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寒武紀科創板上市,走在鋼絲上的85後首富陳天石

獨角獸的造富盛宴於2020年進入主升浪。

剛剛過去的7月,有兩個IPO消息佔據了各大頭條。一個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螞蟻金服,它被公認為是全球最大的獨角獸,整體估值有望超過2000億美元。據報導稱將造就58名億萬富翁,其中22位身價有望達到百億量級。

另外一個是國內AI芯片獨角獸的寒武紀(SH:688256)。2020年7月20日完成科創板上市,這個成立僅4年的公司市值馬上進入千億俱樂部,公司創始人陳天石在35歲這年,身價接近350億元,一躍成為85後科創板首富。

媒介催化下,朋友圈再次分享起“無股權,不致富”的新時代雞血。其實股權只是一種表現形式,背後更應該被認知的是:隨著草莽創業時代的終結,硬核且能夠產業化的知識產權,將越來越被資本瘋狂追求,成為新的致富經。

本篇報告聚焦的寒武紀,就是這批憑借“知識產權”創業的典型案例。當然,目前收入不足10億元的寒武紀能否支撐得起千億的估值,仍存在巨大的爭議,紙面的富貴最後能否會成為進入史冊的傳奇,也仍需要觀察。

關於寒武紀,本文將從過去、現狀、未來這三部曲來探討它的邏輯。

01過去:一段傳奇

寒武紀2016年成立,過去4年的故事可以用一句話總結,天才兄弟的創業傳奇。

在AI領域,與寒武紀同樣引人矚目的另一家獨角獸是人臉識別企業曠視科技,目前正在籌劃港股上市。曠視科技也是典型的天才創業,三個核心創始人印奇、唐文斌和楊沐,均畢業於清華大學大名鼎鼎的“姚班”。

寒武紀的創立,則顯得比曠視更具有話題性。公司創始人為CEO陳天石和他哥哥陳雲霽,寒武紀的核心技術便是建立在他們的論文之上。

哥哥陳雲霽1983年出生,14歲入讀中科大少年班,19歲就成了國產芯片“龍芯”團隊的成員,24歲取得計算機博士學位,25歲成為8核龍芯3號的主架構師。不過此後哥哥選擇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學術界,因此並未隨著寒武紀一起走向上市。

弟弟陳天石也不遑多讓,基本複製了哥哥的開掛人生,1985年出生,16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後拿到計算機博士學位,25歲研發出了世界首款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原型芯片,30歲出頭便成為了中科院博導,33歲全職投入寒武紀的創業中。

2017年寒武紀1A、1H應用於華為的麒麟手機芯片中,AI也成為華為旗艦機mate10的重要賣點之一。一個初創企業居然成為了國內芯片公司龍頭華為海思的授權供應商,寒武紀一夜成名。

初出茅廬的寒武紀,一出手合作的大客戶就是業內頂尖的科技企業,如華為海思、浪潮信息(SZ:000977)、中科曙光(SH:603019)等等。

眾所周知,芯片設計由於十分依賴高端人才、且流片費用昂貴,因此剛起步的寒武紀也憑借著和華為合作帶來的認可度提升,開始大手筆融資來滿足發展的需求。

上市前,8輪累計融資近50億元,而本次科創板上市融資26億元,儘管資本是挑剔的,但寒武紀在上市前後始終都受到眾多知名機構的追捧。

成立4年後公司完成上市,成為國內最快上市的半導體公司,且上市後市值馬上衝上千億,這個千億市值正好成為這段傳奇創業最強有力的注腳。

02現狀:玫瑰是帶刺的

通過這次科創板的上市,頂著AI芯片第一股的寒武紀,走向了大眾視野,可謂鮮花掌聲不斷。中國半導體行業最為渴望的,就是掌握芯片設計環節的自主知識產權,而寒武紀的上市,填補了AI芯片設計領域的空白。

寒武紀的主營業務為AI芯片,其三款產品包括終端智能處理器IP、雲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智能計算集群系統。

看起來很複雜,其實本質是基於統一的核心底層芯片設計技術,搭建雲、邊、端生態系平台。對標公司為NVIDIA(NASDAQ:NVDA)、英特爾(NASDAQ:INTC)、華為海思等。

目前,我們可以根據招股說明書公布的詳細財報,對這家公司形成更準確的認識,錦緞的研究員將報表中幾個比較重要項目進行簡析:

公司的財務數據符合高科技初創公司的定義,首先是研發費用高企,甚至高於營業收入;管理費用相當高,主要由於公司於2017年和2019年分別完成3.6億元和9.4億元的股權支付費用,為綁定核心技術人才。

