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世界爆發50年最嚴重糧食危機!國際糧價暴漲,中國受影響嗎?

話說,這幾天在微博上,大家對糧食又擔心了起來。

首先是因為天災。今年上半年因為受到疫情和南方洪水的原因,導致大家對我國今年糧食產量產生擔憂。全球性危機爆發的時候,大家總有屯糧的衝動,導致糧食產量短時間內上漲。

8月12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公布統計數據:今年夏天主產區夏糧收購4285.7萬噸,同比減少938.3萬噸。算下來下降了17.9%。

而進入八月份以來,我們國家開始重提光碟行動,倡導大家節約糧食。武漢甚至提出了“N-1”的倡導,有N個人吃飯,就點N-1個菜來減少浪費。

除此之外,大胃王類的節目也開始被整頓,被要求停止浪費糧食的行為。

於是在微博上,很多人開始擔心,是不是會有糧荒了,糧食價格會不會大幅度上漲。受這種輿論影響,今天糧食板塊的股價也全線上漲,因為投資者認為糧價未來會持續上漲。

再加上月初有關中儲糧糧食存放問題的新聞,部分儲備的玉米被發現質量有問題,引起了大家對我們國家糧食安全的擔憂…

糧食安全,尤其在我們國家是非常敏感的問題。上世紀60年代史無前例的大饑荒,至今還有許多人有過直接的記憶。糧食安全關係到每個人最根本的生存權。

那麽目前大家的擔心是有依據的嗎?

只能說,有些人太低估我們國家對糧食安全的保障了。

首先要明白的一點是,我們國家的糧食產量,過去幾年一直是豐收。去年糧食產量達到了6.6億噸。這個是純糧食(小麥、水稻等),不包括蔬菜和肉類。

(圖源:農業部)

而今年雖然有天災影響,但夏糧產量依然是豐收,同比增長了0.9%。

那麽前文提到的糧食收購量大量減少,說明的是農民販賣的糧食減少了,而不是減產了。多出來的糧食被糧食生產者自行儲存,打算在未來再出手。

從經濟角度講,這個屯糧的行為是符合邏輯的。目前國內國外受疫情影響,對糧食安全不抱有信心,都看好國際糧價在未來上漲。那麽很自然地,產糧者選擇囤積糧食等到糧價繼續上漲再收購。

(圖源:熱備資訊)

而屯糧的行為反過來也導致大家擔心糧食收購不夠,進而導致糧價上漲。在這個情況下,國家的做法是釋放一部分糧食儲備,抑製糧價繼續上漲。

保護機制

而我國的糧食儲備,其實只是我國糧食產量的第一條防線而已。

大家可能不知道,糧食的用途,其實不止是給人吃。全世界各國的糧食產量,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用來作為牲畜飼料的。讓豬吃了變成豬肉再給人吃。

(圖源:food navigator asia)

從能量角度來說,這樣做其實很不劃算,因為能量順著食物鏈是遞減的。大量糧食喂出的豬肉能供給的能量比它吃掉的糧食要少得多。

但耐不住豬肉好吃啊。所以中國有非常發達的牲畜養殖產業。

在極端時刻,我們國家就可以適當減少牲畜的飼料供給,從而增加糧食供給量。我們國家的肉類產業,就是面對饑荒的一個巨大緩衝帶。

(圖源:BC SPCA)

除了牲畜飼料,還有乙醇汽油。乙醇也就是工業酒精,可以當做燃料使用,也可以和汽油混合來當做汽車的燃料。我國近年來已經開始在多地推廣乙醇汽油。

(圖源:feuls market news)

而乙醇的製作原料,就是玉米等糧食作物,過程和釀酒的原理相同。也就是說,我國會把一部分糧食製作成汽油。這在和平時期是處理冗余糧食的一種方式,但這也保證了我國在非常時期能有另一個隱形的糧食儲備可以使用。

