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個契丹皇帝差點統治中原,卻因一個昏招功敗垂成

公元926年,契丹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病逝。阿保機在生前曾指定他的長子耶律倍為繼承人。不過,在阿保機去世後,他的遺孀淳欽皇后(後尊為應天皇太后)述律平卻認為次子耶律德光是更理想的繼承人。述律平在阿保機生前就擁有了巨大的權力,是契丹政權中的二號人物,因此她的決定自然非常關鍵。

另一方面,耶律倍出於自己人身安全方面考慮,也表示願意放棄帝位,支持他的二弟耶律德光登基稱帝。不過即便如此,朝廷中還是有不少大臣堅持應當遵照先帝遺願,擁立長子耶律倍為皇帝。在經過了一年多時間的明爭暗鬥後,耶律阿保機的次子耶律德光終於在927年12月11日正式稱帝,是為遼太宗。

事實證明,太后述律平的眼光確實沒錯。遼太宗耶律德光文武雙全,在他的帶領下,契丹在許多領域都得到了飛速發展。遼太宗大力引用漢人的先進管理制度,為契丹的政治制度完善做出了巨大貢獻。為了加強不同民族之間的團結穩定,遼太宗規定“因俗而治”,制定了北面官和南面官兩套官僚系統。此外,遼太宗重視農業發展,支持漢人在草原合適的地區開墾土地,為契丹經濟建設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除了在政治和經濟方面大刀闊斧外,遼太宗在軍事方面的成就也很突出。在他的扶持下,原後唐將領石敬瑭發動叛亂,推翻了和契丹敵對的後唐政權,建立了後晉。石敬瑭為了討好自己的新主子,將從大同到幽州的十六個戰略關隘全部割讓給了契丹,這也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燕雲十六州”。自此,北方草原通往中原的門戶被徹底打開。後來建立的北宋拚盡全力,也無法將其收回。

遼太宗不僅實現了他父親的領土野心,還成為歷史上第一位中原皇帝(石敬瑭)名義上的宗主。

公元942年石敬瑭死後,契丹和後晉的關係迅速惡化。石敬瑭的繼任者石重貴不滿屈居契丹皇帝之下,公然拒絕了雙方的宗藩關係。之後,遼太宗決定向中原出兵。

契丹和後晉的戰爭拖拖拉拉打了三年時間,雙方互有勝負。不過,對於國力較弱的後晉來說,戰爭所帶來的負擔顯然要更加沉重。公元946年末,後晉軍隊統帥杜重威率自己手下二十萬人向契丹投降,從而決定了戰爭的結局。

公元947年初,遼太宗乘坐龍輦耀武揚威地進入後晉首都開封(當時稱“東京”)。為了表示自己成為了整個中國北部的皇帝,他將國號由“契丹”改為“大遼”,並宣布大赦天下。此時,如果遼太宗施行仁政,讓百姓休養生息,或許他將真的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統治中原的契丹皇帝。可是和許多歷史人物一樣,到了關鍵時刻,遼太宗也因為一個昏招而導致功敗垂成。

遼太宗南下中原帶著大批軍隊。古代後勤供應能力有限,在很多時候軍需都是靠在當地解決,說白了就是靠搶。在入主中原之前,契丹人作為敵國軍隊來打劫中原老百姓還能說得過去,可是在入住中原之後,契丹軍隊卻仍採用了這一“傳統”方法,這就引起了中原百姓對契丹人的怨恨和恐懼。為了抵禦入侵者,中國北方許多地方都爆發了反抗和起義,百姓們到處偷襲落單的契丹人,遼太宗和他強大的軍隊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變化,遼太宗確實始料未及。他完全沒有做好統治中原的準備,而這裡又居住著人數遠遠超過契丹人且充滿敵對情緒的漢人。遼太宗無奈地對自己的親信說道:“我不知道漢人難製如此!”

跟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相比,另一個威脅更讓遼太宗頭疼。契丹軍隊雖然佔領了開封,但中國北方並沒有全部受其控制。原後晉將領劉知遠手握重兵據守太原,在契丹人南下的時候他選擇了袖手旁觀。而當他看到契丹人遭百姓的一致反對後,他決定豎起旗幟公然對抗。

947年二月,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立了後漢政權。北方許多對抗契丹人的義軍團體都紛紛加入到了後漢陣營中。這樣一來,遼太宗就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尷尬境地。

最後,在無招可解的情況下,遼太宗決定讓軍隊開放了去搶,把整個汴梁城劫掠一空。然後宣稱為了“避免夏天的炎熱”,帶著他的軍隊退回北方。事後總結失敗原因,遼太宗承認自己犯了幾處關鍵錯誤:1、縱容軍隊劫掠百姓;2、給百姓增加了過多稅賦;3、對統治中原準備不足,對地方勢力處置失當。

947年五月,悔恨交加的遼太宗在撤退到欒城(河北欒城縣)時病死了,時年四十六歲。從此以後,遼國皇帝再也沒有同中原王朝的戰爭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