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京東終於正面對上順豐

沈陽:京東物流集團東北區總部綜合辦公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外界一直以來預想的那樣,京東終於和順豐正面對上了。

今日,京東正式宣布個人快遞業務,在北上廣三地的用戶,從此在順豐和“三通一達”之外,多了一個寄件選擇對象。雖然目前京東快遞的攬收範圍隻覆蓋北上廣,但按照京東物流的計劃,明年起,這一範圍將逐步擴大至全國。

京東入局個人快遞,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同樣采取自營物流體系的順豐。過去,雖然外界為二者編排了許多對戰戲碼,但順豐和京東自己似乎並不願承認,甚至表現的有點惺惺相惜。

在去年一年,京東就與順豐有過多次“友好“互動,去年5月底,京東與順豐旗下的豐巢自提櫃達成合作,隨後劉強東也多次出來力挺王衛,先是在順豐與菜鳥“互撕”中支持順豐,“我相信順豐的品質、王衛的為人!”,緊接著又在一次媒體採訪中稱 “未來快遞就兩家,京東和順豐!”。

同在自營這一重模式下的順豐和京東,面對菜鳥這個共同的“敵人”,會惺惺相惜並不奇怪。不過如今,這兩家終究還是走上對戰的擂台。

京東如何一步步成為快遞公司

京東做個人快遞這件事,其實早在今年年初就有所端倪。

據“物流指聞”報導,今年1月,京東快遞就開始在北京範圍內地推,並在全國開通了41個上門攬收城市,在時效上分為特惠送和特準送兩種,整體價格和服務對標順豐。當時京東物流方面給出的回應是,這一動作重點針對的是企業B端客戶的商務件,而非個人件,預計春節過後將向社會全面開放。

據京東物流CEO王振輝透露,從今年9月初開始,京東物流開始在部分區域試行個人快遞業務,過去一個多月一直在進行調試和優化,按照王振輝給出的數據,目前已經有50萬左右的用戶用過京東的個人快遞業務。

經過十多年的苦心布局,如今的的京東物流早已不是那個完成自營電商交付的工具,而是一個已經商業化運作的物流服務平台,個人寄件業務的加入,可以幫助它進一步降低邊際成本、擴充收入。

獨立運營,組建京東物流子集團,算是京東物流商業化的一個轉折點。2017年4月,物流業務被京東拆分出來獨立運營,在之前的一年,京東物流就已經以品牌化運營的方式對面向社會開放運力。

在獨立運營以後,京東物流為社會商家提供了包括倉儲、運輸、配送、客服、售後在內的,可組合的線上線下、全管道、一體化的供應鏈服務。通過京東物流的倉儲體系,商家可以多管道庫存共享,同時對所有管道的庫存狀態可見可控的一體化管理。

去年8月,京東物流還推出了一項名為“雲倉”的倉儲服務模式,即整合擁有倉儲能力的社會物流資源,為其提供庫內管理系統和庫內操作標準,來進一步拓展倉儲能力。通過為合作夥伴輸出管理和操作標準,與三方倉儲資源商聯手,為商家提供一體化的物流解決方案。

近年來,京東一直不斷在物流網絡的建設上加碼。截至2018年6月30日,京東在全國運營521個大型倉庫,總面積約1160萬平方米。

而在配送端的速度和服務上,京東也在不斷打磨。在今推出快遞業務之前,京東物流今年7月還推出過一個類似的時效服務產品——“京準取”, 這個產品主要為解決的事網購的退貨問題。隨後,京東還圍繞本地生活即時配送場景,推出了可以幾分鐘到幾十分鐘配送商品的“京瞬達”。

可以說,在做快遞這件事上,京東已經準備了許久。

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經過多年布局,如今“京東物流”已經擁有中小件、大件、冷鏈、B2B、跨境和眾包(達達)六大物流網絡。而順豐這邊,也擁有快遞、重貨、冷鏈、國際、同城等諸多業務,二者的業務布局可以說是一一對應,而隨著京東快遞業務的補位,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雖然在業務布局上高度重合,但卻各有各的優勢。

