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拍拍肩膀就能去英國情報部門上班,心動了

2018 年 5 月 24 日,英國軍情六處( MI6 ) 109 年以來首次在電視台播出招聘廣告,向全球海選特工練習生。

縱觀世界影壇,“ MI6 . Entertainment ”為諜戰屆輸出過數十位明星角色,包括代號 007 的特工詹姆士·邦德(《007 系列》),高級間諜塞巴斯蒂安特工(《王牌賤諜:格林姆斯比》)等。

就是這些男人,讓我做完霍格沃茨入學夢之後又開始想闖槍林彈雨

不過,真實版的特工生活遠不如螢幕般風流瀟灑,真實的軍情六處也並非每日深陷血雨腥風,它十分堅固,防襲防彈,還是著名的旅遊景點。

電影《007 : 大破天幕危機》中的“特工練習生”宿舍——軍情六處

甚至,它們招募員工的畫風佛系和睦到難以置信——

軍情六處首次在電視台播出招募廣告,面向女性、亞裔及少數族裔移民。

廣告前半部分以鯊魚描繪人們心中對情報部門的固有看法,後半部分扭轉偏見。

這並不是軍情六處第一次選擇主流媒體,進行“接地氣”的人才招聘。

2006年,軍情六處曾在《泰晤士報》上公開刊登招聘廣告;2007年,軍情六處在《衛報》上也刊登過招募啟事。最近幾年,軍情五處與軍情六處也多次通過招聘網站、郵件等方式公開招聘。

在電視版前,軍情六處曾在 2017 年向電影院投放招募廣告。

廣告主角為一名非白人女子,當她看到有人不小心將咖啡傾倒在對方身上時,起身關切,化解矛盾;

當她看到男顧客左支右絀地掏出錢包,想要購買鮮花時,她將鮮花送給對方;

跑馬拉松時,她用特別的方式鼓勵朋友堅持下去。

廣告旁白在最後說到:“這名女子並非 MI6 情報人員,但她可以是。”她的行動力、觀察力、執行力,讓她具備成為一名特工的素質。

軍情六處希望以此打破外界對情報部門員工為精英白人男性的固有刻板印象,提高人力資源的多樣性。

電影《秘密特工》中英國女性特工形象

如果再往前追溯,軍情六處是如何招募員工的?

軍情六處處長亞歷克斯·揚格表示:我們喜歡“拍拍肩膀”的方式招攬新血。連自己也是通過“拍拍肩膀”加入 MI6 工作。

“交個朋友吧?”

而與軍情六處相對應的軍情五處,它的招聘情況同樣“原始”。軍情五處第一位女處長斯特拉·雷明頓,正是在陪同丈夫在出任英國駐印度大使後的某天,在花園裡被人輕輕拍著肩膀問:“你想做間諜嗎?”

1903 年的間諜小說《沙之謎》促成了MI5的建立。

MI5 和 MI6 是在反德德熱潮中誕生的國家安全部門。簡而言之,MI5 負責英國本土安全,MI6 負責海外情報收集。因此,詹姆士·邦德之類的虛構間諜多為 MI6 工作。

看起來,英國的情報部門似乎正慢慢摘下它的神秘主義面具,變得親民體貼,然而它仍在種種保密協定保護下,甚至因為“低調”,變得更難以為人觀察。

若想窺探冰山一角,我們或許應該聽過來人談談他們的經歷。

電影《007 系列》,改編自同名原著

作者伊恩·弗萊明曾在二戰中從事特工工作。

在《6 個毛姆冷知識,四分之三喜歡女人,四分之一喜歡男人》中,曾提到:

英國小說家、劇作家毛姆,出生於巴黎的英國大使館,一戰中,他曾是一名救護車司機,後因既有“知名作家的名望,又通曉 6 種語言和歐洲各地的風土人情”,在英國特工高層的安排下,開始接觸間諜工作。

1917 年 3 月,俄國沙皇倒台,新成立了臨時政府,毛姆與間諜工作契合的個人條件使他再度為英情報工作高層應召,投身間諜工作。他被派往聖彼得堡阻止布爾什維克黨人掌權執政,並且幫助俄國退出對德戰爭。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1874—1965)

英國著名作家,被譽為“最會講故事的作家”,整個英語世界最暢銷的作家之一。

諜戰工作不僅讓毛姆學會如何誤導跟蹤者,學會了諜報員如何在難以置信的場合以機密巧妙的方式交談、以神秘莫測的方式傳遞消息或將情報帶過邊境。

大戰結束後,毛姆即寫作《英國特工》(又稱《艾興頓》),該書被《泰晤士報》譽為“頭一部由親身經歷並親力親為者創作的間諜小說”,也是毛姆一生當中創作的唯一一部間諜小說。它大大拓寬了原來僅屬通俗娛樂形式的系列小說寫作疆界,成為間諜小說史上裡程碑的作品。

主人公艾興頓是個中年間諜,頭髮稀疏,害怕禿頂,既不勇敢,也不成功,像極了現實中的毛姆。不僅如此,在間諜接頭、傳遞情報等方面,小說的很多情節都可以和毛姆的經歷互為佐證。

