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名中醫朱新太:三代為醫,「針功夫」為患者守衛健康

作為傳統醫學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針灸不僅是一種醫療手段,更因為它的神奇和療效而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走近非遺,傳承文化,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有著「針功夫」的名中醫。


一大早,位於揚州市中醫院的朱新太名醫工作室裡就人頭攢動。雖然早就過了退休年齡,但因為身懷「朱新太:醫者仁心的「針功夫」」,已經84歲高齡的朱新太「越老越吃香」,每周一到周五的上午,還堅持為患者扎針看病。

朱新太
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朱氏針灸療法」代表性傳承人
江蘇省名中醫

市民朱先生最近一直被頸椎疼痛所折磨,他本以為貼貼膏藥就能緩解,但無濟於事。疼得特別厲害的時候,他想到了朱新太。朱先生說,1995年他腰間盤突出,疼的很厲害,沒有辦法正常行走,家人把他架起來帶到蘇北醫院,是在朱主任手上治療過,效果非常好。


時隔二十幾年,朱先生再次找到朱新太,他的手藝還是一如既往的精湛。朱新太說,朱先生其實就是頸椎的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了,從中醫來講,主要就是影響到筋絡的循環。


朱新太扎針的手法有些特別,扎得深,但起針快。朱新太解釋說,有別於平時所見的慢針,「快針」有調氣補血的作用,患者往往會有既「痛」又「爽」的感覺。這不,針剛扎完,朱先生就快活得下了床。朱新太的很多患者都是朱先生這樣的「回頭客」。不少患者表示,針灸非常神奇,真是很不簡單的一個事,平時哪裡不舒服到朱新太這邊來,他都有辦法。


長久以來,針灸一直有著神秘的色彩,多是通過師徒或家族之間的不斷傳承而流傳下來。《黃帝內經》中,「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的說法被認為是關於「針灸」最早的記載。「朱氏針灸療法」起源於清朝末年,朱新太父親的祖母朱楊氏曾是南通如皋一代的民間名醫。朱新太說,那時候有好多人想找她看病,尤其是小孩子,她既針灸也搞推拿,當時也有大戶人家用轎子把她請過去。


朱新太的父親朱復林跟隨祖母習得針灸絕活,行醫50年,醫治病患30餘萬,被譽為「神針」。而父親平時診療太忙,並沒有專門教授朱新太,他都是在父親給人扎針治病時,跟在後面默默學習。朱新太告訴記者,治病救人,不僅自己可以得到保健,了解一些衛生方面的知識,還可以為人民服務。

1962年大學畢業後,朱新太到蘇北醫院針灸科工作,正式成為了一名中醫。朱新太說,「朱氏針灸療法」最講求八個字:快針調氣、補瀉速效。朱新太介紹,快針就是減少病人的痛苦,見針快,治療的效果要看病人能不能得氣、能不能行氣、能不能運氣,要氣到病除。


傳統概念裡,中醫的療效比較慢,但在朱新太手裡,常常是一針下去,不少病患都能立即顯效。上世紀六十年代,他曾坐火車去新疆出差,在車廂裡遇到了一幕險情。朱新太說,當時車上有一個小孩子高熱抽搐,車廂裡就喊誰是醫務工作者,某某車廂需要幫助,他一聽就去了,因為他經常身上都帶著針。看到一個小孩子發熱抽搐,他便給小孩子扎了幾針,那孩子馬上就平安無事了。

1977年,作為隊伍中唯一的針灸科醫生,朱新太還曾赴非洲的桑給巴爾進行醫療援助兩年。朱新太說,感覺很榮耀,那時候出國比較難,有這種機會參加,也是百中選一。

「朱氏針灸療法」一直把療效放在首位,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已經在揚州及周邊頗有名氣,但僅局限於臨床,沒有形成理論。作為「朱氏針灸療法」的新一代傳人,朱新太嘗試用理論來總結和豐富家傳醫術。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朱新太關於「朱氏針灸療法」的研究成果,在國家著名的中醫針灸雜誌上陸續發表。他還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中醫的「經絡學說」應該包含有西醫「神經學說」的內容。朱新太告訴記者,中醫的經絡說的比較玄乎,而且到現在也沒有搞清楚。他認為經絡和神經是分不開的東西,經絡應該包括神經系統。有些人認為中醫的東西一個字都不能動,一個標點符號都不能改,那就有點墨守成規了。


「朱氏針灸療法」先後入選揚州市、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作為一項家傳醫術,到了自己這一代並沒能傳給子女,但子女有出息,傳承有徒弟,朱新太並不遺憾。朱新太的徒弟仇山波說,朱老師不光傳授技藝,也教會他們很多做人的道理,朱老師八十幾歲了,以前做過領導也做過院長,但是他待人非常謙虛,他自己認為有些做的不到位的,會主動提出來。


2016年,以朱新太為領銜專家的江蘇省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啟動。2017年,朱新太獲批成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

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瑰寶,歷經幾千年的中醫學有著特殊的存在和發揚價值。希望有更多的後人,能真正學到朱新太這樣的老專家、老中醫的醫者仁心,繼承發揚他們精湛的「針功夫」。


來源丨揚州廣電「揚帆」手機頻道

編輯丨王嘉楠、朱蔣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