造,昔日不毛之地,搖身一變已是層層梯田,如今更是農業開發商手中的“香餑餑”。先後有湖北森旺公司投資4800萬元建成6000畝優質苗木基地,浙江投資人葛曉峰投資1000萬元建成1000畝白茶、黃茶基地。通過前期龍頭企業的示範帶頭,目前天靈山片區已發展成為集旅遊體驗、餐飲休閑、水果采摘等功能於一體的萬畝生態農業示範區,曾經的閑置荒地價值陡增。

崇陽立足鄉村振興,因地製宜,采取小集中、大均衡模式推進,大力實施拆舊複墾,調整優化村莊用地布局,規範農村建房秩序。近年來已投資3億多元,先後實施了低丘崗地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把近5萬畝荒山荒地改造成良田。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讓村民變股民、資源變資本、資金變股金,推動“小地塊”變成特色支柱產業“大基地”。加大農業項目規劃和農業招商力度,讓農戶在資本“上山下鄉”中借船出海。引導企業吸納當地農民參與產業化經營,實現村民土地入股分紅和打工雙收入。注重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崇陽縣專業大戶發展到460戶,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824個。

啟示:農村有豐富的山水土地資源,長期得不到開發利用。通過搞活土地流轉,把分散於各家各戶的土地整合起來,采取租賃或入股形式,有效把閑置的資源變成可供利用的生產要素,真正把農民手中沉睡的“綠水青山”變成可流動的“金山銀山”。

秀美鄉村入畫,農旅融合,農民吃上旅遊飯

崇陽銅鍾鄉大嶺村是典型的山區貧困村,通過聘請中國美院繪製具有鄉村風情的漫畫,引進卓越集團投資10億元開發野櫻花資源,建成大型停車場、換乘中心,新修19公里循環路並刷黑,大力開展村莊環境整治,成功創建省級旅遊名村,近3年吸引外出務工的1200多名村民回村創業,村裡開了50多家農家樂。44歲的彭豔,以前與丈夫吳賢帶著小兒子在福建長樂打工,與大女兒分開多年。去年6月,她動員吳賢一起返鄉,自己打理農家樂,吳賢買了輛小貨車為工地跑運輸,年底盤點,回鄉後毛收入4萬多元。她說:“比在外打工強。一家人在一起,做什麽都方便。”

崇陽利用“旅遊+”“生態+”等模式,推動農林與旅遊、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建設一批休閑觀光園區、康養基地、特色小鎮。實施“三鄉工程”,推動城市資金、技術、人才等“上山下鄉”,激活農村資源。堅持每年投入2億多元,每年建成一批有影響力的美麗鄉村。在天城茅井、銅鍾大嶺、金塘畈上、青山南林等村引入市場機制,農戶以閑置農房、宅基地入股分紅,實現產業、民居、旅遊“三級跳”,讓村民在發展中受益。建設精品景區,加快推進省聯投雋水溫泉小鎮建設,支持三特浪口溫泉度假區、龍泉山國際旅遊度假區、柃蜜小鎮創建4A級景區。

落實縣級負責人聯繫美麗鄉村建設責任製,將原定三年建設33個美麗鄉村示範村增加到100個,編制完成了33個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設計規劃。浪口村等14個美麗鄉村示範村全部開工建設,目前正在有序推進。

今年共整合涉農資金104325萬元,重點傾斜產業發展、精準扶貧、美麗鄉村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崇陽縣共撥付14個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資金8400萬元,主要用於示範村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整治、房屋立面改造等。

今年前10個月,崇陽縣建成龍泉山野櫻花谷、白崖山景區等4個生態旅遊景區,共接待遊客358萬人次,同比增長34%,旅遊綜合收入19.3億元。

啟示:綠色是崇陽最大的特色和優勢,堅持把田園當花園規劃、把農村當景區建設,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可全面激活廣大農村的發展潛力。

黨旗引領,黨員帶頭,築起農村堅強的戰鬥堡壘

2014年,在廣州某大型公司工作的“90後”程桔,接受家鄉父老的邀請,毅然辭職回鄉任白霓鎮大市村支書。她發揮自己擅長PPT、做項目方案的優勢,多方奔走籌集資金完善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在她的積極努力下,村裡先後改造1700米主乾道,加固河堤、拓寬河堤路線1200米;新建黨員群眾服務中心,預留了旅遊發展的停車場;新建400多平方米的光伏發電基地、150畝綠色茶園基地;引進佔地300畝的淡水龍蝦養殖基地,年產值達到150多萬元……家鄉面貌一新,2017年全村平均收入達1.4萬元,成功摘掉貧困帽子。今年初,程桔光榮當選全國人大代表。

崇陽圍繞爭創全省基層黨建示範縣,持續實施“整縣推進、整縣提升”計劃,分層分類全面開展基層黨建規範化、品牌化建設,推動崇陽縣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推行以黨建統領自治、德治和法治的“1+3”治理模式,不斷提升村級治理水準。搞好村(社區)換屆,選強配優“兩委”班子,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以“三扶一助兩促進”為抓手推進黨建促脫貧攻堅。制定民主議事規則和村規民約,發揮鄉賢理事會在文化傳承中的推動作用,實現村民自己的事商量著辦,有效凝聚民心民力,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注入全民力量。

實施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工程、村級活動場所改造工程、集體經濟“破零”“培壯”工程,推動全面過硬,消滅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80%的村集體經濟達到5萬元以上。加強“第一書記”選派管理,向全縣192個村(社區)每個村選派了一名“第一書記”,聘任一名村書記助理。今年撥付駐村工作經費402萬元,保證駐村運轉經費、“三農”幹部報酬待遇投入,為所有駐村工作人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實現待遇留人。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啟示:辦好農村的事情,關鍵在黨;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組織振興。只有在優秀鄉村幹部的培養、遴選上下功夫,在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上下功夫,才能為鄉村組織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障,才能開創“三農”工作的新局面。(圖片來源於湖北日報)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