溫斯頓·邱吉爾閱過手稿後,警告毛姆的小說內容違反了英國《保密法》。迫於保密協定,毛姆被迫焚毀了其他未出版的小說。

《英國特工》大難不死,值得一讀

因知識淵博在特工行業如魚得水的,還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英國海軍情報局局長私人助理的伊恩·弗萊明。他不僅能熟練使用法語、俄語和德語,還涉獵槍支、園藝、酒食、服裝。

同樣,他也很懂女人。

伊恩·弗萊明(1908-1964)

英國小說家、特工,1908 年生於英國倫敦,1953 年以自己的間諜經驗創作詹姆士·邦德系列第一作。

他的另一重身份是《007 詹姆士·邦德系列小說》的作者,海軍上將約翰·戈弗雷是弗萊明在海軍情報處的上司,小說中以“ M ”為代稱。

歷任邦德

同樣作為間諜作家的,還有一生曾獲21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傳奇大師格雷厄姆·格林。

終其一生,他都在尋找能夠體驗刺激的角色和環境。在孩提時代,他就使用兄長的手槍玩俄羅斯輪盤賭,在牛津大學讀書期間,格林為排遣無聊開始做間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作為軍情六處的官員被派往非洲。

在剛果,他與麻風病人住在一起,茂茂起義期間待在基庫尤人的保留地,然後又到了馬來亞,甚至卷入了越南抗法戰爭。

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

英國作家、編劇、文學評論家。1932 年,以《斯坦布爾列車》成名。1950 年,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獎提名,一生獲得 21 次提名,被譽為諾貝爾文學獎無冕之王。

直到格林去世,他一直被譽為“20 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他是馬爾克斯最喜歡的作家之一,馬爾克斯曾對他說:“我是你的忠實讀者,格林先生。”

格林認為小說家和間諜之間有著共通,都要進行觀察、傾聽、尋找動機、分析性格,以恣意徜徉的方式向他們的主人(小說家的主人是文學)效忠。他的間諜小說包括《問題的核心》(又名《命運的內核》),《我們在哈瓦那的人》。

《命運的內核》

與以上三位不同,童年充滿動蕩的英國著名諜戰作家約翰·勒卡雷,父親為了假冒貴族身分,送他進聖安德預備學校。後來,他進入瑞士伯恩大學學習,念書期間選擇服兵役,退役後,他進入牛津大學的林肯學院學習現代漢語。

1956 年約翰·勒卡雷以優異成績畢業。他過人的聰慧和觀察事物的反應能力,頗受老牌間諜奈特的賞識,因此他得以進入軍情五處,以外交官的身份親歷秘密情報工作。

1960 年約翰·勒卡雷調入軍情六處工作。最初的掩護身分是英國駐德國波恩使館上等秘書,後又擔任了漢堡的領事。建造柏林牆時,幫助有價值的東德情報人員逃離蘇聯的控制。

以間諜生涯為素材的作品有《鍋匠、裁縫、士兵、間諜》《出色的諜殺》,最著名的是《冷戰諜魂》。

電影《鍋匠、裁縫、士兵、間諜》

影片根據約翰·勒卡雷的同名間諜小說改編,故事背景設定在冷戰時期,講述了一個退休了的英國情報局工作人員,被要求再次出山,在他原來工作部門的人員中找出一名潛伏已久的蘇聯情報人員。

《鍋匠、裁縫、士兵、間諜》的故事發生在 20 世紀中期。講述了冷戰持續性破壞著各國外交關係的背景下,英國軍情六處使用代號“圓場”,不顧一切地與其他國家的間諜活動並駕齊驅、保持一致,因此引發了血腥災難。

在這部作品中,除了政治與理想,也表現了扭曲戰爭氛圍下的同性情誼與愛的悲劇。

比爾和吉姆

在電影的花絮中,約翰·勒卡雷回答主持人:

在情報界,其實你的升遷前進只存在於你的同事眼中。在外部世界看來,你沒有變化。直到有些人老年虛榮心作祟,你會發現突然各種人都站出來聲稱說自己過去是間諜。但是,在他們作為間諜仍然在活動的時候,仍然還有用的時候,他們無一不是非常專業地保持隱姓埋名的。

正是因此:

所以,他們一次又一次地為了爭取名望而彼此依賴,還有,以一種非常危險的方式,爭取愛;因為生命中最令人興奮的事情無非是你和誰一起工作,你與誰分享秘密。這距離同床共枕只有一步之遙。

對於情報工作者來說,財富不是金錢,而是如何避免禍端。

在一個背叛類似本能的戰爭年代,任何一種人性的情感都是奢侈的,恰如作品中的比爾與吉姆,他們曾互相欣賞,又為時代的錯誤犧牲。

“痛苦和背叛的路線總有盡頭。在到盡頭之前,沒有將來,只有繼續滑入更可怕的現實。”

“他是我的另一半,我們兩個加起來,可以成為一個很完美的人。”

我們不禁疑惑,為什麽英國情報機構最擅長的是盛產作家?

回到軍情六處的招聘廣告,或許成為特工的門坎並非飛簷走壁和神槍手的能力。大衛·康威爾在 1983 年接受英國電視台的採訪時說,“首先看的是他的觀察力(善於觀察可以說是一個人獨來獨往的標誌),其次是思維的敏捷性,創造性和能言善辯的能力。”

康威爾隨後說,這些對於成為懸疑小說的作家來說也是非常有利的品質。

《夜班經理》改編自約翰·勒卡雷同名小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