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醫療AI還要再闖幾道關?

記者|金淼

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凸顯及分級診療模式的不斷試水,AI醫療曾被寄予厚望。在中國,醫療AI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96.61億元迅速擴容到2017的136.5億元、2018年的20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保持在40%以上。

與此同時,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醫療AI融資佔世界醫療AI融資的60%,2018年中國醫療AI行業整體融資超49.07億,融資事件達39個,而在2017年國內行業融資事件為61個,醫療AI近些年來一直被資本熱捧。

但是火熱背後亦有隱憂,目前國內許多醫療AI公司商業化路徑不明確。雖然國內外互聯網、藥企巨頭,Google、百度、騰訊、默沙東、輝瑞和藥明康德不斷加碼AI,但是醫療AI目前仍處在起步階段。業內人士預測,醫療AI公司距離上市仍有一段距離。

世界範圍內醫療AI分布領域集中在分診、影像識別、輔助診斷、健康管理和新藥研發等領域。此前輝瑞、默沙東等都曾與一家致力於將AI應用到藥物發現的公司Atomwise合作,旨在使用AI在藥物研發階段虛擬篩選、藥物安全性預測等方面有所進展。有數據表明,與傳統藥物研發系統相比,使用AI可使得全球每年藥物研發節約超過280億美元。

但是業內人士表示,囿於中國創新藥研發水準限制,目前國內此類公司較少。最知名的一家是晶泰科技,其曾於2018年和輝瑞簽訂戰略研發合作,旨在建立小分子藥物模擬算法平台,驅動小分子藥物的創新。

目前中國更多醫療AI企業集中在AI影像識別領域,此前中國醫學影像AI產學研應用創新聯盟理事長的劉士遠教授接受採訪時表示,國內AI醫學影像公司達到108家。行業內規模靠前的公司有推想科技、依圖科技、匯醫慧影、數坤科技等。

數坤科技CEO馬春娥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國內外在醫療AI影像識別上,呈現冷熱不均兩種狀態的原因是,從醫院獲取到數據難易程度不一樣,此前國外曾有巨頭折戟醫療AI影像識別便是由於從醫院獲取基礎數據成本高昂。在中國,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支持“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讓科技公司從醫院獲取脫敏數據變得更加容易。而由於國內目前影像科百分之八十都已經實現數據化,所以便成為醫療AI最早落地的科室。

雖然醫療AI影像識別賽道內公司眾多,但是其中同質化競爭嚴重,商業模式不清晰。此前有報導稱僅在肺結節的圖像識別領域就有超過二十家公司在做。《新京報》曾報導,同一個三甲醫院的放射科可能有超過十家AI公司落地,但是真正能夠被醫生使用的只有一兩家,而缺少醫生的糾錯補充,模型就無法繼續完善。目前行業內公司,幾乎都處於起步階段,未能完全實現商業化,而其中也混雜著一些造概念的偽AI公司。“對於行業的公司來說,落地醫院不是最難的事兒,難得是大規模的商業化。”馬春娥介紹。

在醫療AI影像識別上,除聚焦腫瘤和肺結節外,也有像數坤這類依靠疾病譜進行布局的公司,數坤目前主要的產品是一款心腦血管AI影像識別產品,其定位於中國高發的慢性心腦血管疾病人群。

目前AI圖像識別主要是企業和醫院合作,由於處於起步階段,仍未明確是由患者、醫院還是醫保買單。而接觸到AI影像識別的醫生,對其態度也是兩極分化。有醫生認為其大幅減少了看片數量,節省了看診時間。但反對者認為,部分AI圖像識別產品假陽性率高達40%,甚至有公司為了提高準確率而提升敏感度,醫生的工作量並未大幅降低。

而最大的問題或是,作為發展分級醫療的重要部分,目前國內AI影像識別落地的醫院多數為大型三甲醫院,仍然處在頂層醫療結構中,還未能解決基層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而要等待AI真的成為分級診療的一部分,仍然還需要幾年時間。

與此同時,整個醫療AI行業由於投資趨緊,即將面臨一場洗牌。“今年的經濟環境,投資人是很清楚的,他們會看大浪淘沙之後,真正剩下來的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商業化潛能的公司去投。”數坤科技CMO劉健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