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陳天石回憶寒武紀初創:曾被吐槽“PPT做得差”

“我們剛開始做人工智能(AI)芯片這個方向的時候,AI芯片其實一點都不熱——首先,AI不熱;給AI做一個專門的芯片,就更不熱。”

陳天石口中的“我們”,指的是“寒武紀科技創始團隊”。這位年少成名的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那時還沒想過“寒武紀科技創始人兼CEO”這個頭銜會讓他如此出名。

曾因“非主流”而忐忑

李國傑院士肯定添信心

陳天石說的是實話。十年前,AI芯片就是“非主流”——那時候的熱門話題是大數據。博士畢業那年追隨哥哥陳雲霽的腳步來到中科院計算所,他坦言自己“很幸運”:這裡是當之無愧的“中國電腦事業的搖籃”,而計算所,給了他寬鬆的科研環境和充分的支持。

“我做的是人工智能,加入的團隊做的是通用處理器,這兩個方向十年前看來完全沒關係。”陳天石說當時心裡特別忐忑,因為“感覺AI不是主流方向”。

兄弟倆就職業發展還探討了好長時間,最後認定有兩件“非常好玩的事”可以做:一是用AI輔助做處理器的設計,另外一個就是做AI芯片。

他在跟計算所長官匯報想做AI芯片的事情時,舉了這個例子:

“大家很早就在說有一天機器會替代人開車,但如果開車的機器人在做模式識別的時候速度不夠快,那麽這個車就完全沒有讓機器開的理由——因為當它識別出前面路上的燈或者行人的時候,車已經撞上去了。所以,它一定需要很強的車載運算能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傑當時聽了,對他說“你這個有道理”。

李國傑做過算法也做過硬體,對這兩個方向都很敏感。他的肯定,給了陳天石他們“很強的信心繼續做下去”。

“找到結合點以後,我們就覺得以後有事情可以做了。”陳天石說,雖然那時候沒什麽人做,但是在研究過程中“覺得特別有意思、確實有意義”。

就在“有意思”的科研過程中,他們做出了一系列令人羨慕的成果——

2011年,他們與南京大學一個研究組合作,將人工智能方法應用於處理器架構優化,這一學術論文被人工智能領域頂級國際學術會議IJCAI 2011收錄、發表;

2014年,陳天石兄弟等與法國資訊與自動化研究所(Inria)的國際學術合作者在論文中公開從學術上提出國際首個深度學習處理器架構DianNao(單核),獲得處理器架構領域頂級國際學術會議ASPLOS 2014最佳論文獎;

接著,他們共同提出的國際首個多核深度學習處理器學術架構DaDianNao,獲得處理器架構領域另外一個頂級國際學術會議MICRO 2014最佳論文獎。

“DianNao”的名字還曾讓國外同行大費腦筋。

一般在國際上發表研究成果,取名字都是使用一個在英語語系裡可以拚寫的名字。但是,他們卻反其道而行之,取了個中文拚音,寓意“電做的大腦”,表達“人工智能”之義。由於名字比較怪,伯克利大學一位教授還專門在《美國電腦學會通訊》上撰文介紹這個名字的意思。

融資被吐槽“PPT做得差”

科大訊飛及時出手相助

2015年,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專項和中科院計算所的支持下,陳氏兄弟主導的世界首款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原型芯片——“寒武紀”首次成功流片。

要知道,此時的“寒武紀團隊”還隻算是個“草台班子”——團隊裡的實習生,有的還得手把手地教。

有了原型芯片,他們開始琢磨要不要進一步把它變成真正的產品。“如果我們僅僅是為了完成科研項目,結題以後芯片可能就丟到一邊,這有點可惜;後來想想還是把它變成產品,大家也都非常支持,於是我們開始往前走,去做產業化。”

事情並沒那麽順利。陳天石回憶當時的情形:彼時,人工智能剛剛開始熱起來,但還沒有被AlphaGo點燃。對別人說要做人工智能芯片,多數人還不太清楚為什麽要這麽做。

在募資的時候,寒武紀團隊碰到了真正的釘子。有人吐槽他們“PPT做得差”,還邊吐槽邊教育,“小夥子你這樣是融不到錢的”。有很多朋友也擔心,這一技術可能沒那麽快實現產業化。

在這個節骨眼上,系出同門的科大訊飛在有形無形中,幫了他們一把

一方面,訊飛在AI領域的成功,給了人們相信AI芯片的信心;另一方面,訊飛在寒武紀的融資需求面前,也非常爽快。

說到與科大訊飛的淵源,陳天石還透露了一個從未言說的往事:

在寒武紀原型芯片還未流片時,當時研究組想去做一下AI處理器在語音識別上的適配。於是,在這款處理器還只是一個軟核存在的形態時,就在訊飛公司的機房裡運行起來了,並且在訊飛提供的場景中打磨了一些應用需求。

沒料想,剛融了天使輪,人工智能突然熱火朝天起來。那是2016年春天,AlphaGo幾乎喚醒了所有人對AI的幻想,寒武紀科技也從此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後面的故事也被人們所熟知。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在全世界範圍內最早實現產品化的AI芯片創業公司,寒武紀在B輪融資過後估值已經達到25億美元,團隊也從創立之初的20餘人成長為一個近600人的獨角獸團隊。

華為主動找上門

願做AI應用“墊腳石”

寒武紀的“傳奇”不僅僅體現在融資或估值數額上,更在於其在市場中確立的地位或品牌。

適逢華為公司在為其下一代麒麟970芯片做規劃(手機芯片的競爭亦正火熱),當他們注意到寒武紀科技的AI芯片時,雙方一拍即合。

其結果也正如雙方所預料的那樣,2017年,打上“真正的AI手機”標簽的華為mate10在寒武紀的助攻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寒武紀1A處理器也成為首款商用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

2018年,華為mate20和麒麟980也採用了寒武紀更新版的人工智能處理器,並複製了此前的成功。

不僅如此,寒武紀人工智能處理器現在已經衍生出兩條主要的產品線,一是在終端采取類似ARM的商業模式,將處理器IP授權給芯片廠商,與華為的合作即為這種模式;另一條則是自己設計和銷售芯片,寒武紀面向互聯網公司等用戶推出的雲端智能芯片即采取此模式。

美國《科學》雜誌在2018年2月一篇對中國AI事業的報導中,對寒武紀科技這一“發生在矽谷之外的顛覆性進展”進行了詳細描述,也對寒武紀極盡溢美之詞——

“陳氏兄弟已經是這波AI大潮中的開拓者了,他們研發的寒武紀1A芯片在去年(2017年)秋天的華為手機發布會上首次亮相,而該款華為手機也被譽為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AI手機’”,並援引香港科技大學電腦科學家楊強的評論寫道:“陳氏兄弟在專業芯片架構領域開創了一個新時代。”

陳天石覺得這種評價太高了,“我們單做芯片的其實比較乾巴,芯片就是個矽疙瘩,然後再變成電路板”。他說,寒武紀真正想做的是,未來無處不在的人工智能應用背後的“墊腳石”。

“希望大家有一天不需要知道我們,只要我們能夠支持好下遊的應用,這就是我們的貢獻。”陳天石說。

本文首發於《中國科學報》 (2018-01-03 第6版 轉移轉化“創客”欄目),歡迎提供更多創客線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