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邊吐槽邊購買……智能設備隱私問題凸顯,消費者卻言行不一

【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5月17日報導(編譯:圈圈)

我們中的許多人都與科技公司有著不健康的關係。

人們熟知的如谷歌、Facebook和亞馬遜這樣的科技產品製造商,由於跟蹤或共享用戶的私密數據(無論是故意為之還是通過黑客),一再損害用戶的信任。可儘管隱私危害事件接二連三地發生,人們還是離不開這些科技產品。

國際消費者組織(Consumer International)和互聯網協會(Internet Society)最新的一項智能設備調查突顯了這一看似矛盾的現象。一項針對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法國和英國人的調查顯示,約63%的人認為聯網設備“令人毛骨悚然”,75%的人不相信這些設備共享了自己的數據信息。

這也並沒有阻止他們購買這些設備,反之,這些設備與我們的生活依然密切相關,比如相機、麥克風和其他傳感器等一系列產品。

近7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擁有一個或多個聯網設備,其中包括智能家電、健身監測儀和遊戲機。在這項研究中,智能設備或連接設備被廣泛定義為日常產品和使用wifi或藍牙連接互聯網的設備,包括亞馬遜的Echo揚聲器、谷歌的Nest智能鎖和Furbo的寵物相機和零食分配器。手機、平板電腦和電腦都不包括在內。

實際上,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DC的數據來看,去年智能設備的銷量增長了25%,預計在未來四年將有兩位數的增長。

語音技術部落格Voicebot今年3月的一項研究顯示,即使是那些表示“非常擔心”智能音箱帶來隱私風險的人,擁有智能音箱的可能性也隻比普通大眾低16%。

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心理科學系教授Robert W. Proctor說:“那些說自己擔心安全的人卻會做很多非常不安全的事情,說的和做的太不匹配了。”

國際消費者組織(consumer International)數字變革主管Liz Coll表示,即便是要弄清人們對智能設備到底有什麽不滿也很困難。她說:“人們會用‘毛骨悚然’或‘就像生活在黑客帝國裡一樣’之類的詞,但卻並沒有統一表達出生活在科技發達的社會到底是一種什麽樣的感受。”

儘管如此,如果人們不信任這些設備,為什麽還要在假定的隱私範圍內購買和使用它們呢?這看起來就有點複雜了,以下是專家們的觀點:

人們不了解智能設備正在收集的數據範圍

智能設備收集的數據量是巨大的,但它們具體收集的數據因設備和服務條款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就拿亞馬遜或谷歌的智能音箱語音助手來說,它知道你在哪裡,你在買什麽,以及你對音樂和電影的品味。它知道你什麽時候在家,和你室友比起來你的聲音有何特質,如果你把它和其他智能設備配對,其他的一些設備就能感知你的聲音。簡而言之,它很了解你。

表面上看,這些數據點是用來讓你的智能設備體驗更好、更個性化。但這些數據點若是落在動機不純的人手中,這就是一個個人信息的寶庫。

IDC高級分析師Adam Wright表示:“大多數智能家居設備都能讓第一方供應商了解該設備的位置、性能、運行狀態、用戶與其互動的頻率,以及互動的方式。”他說:“對於第三方來說,情況變得有點模糊。”例如,數據語音助手Alexa(在這種情況下是第三方)可能知道它所控制的智能燈泡(第一方)的一些信息。

知道你什麽時候開燈,或者你是用開關還是通過語音助手來開燈,聽起來都是些很老套的數據,不應該再提了。但是,即使是匿名的數據也可以與其他可獲得的信息一起使用,以了解關於你的其他個人信息。人們擔心的不僅是這些信息可能落入不法分子之手,還包括這些信息可能被出售,或被分享。

“我不認為大多數人都意識到了這一點:即使你有一個獨立的账戶,你的隱私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但如果人們有多個账戶,他們也能知道你是誰,”Proctor說。“但試圖理解這一點,並將其傳達給人們,會變得非常複雜。