空運力量是順豐最不容忽視的優勢,也是京東短期內無法逾越一項硬指標。

鈦媒體在翻閱順豐半年報後發現,截止今年上半年,順豐自有飛機已達39架(第40架近日已到位),未來三年內自有機隊規模預計達到54架,順豐全貨機+散航總計有航空線路1586 條,上半年班機總數53.8 萬次。

同時,總計51.4 萬噸的航空發貨量和2800余噸的日均發貨,讓順豐佔到了全國航空貨運總量的超過20%,並成為國內最大的貨運航空公司以及國內航空貨運最大貨主。

在網點資源上,順豐也是壓京東一頭,2017年的數據顯示,順豐已在全國有12671個網點,而京東只有6906個。

造成這種現象,有二者起步時間不同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則是源於二者起步方式的不同。做電商起家的京東,配送網點是為電商服務是跟著電商的拓展步伐走的,當地電商業務量不夠,自然是撐不起一個配送網點。所以這樣來看,未來京東在物流網絡覆蓋的速度仍將極大依賴於電商拓展的速度。

此外,目前的京東物流仍然處於不斷投入的“流血”階段,相對已經有著不錯的盈利情況的順豐來說,負擔會略重。

京東第二季度財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京東物流和其他服務收入為51.1億元,同比增幅達到了151%,但這一季度京東的淨利潤卻下滑至51.04%4.781億元人民幣,除了技術研發投入的加大,履約成本的不斷增長也是拖累淨利潤的一大原因。在第二季度,履約成本達到了82億元的歷史新高,佔營收的比重高達6.7%。

而順豐這邊,今年上半年,順豐以22.34億元的淨利潤和425.04億元的營業收入領跑包括“三通一達”在內的各大快遞公司。雖然順豐在市場佔有率上排在“三通一達”和百世之後,為8.41%,但從幾家從快遞公司的核心指標來看,順豐用最少的件量,獲得了最大的營收,這也可見高端市場的價值。

不過,京東也並非沒有翻盤的可能,電商這一貨客管道和多年來布局的倉儲,就是它最大的武器。

在物流這門交付生意上,比拚服務能力,也比拚獲客能力,沒有前端的客戶,再多的運力也是白搭,這也是此前一些眾包物流選擇投靠巨頭的原因。而順豐和京東,在曾在B端用戶的搶奪上有過一些火藥味,比如每年的大閘蟹運輸和此前對網易嚴選的爭奪。

作為目前國內市場份額第二的京東,擁有3.1億年活躍用戶以及1000萬的京東PLUS會員用戶,所以京東快遞在市場的開拓方面是很有優勢的,同時,通過滿足用戶寄件需求提升體驗,反過來也可以增進用戶對於電商品牌的好感和粘性。

在倉儲方面,京東也是佔據上風,2017年京東的倉儲面積為900萬平方米,而順豐僅為140萬平方米。未來五年,京東物流還計劃把物流中心面積擴大到5000萬平米以上。

另外,從目前來看,京東還準備采取價格競爭來快速打開市場。

鈦媒體在體驗了京東快遞後發現,與順豐線上寄件相似,京東也向用戶提供最快一小時配送員上門取件服務,一高一低兩種價格對應著快慢兩種送達速度。比如,從北京發往杭州,順豐次日達為23元,隔日達為18元;而京東次日達為18元,隔日達為16元。

而從價格上突圍,似乎已是京東的管用手段,根據物流一圖此前披露的京東商務件項目資料顯示,京東在此前商務件項目的價格策略是,“在順豐價格的基礎上,根據商家件量進行價格折扣。”

如今,這一低價策略也被沿用到了個人快遞業務中。目前來看,雖然從多個硬性指標來看,京東快遞並不足以對順豐構成太大威脅,但短期來看,價格更低的京東快遞恐怕還是搶走不少用戶。(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謝康玉)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