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代渤海為何比現在大,與黃河的泥沙有關嗎?

黃河全長約5464公里,中國第二長河,僅次於長江。黃河乾流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常言說:“黃河鬥水,泥居其七”,這樣的說法或許有些誇張,但黃河每年向渤海輸送十六億噸泥沙卻是不爭的事實。十六億噸是個什麽概念呢?打個比方來說吧,如果用這些泥沙蓋一條寬高各一米的牆的話,可以繞赤道27圈;如果用載重50噸的卡車來裝的話,需要同時動用3200萬輛。而渤海是一片半封閉的內海,水淺浪低,以黃河這樣的效率來填埋的話,渤海會被填平嗎?

如果對比一下描繪秦朝時期的地圖的話,我們不難發現那個時候的渤海面積顯然比現在的大得多,這起碼說明一點,渤海的確在變小。事實上,在過去的兩千年裡,渤海海岸線多數時候在以每年三公里的速度向後撤,我們今天的東營市和天津新區在那個時期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如果這樣的勢頭不加遏製,那麽在不遠的將來,渤海被填平也並非不可能。

也許詳細追究數字的話,很多人會產生疑問,既然渤海海岸線過去以每年三公里的速度後撤,兩千年的時間裡怕是渤海早就消失了。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慶幸於渤海自身的作用,同時也不得不對人們的過度開發扼腕痛惜。渤海是一個淺海,平均水深只有二十米,本來是承受不了黃河日複一日的填埋的,但好就好在渤海海底也在下沉。似乎冥冥中是為了抵消黃河帶來的影響,總之渤海海底的下沉給自己贏得了一絲喘息。

而另一個不利的因素就是人類了,從春秋到現在,渤海是在減小,但前期與後期減小的幅度是不一樣的。在唐宋以前,人口密度不大,受製於條件和技術,老百姓對土地的開墾力度十分有限。那個時候的黃土高坡與現在的模樣可是天壤之別,儘管也存在著水土流失的現象,但茂密的植被盡一切可能在阻擋著黃河水對高原的衝刷。唐宋之後,人口激增,人類對自然界的破壞進一步加大,土地被開墾,植被遭破壞,河水衝刷過後,黃土高原像被刀劃過一樣到處都是溝溝壑壑。

在各方作用之下,黃河攜帶泥沙的量越來越超過其他因素帶來的影響,最終也使得渤海成為今天這個樣子。如果照此下去,渤海一定會被填平,而到那個時候千萬不要以為土地面積增加了,這就是什麽好事。渤海的消失會直接導致中國北部的乾旱進一步加劇,而整個氣候與生態的改變也必將導致一系列難以預料的災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