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學佛準則:四依四不依

四依四不依出自《大般涅槃經》,四依四不依是: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依法不依人

佛法又被稱為金剛不壞,金剛不壞有兩層意思。一層是說佛法有如鋒利無比、堅硬的金剛利器,可以摧壞世間一切煩惱;二層是說佛法無論誰說都是金剛不壞的。例如:佛法即便是由魔王說或邪佞之人說,其效果與聖賢說都一樣,都可以度眾生,讓被度者解脫煩惱,得大智慧。反過來說,如果一位聖賢說的不是佛法,那麽無論他說了什麽都不該依從。因為即便是聖賢也有可能解釋錯佛經,也有可能說了自己臆測為正確的知識見解,所以可能導致謬誤,因此,為避免誤導眾生,學佛者必依據佛法而學、而思、而悟,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100%的正確。才可以悟入佛法真義——實相。

關於“依法不依人”佛陀在《大般涅槃經》中做了一個比喻:“例如一采藥人采集到雪山妙藥(佛法),然而其又夾雜與妙藥相似的雜藥以賣之。買藥人以肉眼不能識別真偽,結果買了假藥。”因此,為避免賣藥者借真賣假(包括有意的和無意的),佛陀制定了學佛的標準原則:依法不依人。簡單地說,依法不依人的意思是,一切以佛經為學佛的準繩。

依義不依語

義指實相,語指承載佛法的語言文字。佛法真義非語言文字,但指明實相要靠語言文字。指向實相的手指並非只有“一指”,而是有很多“指”,即佛陀根據機緣開演出多部佛經和說法,來讓眾生領悟到實相。就是說,沒有一部經、一個說法是實相。所有佛經皆是指向實相的手指。

即,月亮只有一個,指明月亮的手指則可以據機緣而有很多,如果執著某“一指”為月,則是緣木求魚,終無所獲。正所謂“以指指月,指非是月”。

例如佛在《金剛經》中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解釋:佛法只是過河到達解脫彼岸的船,無船則不能渡河,到岸即應棄船,若執著地認為船是彼岸的話就錯了。因此,學佛者依佛法中語言文字為理解佛法真義的工具,但不能被語言文字所作的比喻所束縛,如果去求證語言文字所述之法相內容,就會“執指為月”,不見真月(實相)。

再如,《金剛經》中有“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解釋:諸法如義的意思是要通過佛法領悟到佛法的真義。真義是什麽?真義即是實相。所謂“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實相無相,無相即是非相,因此佛法的真義是“非相”,即一切皆是幻相。見到一切皆是幻相即是證悟到佛法真義。

清楚地說,佛法之所以是最不可思議的,關鍵在於佛法本身也是幻相中的“一相”。所以,佛法所用的語言說法皆是暫立的“種種譬喻”,目的只是以此來引導眾生趣入實相。例如:法身、化身、報身,三界三乘、六道輪回,皆是“語”。

佛在《圓覺經》中說:“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無取無證。於實相中,實無菩薩及諸眾生。何以故?菩薩眾生皆是幻化,幻化滅故,無取證者。譬如眼根,不自見眼,性自平等,無平等者。眾生迷倒,未能除滅一切幻化,於滅未滅妄功用中,便顯差別,若得如來寂滅隨順,實無寂滅及寂滅者。”

簡釋上文:因為一切山河大地、萬事萬象,都是由本心所生,因此本心不具有它所生出的萬象中的任何一物的任何特性,所以圓覺自性是“非性”的。因為一切性(山河大地、萬事萬物)皆是由本心所生有,所以一切都是“性有”的。所以,修證於本心升起的任何一個幻相都是無法取證到本心的。因為一切皆是幻相,所以在幻相中是“無取無證”的。

在實相的“義”中,佛、菩薩、眾生都是幻相,都是假的,如果假的滅了,是無法在“假的”滅中證取到一個“真”的。就是說,真不在假中,而是假在真中。這就像是眼睛是無法看到眼睛一樣,佛、菩薩、眾生都是眼前物,而在眼前物中是無法證取到“眼睛”的。

