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河口引丹渠125天植樹90餘萬株 成綠色生態走廊

北有紅旗渠,南有引丹渠。記者日前在湖北省老河口市採訪時發現,有鄂西北崗地“生命渠”之稱的引丹渠,其功能已經由單一農業灌溉向灌溉、休閑旅遊、生態綜合功能轉變,正在譜寫新的華彩樂章。

鄂西北崗地的“生命之渠”

引丹灌區是國家特大型灌區,全國排名第21位,湖北省排名第2位。灌區設計灌溉面積210萬畝,實際灌溉面積190萬畝,不僅擔負著襄陽市轄“一市三區”(老河口市、襄州區、樊城區、高新區)及襄北農場132萬人、180萬頭大牲畜飲水安全任務,而且對灌區以小清河為主的小流域水生態環境改善發揮著重要作用。

老河口引丹渠125天植樹90餘萬株

引丹渠始建於1969年。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鄂北崗地的光化(今老河口)、襄陽(今襄州)、棗陽、隨縣等地,屬典型的“旱包子”,十年九不收,滴水貴如油。百姓吃的蕃薯飯,有女嫁外頭。在乾燥的黃土坡上,當地老百姓只能勉強種點蕃薯南瓜充饑,有歌謠形容當年的生活是“早晨梆梆梆(剁蕃薯),中午靠山樁(蒸蕃薯),晚上換個樣兒,還是蕃薯湯”。

為徹底改變這一嚴重缺水的窘境,當時湖北省委、襄陽地委決定以丹江口特大型水庫為水源地,引水入襄,修建大渠,貫穿鄂北崗地。從1969年10月到1974年7月,五年間1800多個日日夜夜,18萬襄陽兒女戰天鬥地、劈山鑿洞。他們靠鍬挖、人抬、肩挑、車拉、釺鑿,用原始的技術手段,用傳統的人海戰術,完成總石方量達到50萬方,土方量達到6730萬方,自丹江口水庫清泉溝挖出了一條潤澤鄂西北崗地的“長龍”,不少人為之獻出生命。

據介紹,引丹工程總乾渠長68公里,6條乾渠總長254.2公里,716條支渠總長1570公里,有號稱“地下長龍”的清泉溝隧洞,有壯觀的“天上銀河”排子河渡槽,以及橋、涵、閘、小型泵站等建築物2800余處,有“結瓜”水庫176座、堰塘9800余口,年均蓄水6.89億立方米。

引來丹河水,崗地變江南。老河口、襄陽縣共有35個鄉鎮得惠於丹水之澤,糧食產量翻了八番,引丹灌區早已成為湖北省重要糧棉油生產基地和優質水稻基地。

據老河口市原政協主席李守成介紹,在沒有引丹工程之前,老河口又是一種情形。農民們不敢種水稻,沒有水,也不能種水稻。通水前,老河口全域內水稻充其量不到1萬畝,而現在,則常年保持在20萬畝以上。過去,只要是田裡的作物,都是“望天收”,現在的小麥、玉米等大宗農作物,則達到了穩產高產的境界,小麥畝產由三四百斤提高到七八百斤,玉米畝產由四五百斤提高到一千斤以上。不僅如此,現在還在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當地老百姓種蔬菜,種水果,種花卉,立大棚,搞噴灌,搞起高產高效農業、生態觀光農業,田野上一片勃勃生機。

據統計,引丹工程建成運行40余年來,累計向灌區供水360多億立方米,灌溉農田近5000餘萬畝次,實現糧食總產1000多億斤,累計實現社會效益1000多億元。

125天植樹90餘萬株創造奇跡

在老河口採訪,不少人跟新華網採訪團講到襄陽市引丹工程管理局125天植樹90餘萬株的故事。

今年3月份才退休的原襄陽市引丹工程管理局局長熊化國介紹,2014年12月,丹江大壩加高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丹渠水源充足,渠滿庫滿,也使“綠滿丹渠”成為可能。2015年9月20日,時任襄陽市委副書記、市長秦軍在引丹灌區調研時,提出了加快“綠滿丹渠”生態建設的構想。2016年1月,老河口市代表團在襄陽市人大會上提交了關於加快建設“百裡生態丹渠”的議案。他意識到,這將是引丹渠的又一次“起跳”,2016年3月,“綠滿丹渠”行動正式拉開序幕。