其次,公司資產負債表中最為關鍵的科目為現金相關資產,由於寒武紀仍不具備造血能力,而芯片設計非常燒錢,未來公司仍將有大量的支出。

雖然截至2020年一季度,公司貨幣資金僅剩1.7億元,但更為關鍵的是科目是其他流動資產,公司其他流動資產中主要為銀行理財,加上本次募資的26億元,預計公司仍將有60億元子彈,將足夠支撐公司未來幾年內發展的資金需求。

在知識產權維度,目前寒武紀全球範圍內已公開專利數量超過1500件,幾乎均為發明專利,已確權發明專利141件,發明申請1327件,散布於中科寒武紀、寒武紀上海和寒武紀北京3家公司。其中與陳氏兄弟相關的發明專利超過300件。

從技術路徑上看,寒武紀當前的發明專利主要圍繞神經網絡、機器學習、計算與指令數據展開,極為聚焦。

現在的寒武紀,有了發展所需的技術、核心人才、資金,但面臨的問題也是相當棘手:

不具備盈利能力。

由於芯片設計具備固定投入巨大,但邊際成本很低的特點,因此收入規模越大,盈利能力往往也就越強。

全球的行業龍頭NVIDIA年收入超過100億美元,淨利潤30-40億美元。但寒武紀目前收入尚不及10億人民幣量級,因此市場一致預期認為三年內公司將看不到任何盈利的可能。

客戶體系動蕩。

與華為海思分手後,公司終端智能處理器IP業務直接上演跳水,當前公司終端智能處理器IP 業務在手訂單僅672萬元。

背後反映的就是初創公司的客戶體系不穩定的問題。過度依賴少量客戶,這也是公司收入規模放量的掣肘。

供應鏈安全。

美國商務部於2020年5月15日宣布限制海思在使用美國半導體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及設備技術來生產半導體,必須取得執照。

雖然市場認為這給了寒武紀一個絕佳機會來彎道超車的機會,但同時我們也需要認識到,寒武紀的晶圓主要向台積電採購,芯片IP 及EDA工具主要向Cadence、Synopsys 和ARM 等採購,封裝測試服務主要向日月光、Amkor 和長電科技採購,供應鏈安全隱憂無法忽視。

03未來:鋼絲上起舞

寒武紀的產品具備較高的專業壁壘,我們可以從簡單的角度進行理解:芯片的基本作用就是高效處理底層數據的運算,為了使不同場景的運算更有效率,企業設計製造出了各種類型的芯片種類,代表性的包括CPU、GPU(圖像處理器)、DSP(數字信號處理)等等。

而近幾年爆發的人工智能,由於採用神經網絡算法,涉及到大量的訓練和推斷,導致對部分類型的計算需求呈現幾何級數的增加,傳統的CPU和GPU由於底層設計的限制,不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算力需求,我們必須要為越來越大的AI場景設計專門的芯片。

NVIDIA便在這個關鍵的轉折上,從GPU王者演進成為全球AI芯片的引領者。

寒武紀也是專注於AI芯片,並根據雲、邊、端三大場景分別研發了三種類型的芯片產品,和NVIDIA處於同一個賽道。市場滿懷憧憬,希望在這一輪底層通用芯片變革的大潮中,能看到中國企業的崛起。

由於人工智能將很可能成為科技硬體中的標準配置,AI芯片將是科技行業中一條極具前景的賽道。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Tractica的研究報告,全球人工智能芯片的市場規模將由2018年的51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726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46%。這也是為什麽收入不足10億元的寒武紀,市值能達到(接近)1000億元的重要原因。

除了空間大之外,芯片設計行業的另一大特點是贏者通吃,是典型的自然壟斷行業。近期最為成功的案例就是英國Acorn公司的ARM處理器。

正如寒武紀招股說明書中提到的“由於人工智能芯片行業處於發展初期,屬於較為前沿的技術領域,存在不同的技術路徑和分類標準”,誰能成為AI芯片的規則制定者,將享受到最多的行業紅利。

對於寒武紀來說,傳奇的創業故事畢竟已成為歷史,轟轟烈烈的敲鍾上市在短暫的掌聲後,也只是為了替未來積蓄力量。

雖然寒武紀有了較為成熟的商業應用,也成為了AI芯片的全球頭部企業,但與競爭對手相比,沒有任何優勢,如研發費用仍和主流芯片設計企業不在一個數量級,供應鏈安全面臨潛在威脅等等。

既然選擇了這個高投入、高回報的賽道,終局就只有功成名就和粉身碎骨兩種可能,沒有平庸的中間態。鋼絲上起舞的85後科創板首富的第三部曲,序幕才剛剛拉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