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明節吃什麽?南北各有“看家菜”

新京報訊(記者 張靜雅)清明節吃什麽?每到過節,食物總有著特殊的意義,被人們賦予了感情和故事。有人甚至說,“唯有飲食習慣,能成為區別於其他地方的標簽。”北方以面花以及寒時十三絕面點為主,南方則以青團、艾粄為主。新京報鄉村頻道記者整理發現,各地都有自己的“看家菜”。

青團最普遍

青團是江南一帶的小吃,清明吃青團的習俗起源於寒食節。每逢寒食節,人們便不生火做飯,隻吃冷食。後來隨著時間的遷移,逐漸把寒食的習俗移到清明之中。

近年來,北京也開始售賣青團了。新京報記者 張靜雅 攝

青團的製作方法很簡單,用清明前後才有的艾草的汁拌進麵粉裡,再包裹進豆沙、肉鬆等餡兒。捏出來的青綠色團子,上火蒸熟。綠綠的軟糯的薄皮兒,不甜不膩,帶有清淡悠長的青草味兒,有一點兒黏,卻不粘牙,再加上裡面餡料的味道,入口即溶,簡直讓人停不了口。南方人喜歡吃鹹中帶甜的肉鬆餡兒,北方人則更加偏愛純甜的豆沙餡。

在北方,青團也越來越多出現在市民的飯桌上。或成為伴茶小點,或成為飯後甜食。甜而不膩的清爽口感,更受到老人孩子的歡迎。相比北方傳統的點心,青團少油的特點,也受到追求健康養生人士的追捧。

在廣東及台灣客家地區也有類似的傳統糕點,製作方法及食用習俗與青團大同小異。客家人稱其為“艾粄”;江西客家地區稱為“艾米果”;閩南及潮汕地區稱為“艾粿”。相比青團,它還沒有被北方人所熟知和喜愛。

北京有點心

在北京,清明要吃大名鼎鼎的“寒食十三絕”。

老字號中大多能夠買到這些老北京的小吃。這十三絕分別是驢打滾、艾窩窩、糖耳朵、糖火燒、薑絲排叉、焦圈、饊子麻花、豌豆黃、螺絲轉兒、奶油炸糕、硬面餑餑、芝麻醬燒餅和薩其馬。這些吃食均是面食,這也應了“北方人愛吃麵”這句話。

陝西蒸面花

在陝西,清明節則要做面花來吃。面花又稱“花花饃”,是廣泛流傳在陝西民間的一種民族傳統風俗,它貫穿於歲時節日和風俗禮儀中,造型格外精美。

面花資料圖。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微博

面花由當地婦女用發了酵的白面捏成各種形狀,工具只是梳子、剪子、錐子、鑷子等日用品,輔料則是紅豆、黑豆、花椒子和食用色素。蒸出來的面花有兔子、飛燕、花朵、佛手等多種造型,看起來白白胖胖、栩栩如生,令人愛不釋手。

面花資料圖。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微博

有些地方習慣將面花做成飛燕的樣子,用柳條穿起來掛在窯洞頂或窗框邊,慢慢吃。這樣風乾的面花,吃起來酥酥的,也不會發霉變質,能一直吃到第二年的清明節。

新京報記者 張靜雅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吳興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