通常,了解這些設備所看到和共享的內容的唯一方法是閱讀它們的服務條款。

智能設備專家Wright表示:“我發現,服務條款協議在大多數情況下都很難理解,經常是模凌兩可的。”

“你必須付出相當大的努力去理解它,”Proctor說。“如果我不能理解它,也不知道其中的風險是什麽,我就不會去使用這個設備。”

互聯網協會(Internet Society)的互聯網技術項目經理Steve Olshansky說,即使是精通技術的人也很難找到和理解這些信息。他舉了自己一個精通技術的朋友的例子,“她拚命想找一個既安全又隱私的嬰兒監視器”。

“很多人並不精通技術。他們可能不知道如何找到這些信息。他們可能回到家了才會看到隱私條款。他們可能不理解55頁的服務條款,這意味著很難讀懂,”Olshansky說道。這是商家故意這麽設計的。

當你把設備帶回家並安裝好時,即使人們發現並了解了他們不喜歡的隱私缺陷,他們也不願意歸還它。

“如果你對你的物聯網設備不滿意,你會回到商店,閱讀手冊,更改設置,向消費者組織或政府投訴嗎?”Coll說,“或者你會說,‘我不太開心’,但還是要繼續使用它。”

妥協是值得的

“很多消費者剛剛決定,這就是我們生活的世界:‘如果我想要好處、方便和功能,那就是我們必須付出的代價,’”Olshansky說。“這和我們在社交媒體上討價還價的方式是一樣的。”

無論是為了節約能源,監控嬰兒,還是為了確保你的前門是鎖著的,智能設備可以有很多用途。

Wright說:“是的,隱私是一個問題,但方便才是王道,節省成本也是一樣。因此,對於許多消費者來說,提高便利性和降低家庭成本的承諾就像是一個壓倒一切的重要因素,這也解釋了為什麽消費者會不顧隱私風險繼續購買和使用這些設備。”

Coll也有相同的看法:“許多這樣的設備提供了便利,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容易,有些設備還非常有趣,人們從中得到了價值和享受,有時候這比隱私更重要。”

Voicebot的創始人兼編輯Bret Kinsella認為這是人們權衡過後做出的決定。

Kinsella說:“實際上,我認為大多數人都在做出理性的取捨決定。他們可能高度關注隱私,但他們也知道風險發生的幾率相當低。”

她補充說,就像許多人權衡利弊後才決定使用手機一樣,他們給出的理由很充分:“這些東西能讓人們享用一些功能。”

當然,消費者和大型科技公司之間的妥協並不總是公平的。

Wright表示:“從某種相對意義上講,谷歌和蘋果以及智能燈泡製造商飛利浦可以從這些數據中獲益更多,因為它們可以多賺數百萬美元。但消費者仍然能得到更便宜的服務,個性化服務,更好的產品,更便宜的水電費等等。”

消費者沒有其他選擇

Coll說:“如果你不喜歡它,那麽做出選擇也並不容易。大多數公司都在以類似的方式行事,這意味著無論你選擇谷歌的智能音箱Home還是亞馬遜的Echo音箱,它都可能收集到關於你的相同信息。

原因就是Olshansky所說的“錯位激勵”。

他說:“當安全問題發生時,造成的很多影響將由設備的所有者和更廣泛的社會來承擔,而不是設備製造商。”

例如,如果小偷能夠通過入侵智能設備獲取你的信用卡信息,你將不得不處理由此產生的費用,而不是智能設備的製造商。雖然市場力量會懲罰智能設備公司,但這只是在市場發現的情況下。

也就是說,一家注重隱私的智能設備公司將能夠填補市場空白。

Coll說:“消費者物聯網的數量越多,黑客入侵和侵犯隱私的行為越引人注目,也就更容易登上新聞頭條,人們的擔憂很可能會越來越強烈。那些已經在考慮如何讓自己更值得用戶信賴的公司將處於領先地位。”“目前,還沒有公司脫穎而出,”她補充說。