因為眾生都是在沒有最終證悟中修學佛法,所以為引導眾生一步步趨入實相,就據機緣暫立出修行的次第法門,暫立出菩薩、眾生、三身六道等。如果真的證悟了,也就證悟到本無佛可成,無道可得,因為眾生本來就是佛,人人本來就在道中。

因此,“語”(八萬四千法)是因機因人而暫立的,是變動的,是有為的,“義”(實相)則是唯一的、無為的。

依智不依識

“智”為般若大智慧。亦即佛法真實義:實相。“識”指認識、識別、推理。佛陀在弘揚佛法過程中,為廣度眾生,為讓眾生能夠一步步趨入實相,應機善巧暫立出諸多方便方法。方便說法中的內容皆是“空拳黃葉”,如果一個想要證取佛法真義者,試圖通過分別、推理求證方便說中的譬喻、法相的真偽,不知道那些皆是“空拳黃葉”,那麽他就會困於不可能有答案的邏輯推理中,無法再去修證到實相。

為什麽人們會困於邏輯推理中呢?因為實相是一個非邏輯的問題。什麽樣的非邏輯性呢?不但世間萬物,包括眾生山河大地、以至於佛法本身皆是“夢中事”。能夠在夢境中認識到自己就在夢境中是非常難的。要想悟到自己就在夢境中要靠夢境中的智慧。夢中的智慧就是對事物的識別和推理,要想通過夢境中的邏輯推理去證悟到非邏輯性的實相,因為邏輯推理本身也是幻相,所以最終是要跳出和捨棄這邏輯推理所表述的內容才行。因此,最終要想證悟佛法實相,要靠“悟”,而非識別、推理所能達到。

例如,人們總是在心外有物的情況下去問一些邏輯的問題,而佛法的奧義是“心外無物”的,是非邏輯的。比如說,人們總是去問“死後去了哪裡?”,這是邏輯性的問題,而非邏輯的則是:“生死皆是幻,沒有生前死後的地方所在!”因此,所謂依智不依識的意思是,要跳出對法相的識別、推論,所有“識”之內容,皆是夢中事。證悟到一切皆是夢相,即是悟道,即是得“智”。

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佛法是為度眾生解脫煩惱而設。“了義”經的意思是指徹底解脫煩惱的經,是究竟的。“不了義”經是指隻解一人、一時、一機緣、一事之煩惱的經,是不究竟的。既然有了義經,為什麽佛陀還會說不了義的經呢?原因是,世人的慧根不同。因此佛陀在49年弘法過程中,應機善巧開演出八萬四千方便法門,以度當機眾生。佛陀為避免世人執著在不了義經中的法相內容(種種譬喻言說),制定了凡是了義經與不了義經相違的內容,以了義經為準。

例如,佛陀在《大般涅槃經》中說:“不了義者謂聲聞乘,聞佛如來深密藏處悉生疑怪……了義者名為菩薩真實智慧; ……..亦於如來隨宜方便所說法中不生執著,是名了義。…….如經中說一切燒燃、一切無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無我,是名不了義。何以故?以不能了如是義故。令諸眾生墮阿鼻獄。所以者何?以取著故於義不了。”

簡釋上文:所謂“義”者即為佛法第一義空,佛法第一義空為實相。實相無相:一切皆是心生幻相。而凡是說無常、苦、空、無我等皆是在幻中說,皆是夢中事,解脫的是幻中苦、夢中苦。若得真實智慧則一切無修無證,無苦可滅,無道可成。實相中實無眾生、菩薩、佛,一切眾生本成佛道。總之,不了義經為方便說,為小乘等經,不見佛性。了義經為究竟真實之說,為大乘經,能見佛性。

佛陀在《大般涅槃經》中說:“我為肉眼諸眾生等說是四依,終不為於有慧眼者,是故我今說是四依。”簡釋:今所說四依四不依是為一般眾生而說,對於慧根者則不須說!

修證佛法是一個“轉依”的過程。一開始眾生皆是依“人、語、識、不了義經”趣入佛門,其後轉依“法、義、智、了義經”而趨入修證實相。因此,對於弘揚佛法來說,不可以實廢權、或以權廢實(實:第一義空、實相;權:方便門、法相)。

佛陀開示出的四依四不依的學佛準則,從根本上規避了教門中“各是其是,各非其非”的宗派法門之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