熊化國介紹,植樹有時間限制,最好的植樹季節是三四月份,為完成植樹任務,他們對植樹工地進行了準軍事化管理。清早6點,老河口市黃莊綠化項目指揮部工地上,大喇叭準時響起雄壯的《國際歌》。每天都要開三次會、點兩次名。清晨上工前,開會點名安排任務;午飯後,開會加油鼓勁;晚上下工,開會點名總結工作。

2016年1月到5月, 為建設“生態丹渠”,熊化國帶領300多名職工吃住在工地,奮戰4個月,栽植櫻花、三角楓、紅葉碧桃、貴竹、窩竹等各類苗木97萬餘株,將荒了44年的引丹渠兩岸“填滿”了色彩,建成了引丹乾渠旁清水蜿蜒、夾岸花香的生態路,創造了令人驚歎的“丹渠速度”。

據襄陽市引丹工程管理局職工介紹,以前一年引丹乾渠也種不了1萬株苗木,而2016年一年,引丹乾渠種植的苗木超過了引丹乾渠建成之後的植樹總和。

百裡丹渠成綠色生態走廊

40年滄桑變遷,引丹渠已實現華麗蝶變,成為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生動樣本”。

如今,引丹渠總乾渠的護坡已全部硬化,河道內再無淤泥沉底,一、二、三乾渠已全部硬化。引丹渠一泓10多米寬的清水,蜿蜒在鄂西北崗地平原。綿延68公里的總主渠兩側,幾乎都是密密麻麻的新綠。放眼望去,渠塘連片,翠色連綿。鄂北崗地的“生命渠”漸成連綿百裡的生態旅遊風景線。

記者在老河口市採訪時,從清泉溝隧洞出水口驅車行走在引丹總乾渠新修的水泥路面上,渠兩岸滿眼都是鬱鬱蔥蔥的綠色苗木。車行至襄州區石橋鎮,49米高的“亞洲第一渡槽”排子河渡槽飛架蒼穹之間。在渡槽橋下,一排排銀杏、香樟等苗木迎風搖曳,綠意盎然。

熊化國介紹,引丹總乾渠和乾渠兩岸15米範圍內土地一共1.2萬畝,現已栽種各種苗木4000畝。3年後,僅花卉苗木產業一項可獲利1.5億元以上。68公里引丹渠總乾渠每1米就是1萬元的直接生態資源,綠水青岸將成為名副其實的金山銀山。

在啟動引丹渠兩岸綠化工作之前,襄陽市引丹工程管理局邀請湖北省林科院專門的設計團隊進行了整體規劃。有的地方種樹,有的地方種花。目前,68公里的總乾渠兩側栽植了大量的櫻花、銀杏、廣玉蘭、香樟等苗木,總數量超過了百萬株。熊化國說,他的心願就是要讓引丹渠春能賞花,夏有樹蔭,秋天摘果,冬可觀景,一年四季都有看頭。

引丹渠風景秀美,已成當地和周邊群眾休閑散心的好去處。在老河口市袁衝鄉下四河淤村和申家營村,一望無際的植綠山坡看不到頭,最寬的一側山坡栽樹達150排,種植早櫻、晚櫻各類櫻花30萬株。今春以來,已有數萬人次遊客到這裡觀光休閑,特別是櫻花盛開的季節,每天都有幾千人來這裡賞花遊玩,引丹渠人滿為患。

記者了解到,襄陽水投、引丹工程管理局、老河口水投共同出資,組建了襄陽市花問渠水利投資經營股份有限公司,專門負責項目的營運工作。“百裡生態丹渠”旅遊觀光帶已制定了“七渠十一點”的景觀布局。處在引丹灌區核心地帶的老河口市袁衝、李樓等鄉鎮,圍繞引丹渠將建設郝崗農業園、花徑丹渠等一批休閑旅遊項目。一處佔地133余畝、總投資5300萬元的遊客接待中心已動工建設,目前部分工程第一層已建起,整個項目預計7月底完成主體建設。

老河口市委書記鄭德安介紹,該市高度重視引丹渠的生態建設,已成立專門的“百裡生態丹渠”長官小組和辦事機構,舉全市之力推進生態丹渠文化旅遊項目建設,使“崗地江南、水鄉花都”的城市名片更加靚麗。(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