這並沒有阻止科技公司,尤其是那些最不值得消費者信任的公司,給自己挖坑。一味地宣稱自己的隱私功能是真實的。

蘋果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家以隱私為導向的科技公司,即使它已經擴展到智能科技領域,這種風氣也一直沒有改變。

但是,儘管蘋果的語音助手Siri起步較早,但它的功能卻出現了問題。根據Voicebot今年1月的一項研究表示,其智能音箱HomePod僅佔美國智能音箱市場份額的2.7%。亞馬遜設備以61%的市場份額領先,緊隨其後的是谷歌,市場份額為24%。

與競爭對手相比,蘋果推出智能設備的速度也比較慢,這或許是由於其對隱私的承諾,而且蘋果對合作夥伴的選擇也非常謹慎。所以蘋果智能設備的選擇相對較少。

蘋果的高價標簽也是一個障礙。它唯一的智能音箱HomePod售價300美元,但其實你花50美元就可以買一個小型谷歌或亞馬遜智能音箱。

人們認為政府會解決這個問題

Coll說:“人們認為,‘我確信公司必須遵守一些規則。’”但事實並非如此。在消費者國際和互聯網協會的調查中,約88%的人認為監管機構應該確保隱私和安全標準;80%的人認為這是製造商的責任;60%的人把責任推給了消費者。

智能設備隱私監管將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實現(Coll估計需要三五年),政客們也越來越關注這個話題。

"你得讓監管者知道他們要監管的內容,"Olshansky說,“公平地說,這不在他們的掌控之中。在政府機構工作的人並不完全理解技術和政策的含義。”

未來的監管可能會落在許多機構的管轄範圍內,包括聯邦通信委員會、聯邦貿易委員會和商務部。去年,加州成為第一個立法管理智能設備的州。

在很大程度上,目前我們是依賴企業來監管自己。但是,改善隱私和提升安全的經濟動機看起來還是比較樂觀。

“首先,他們擔心侵犯隱私會帶來不良的後果,或者會招致監管機構的監督,”Kinsella說。“其次,一些公司會認為這是一種競爭優勢。”

我們其實並不那麽在意隱私

人們會對自己的行為做出糟糕的判斷,我們在理論上往往比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得更好。

“我認為,部分原因在於,當你給人們發放調查問卷時,他們實際上並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只需要回答幾個問題而已,”Proctor說,“說出‘我擔心安全問題’或‘我不會這麽做’之類的話很容易,但那些真正面臨這種情況的人往往會打頭陣。”

另外,有些人不認為這些設備收集到的數據是有價值的,比如你居住樓層的概況、你什麽時候開燈、你的房子有多暖和。其實,是否有價值要看這些數據的擁有者是誰。對於亞馬遜來說,這些信息可以幫助他們將目標產品和服務定位到用戶;但對於罪犯來說,這些信息可能就是打開你家大門的“鑰匙”。

“當你把智能設備拆開時,會發生很多事情。人們感到缺乏控制,不了解誰在控制著正在發生的事情,”Coll說。“他們覺得自己應該知道,他們認為有隱私這一選項,但他們並沒有使用。”

至少到目前為止,大多數人還沒有感覺到把自己的家交給智能設備會帶來隱私方面的問題。

Kinsella說,儘管人們對隱私普遍存在擔憂,但智能技術侵犯隱私的情況並不常見,這意味著隱私並沒有成為人們最關心的問題。

他說:“我們還沒有看到任何大規模由此引發的問題。如果存在廣泛的侵犯隱私行為,有人會很好地掩蓋它們。”

但每當我們聽說又有黑客入侵或者Alexa(或亞馬遜員工)在偷聽時,就會進一步摧毀公眾對此的信任。

調查顯示,在沒有使用聯網設備的受訪者中,28%的人表示對設備的隱私或安全缺乏信任;63%的人說他們不需要這些。隨著智能設備的用途越來越廣,它們的隱私問題也會越來越多,也許在未來這個問題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