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代嫁到蒙古的和親公主,為何很多都沒後代?或許和這個習俗有關

中華民族從肇基伊始,便面臨著北方遊牧民族的侵襲和威脅。對農耕、定居的漢民族而言,草原民族長期和惡劣的草原環境博弈,形成了彪悍、粗獷、堅韌的性格,其體型彪悍、來去如風,是漢民族心中的噩夢。

歷朝歷代為應對北方草原遊民民族的威脅,採取了多種手段,如秦朝的萬裡長城;金朝曾每隔三年,派兵到蒙古草原,施行燒殺搶掠的減丁政策;明朝則在秦長城的基礎上,對長城進行了修繕和完善,將長城的防禦功能發揮到極致。

在採取上述軍事手段的同時,還有一項非軍事手段相伴我國封建王朝始終,即和親政策。所謂的和親,指的是中原王朝,將皇室宗親之女,嫁給草原遊牧民族首領,從而換取雙方的和平相處。在中原王朝衰弱時,和親是中原王朝妥協、謀求和平的手段;在中原王朝勢力鼎盛時,和親是中原王朝籠絡、使草原民族甘心歸附的手段。

和親起源於漢朝。漢高祖劉邦稱帝之初,經過三年秦末農民起義、四年楚漢戰爭後,中華大地民生凋敝、山河破碎,在應對匈奴強勢入侵時,尤其是在白登被圍後,漢朝對匈奴幾無還手之力,只得將漢朝公主嫁給匈奴單於以獲取和平。

著名的單於,曾先後娶了漢朝五位公主,甚至想強娶呂後為妻。經過漢武帝、漢元帝等對匈奴連番軍事打擊後,匈奴實力衰弱,不得不依附於漢朝,此時漢朝對匈奴的和親,成為籠絡匈奴、使其保持臣服的手段,漢和帝時的「昭君出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出現的。

唐朝時,和親政策進一步獲得發展。唐朝初年,國力鼎盛,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熱衷邊事,在採取軍事手段對外擴張的同時,還通過和親的方式,籠絡少數民族,如宏化公主,嫁吐谷渾王諸曷缽;金山公主,嫁給突厥可汗默啜。永樂公主,該給奚王李大釃。最著名的文成公主,嫁給了吐蕃贊普松贊乾布。

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衰亂,為了借用少數民族之力平定內亂、祈求和平、避免少數民族侵擾,唐朝繼續採用和親的方式委曲求全,如唐肅宗寧國公主,先後嫁給三個回紇可汗。

清朝是將和親政策運用到最高峰的王朝。明朝萬曆四十七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發布「告天七大恨」,誓師反明,為了全力以赴,應對對明朝的戰事,努爾哈赤十分重視改善和蒙古的關係,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先後娶了五個蒙古妃子,如後來十分有名的孝莊太后。

清朝入關後,為了進一步籠絡蒙古,避免蒙古南下入侵,從而更好的鎮壓漢人反抗,清朝進一步採取和親的手段。有清一代,清朝皇室共有上百位公主、格格、郡主嫁給蒙古族首領。

而讓人奇怪的是,從漢朝到清朝,和親政策沿用達兩千多年,出塞公主數以千計,能夠留下子嗣的卻是極少數,能夠繼承少數民族首領位置的,更是屈指可數。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首先,環境惡劣。相較於氣候溫潤、物產豐富的中原地區,草原赤地千里、遍地荒漠,環境惡劣,嬌生慣養的漢家公主,自然無法適應這樣的生存環境。加上古代醫療條件落後,嫁到草原民族的漢族公主,基本的生存尚且無法保證,又如何保證生產?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北方遊牧民族遵從著父死從子、兄死從弟的落後習俗,也就是父親死了,兒子可以繼承父親的一切包括妻子;兄長死了,弟弟可以繼承兄長包括妻子在內的所有一切,這對從小接收儒家三從四德、從一而終、貞潔觀念的漢家公主而言,自然是無法接受的。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