主糧不依賴進口

今年疫情爆發以後,全世界各國都爆發了糧食危機,這是不可避免的。

一來疫情影響了農業生產活動,導致農場招不到人,影響各種農業物資如化肥、農藥、種子的運輸。

(圖源:tesfa)

二來,疫情也影響了農產品出售。尤其是目前全世界各地的肉類加工廠和進口海鮮被檢測出新冠病毒,導致農產品貿易受阻…

(圖源:BBC)

再加上一些不可預見的災難,比如黎巴嫩港口大爆炸炸毀了首都第二大的糧倉。

(圖源:al araybia)

全世界主要小麥出口國都開始收緊糧食出口,優先維持本國糧食供給,比如俄羅斯、越南、哈薩克等國家。

其後果,就是2020年國際糧食價格暴漲。

(圖源:新華社)

大家開始擔心,下半年要是出現糧食短缺,我們國家是不是沒有糧食可以購買了。尤其是我國大豆是非常依賴巴西和美國進口的。

根據我國農業部提供的數據,我國去年穀物(小麥玉米大米等)總進口為1791.8萬噸,差不多是我國全年穀物產量的3%,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圖源:pattaya)

這部分的進口量也不是因為我國產量不夠,而只是部分高收入家庭對國外更優質穀物的需求,比如泰國香米之類的。

其他蔬果、肉類的進口也是同理。

中國最主要的進口農產品是大豆,2019年進口了8851.1萬噸,比本土生產的大豆要多得多。

(圖源:world grain)

大豆的主要用途是牲畜飼料,以及生產豆腐和醬油等食品。由於我國耕地面積有限,就選擇了有限保障主糧自給自足,相對比較安全的大豆則依賴國際市場。

如果下半年真的出現糧食危機,我國大豆進口受阻,那麽蛋奶肉類產品可能會漲價。這是目前我們國家唯一比較受製於國際糧食危機的產業。

這也是為什麽現在會重提節約食物。

總結一下的話,就是不論國外怎麽樣,讓14億人吃飽肯定是沒有問題的,大家也完全沒有必要囤積大米或者麵粉。

而要保障吃得好,甚至吃的像是美國人那樣高蛋白,我們還有一定距離。國際大豆產業美國佔主導權和定價權,成為了中美貿易談判的一個主要籌碼。這也是為什麽中國近年來想要多購買一些巴西大豆,分擔風險。

但不論怎麽樣,“食物危機”在中國還屬於一種經濟問題,體現在農產品價格波動上,普通人並不需要過於擔心。

而對於全世界很多受到疫情打擊的國家來說,糧食危機,卻是切切實實威脅到生存的一個大問題。

聯合國早在幾個月前就警告過,全世界正在面臨一個50年一遇的糧食危機。

2020年將會是好幾十年來第一次全球饑餓人口增長的一年。

由於疫情的影響,全世界今年可能有5000多萬人會陷入極端貧困,五分之一的五歲以下兒童發育遲緩。

(圖源:anadolu agency)

在拉丁美洲地區,三分之一人口生活在沒有糧食安全的環境下面。在巴西這個新冠疫情的震中,糧食價格已經在飛速上漲。

但聯合國的報告也提到,糧食危機的首要問題並不是生產問題。事實上,即便是疫情當中,全世界糧食產量也是比較穩定的。

最大的問題,是糧食沒能被送到那些饑荒者的手中。世界的自由糧食貿易沒能起到合理分配糧食的作用。

或者用更簡單的話說:越來越多的人沒錢購買糧食了。疫情導致的經濟下滑和事業,導致貧窮地區人們失去了微薄的收入。

(圖:歐美四大糧商)

而國際糧價依然由來自美國和歐洲的集團所控制,對於糧食貿易,他們首要的目的不是救人,而是賺錢。

依賴國際市場購買糧食,在平時或許是一種取長補短的好方法:讓那些最擅長生產糧食的國家生產。只有到糧食危機的時候,糧食自主的重要性才會顯現出來。

這也是為什麽,我們國家堅持18億畝耕地紅線的原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