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萬噸舊衣服在閑魚的新生:汽車隔音棉、圍裙和環保袋

【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北京】3月27日報導

廣州女孩黃婉娟(化名)之前還沒有想過,有一天,會因為家裡塞不下的舊衣,和300公里之外汕尾的一家再生材料紡織廠,建立某種關聯。

對於她來說,將一袋重達10公斤的舊衣遞到回收人員的手中,是一次充滿儀式感的告別。在此後的30小時中,歷經分揀、運輸、破碎、開棉、紡紗等環節,那些陪伴著她走過不少年頭的舊衣,打開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門。

伴隨著循環經濟等理念的普及,如今,像黃婉娟這樣選擇線上回收的人已不在少數。新生活方式社區閑魚近期發布的一項數據顯示,自去年3月其舊衣回收業務推出以來,已吸引超過100萬用戶參與,超過1萬噸、約4000萬件舊衣被科學再利用。

但“科學回收”的概念該如何界定?此類商業回收模式,在獲得公眾理解的過程中又歷經著怎樣的觀點博弈?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舊衣回收不能簡單地等同於獻愛心,而是需要投入商業力量和社會資源的循環再利用之路。”

你的舊衣,可能在蔬菜大棚上發揮余熱

從廣州白雲機場出發,驅車一小時左右,便可抵達位於花都區的一家舊衣回收公司。倉庫外牆上,懸掛著醒目的宣傳標語——“讓每件閑置紡織物都物盡其用”,倉庫內,20餘名工人正熟練地進行人工分揀。

天南海北回收來的舊衣,按照顏色、新舊程度被置放在不同的回收框內,舊衣的新“命運”也就此展開。

工廠負責人陳威(化名)介紹,每天,有將近10噸左右的廢舊紡織物在這裡等待處理。“衣物顏色,是區分舊衣潛在用途的方式之一。像顏色比較鮮豔的,經破碎、開棉、噴灑阻燃劑等過程後,可以製成蔬菜大棚的保溫被、汽車隔音棉等產品;淺色、純色衣物則會被運送到我們合作的下遊廠家,製成再生紗線等原料。”

但陳威坦言,他所做的事情不是公益,亦非慈善,而是商業回收鏈路中的一環。

“從衣物的運輸,到再加工處理等流程,都需要商業力量的投入。比如招募工作人員、購置再加工設備等,舊衣回收和傳統意義上人們理解的公益捐贈不是一回事,它依賴的是一套更加完備的體系。”陳威說。

工廠300公里開外,在汕尾的一家再生紡織面料企業裡,陳威的話以更一種寫實的方式展現著:7條生產線上的梳棉機、數百台紡紗機,正保持著高強度的運轉,工人不時穿梭在機器之間,確保一切運轉正常。

與一般的紡織工廠相比,這裡最大的不同在於,原材料全部來自回收的二手衣物。

經過衣物破碎、開棉、梳棉、並條等程序後,再生紗線從紡紗機的頂端纏繞著轉軸而出。而這些紗線,也是許多再生物品的起點,圍裙、筆袋、環保袋、勞保手套……紡織廠內的一間辦公室裡,展示著舊衣科學回收後的諸多商業可能。

你所理解的舊衣捐贈,可能是錯的

陳威們眼中商業力量的美好,卻是近年來回收舊衣去向的爭論所在。

社交媒體上,“你捐的舊衣去哪兒了”等話題也時常引起熱議,甚至,點燃過不少人的憤怒。

“問題的焦點就在於這個‘捐’字,不少人會提出異議說,我自願拿出的舊衣服,是要給山區裡的孩子獻愛心的,怎麽還被投入了商業用途呢?”閑魚舊衣回收的工作人員耀之,對此評論道。

隨著經濟狀況的改善,我國大多數偏遠地區已經不太願意接收舊衣物等二手物品,如果堅持捐贈,原則上也要求衣物在七、八成新以上。“目前我們所觀察到的,合乎標準的舊衣物並不多。”陳威等業內人士介紹,“很多時候,人們是把一些要扔的衣服捐贈掉,另外,還有大量不適宜捐贈的貼身衣物。”

此外,舊衣捐贈後需要經過分揀、消毒、清洗、包裝、運輸、發放等若乾環節。“如果我們粗略地來算一筆账,一件舊衣從入庫到完成二次捐贈,處理成本加上交通運輸成本大約在12元-15元左右,而這筆錢通常是無人支付的,這也是舊衣捐贈,越來越難行得通的原因。”

圖說:在汕尾的一間工廠內,回收的舊衣經處理後,製成再生紗線。業界人士分析,從衣物的運輸,到此類再加工處理設備的購置,都需要商業力量的投入

儘管認可與爭議並存,用商業的手法來承載人們的“善意”,在國內確已有不少摸索。

比如上海在2011年發起的“百萬家庭低碳行”活動,回收企業可視舊衣物的不同情況進行再生產、低價售賣或出口。2016年,深圳市民政局下屬的市捐助中心探索則通過招投標的形式,與有資質的再生企業合作,通過“回收+再生”置換方式,實現回收舊衣物的有效利用。

“實現閑置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我覺得,這是所有參與到舊衣回收中的人所共同認可的一點。大家探討的,是比丟棄到垃圾桶之外,更合理的路徑。”耀之表示。

未來中國舊衣回收的空間有多大?

按照閑魚的推算,在我國,每年有近160萬噸舊衣服被扔進垃圾桶,回收再利用率只有不到1%。

國際回收局(BIR)此前曾估算,“每合理利用1千克廢舊紡織物,可以降低3.6千克二氧化碳排放,節約水6000升,減少使用0.3千克的化肥和0.2千克的農藥。”而舊衣物作為垃圾廢棄後,如果被焚燒,在消耗煤炭、電力等能源的同時,會產生大量汙染物,包括二氧化碳、燃燒後的灰燼等。如以填埋的形式被粗暴處理,不僅佔用土地,所產生的有害物質還汙染水土。

為了讓綠色可循壞的生活方式,為更多人理解,無論閑置交易平台還是服飾行業商家都不遺余力地扮演起“倡導者”的角色。

閑魚自去年3月上線了舊衣回收專區。作為對參與者的回饋,每回收一次舊衣,便可在螞蟻森林獲得790g的能量。據閑魚推測,500噸舊衣服所積累的綠色能量,就能守護10萬平米的關壩自然保護區。

在其他由商家或品牌發起的回收中,用戶也會相應地獲得不同形式的“鼓勵”。例如,時裝品牌H&M於2013年發起了舊衣回收計劃。在其全世界各地的門市捐贈一袋舊衣物,就可獲得2張單品85折優惠券。

有觀點提出,舊衣回收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依賴於更完善的回收產業發展,一方面則是對公眾意識的進一步啟蒙。而閑魚等閑置經濟平台的出現,連接著舊衣回收產業的上下遊,也因此,撬動著更多人參與到綠色可循環的生活方式中。

位於花都的舊衣回收廠內,除了往來的衣物運送車輛,廣場上還停著一輛校車。在黃婉娟的舊衣被送來的這天,花都區一所實驗小學的老師,正組織著學生在倉庫間參觀、留影。

除了確保公司日常的運轉,作為工廠負責人的陳威,常常要接待諸如此類的社會實踐。“學校學生、還有公益團體常常會過來,了解廢舊衣物的再生過程。我想,這是公眾對商業回收模式一定程度的接納。大家有強烈的意願想知道,閑置資源的處理究竟是怎樣的,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