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工程院院士鄔賀銓:5G商用條件成熟 達規模可能需8至10年

6月6日上午,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這意味著中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按照此前工信部的計劃,中國5G應用時間表是2018年試點,2019年預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與原計劃相比,5G商用時間大大提前。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專訪時表示, 5G提速是技術驅動、市場需求和產業成熟度的結果,但目前還有諸多瓶頸。

提速是技術驅動和市場需求及產業成熟度的結果

中國新聞周刊:從2016年1月正式開展5G技術試驗,到今天發放第一批牌照,隻用了3年半時間,與3G、4G時代相比,發展速度大大加快,為何會有這樣的速度?

鄔賀銓:3G、4G的時候,基本都是歐美等發達國家發放牌照幾年之後,我們才開始發放牌照。而到了5G,我們基本進入了世界第一梯隊。目前只有韓國、美國等少數國家發放了5G牌照,而我們未來的5G規模將遠遠大於這些國家。

所以,雖然我們不能說是第一個商用5G的國家,但和3G、4G的時候相比,我們這次做到跟發達國家同步,而且是最早使用5G的國家之一,這其中,既有在3G、4G的時候打下的全面的技術基礎,也有中國通過5G帶動經濟和產業發展的願望。

有了技術基礎,而且產業準備也較充分,所以現在來看,我們已經具有了啟動商用的條件。

中國新聞周刊:目前工信部已經先後開展了三個階段5G技術研發實驗工作,實驗效果不錯,是否表示已經具備5G商用的技術基礎?

鄔賀銓:從基地台的成熟度來講,像華為這樣的企業,5G基地台對外發貨已經超過10萬個,5G基地台與4G相比不僅是性能而且在體積、功耗都有很大改進,基地台已經相當成熟了。

在終端方面,發達國家已經開始商用,但網絡與終端的體驗並不理想,根據報導,我們的終端會比發達國家已經商用的終端好。但跟4G比,5G終端還有些問題。第一,現在終端的品種類型還不夠多,不足以提供給用戶更多的選擇。第二,終端的價格還比較貴,可能還要等到一定的規模才能顯著降價。第三,終端的穩定性等方面可能還需要考驗。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停滯不前,沒有商用也不可能成熟,還需要繼續努力。

另外,建網還需要一段時間,因為網絡需要實現覆蓋,否則用戶體驗就不會好。建網既有投資的問題,也有施工的問題,還有基地台選址等問題,這都需要一個過程。所以,一開始商用也只能是在一些較大的城市,比較熱點的地區,逐步擴大覆蓋。

而且,5G的頻率比實際高,在高的頻率上面,傳播條件會受到干擾,因此需要在商用中考驗。目前做了一些預商用實驗和測試,但只有全面推到商用,才是真正的檢驗,所以還需要在商用過程中來完善。

更重要一點,5G關鍵還是要靠應用和市場驅動,如果沒有給用戶創造價值,用戶也不會去買5G的業務和終端,所以更多的要在商業過程中,不斷地推動業務和應用的開發,未來更多的應用肯定是面向產業的,而產業方面離不開垂直行業的配合。

5G商用達到規模,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中國新聞周刊:4G在中國經過6年多的發展,三大電信運營商在前期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中投入巨大,至今尚未收回成本。現在又要開始5G的建設,成本問題將如何解決?

鄔賀銓:4G的建設花了六七年的時間,大概是7000億元到8000億元的建設投資,相當於運營商每年投入1000多億元,和此前每年運營商的投入規模差不多。

5G建設周期可能會比4G還要長,如果每年的投資強度還跟以前差不多的話,那麽經過8~10年,投1萬多億元,差不多能完成。當然,運營商的投入還是希望通過業務運營得到回報,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業務和應用。

4G的時候投入沒有得到足夠的回報,原因有很多,但是你要看到在4G投入這幾年,移動互聯網的部門流量資費是前幾年的1/10,也就是說,如果運營商不降價,應該早就盈利了。運營商也要發揮社會責任,為整個國家的信息化做一些貢獻,所以看起來好像4G的建設沒有創造很多的回報,但實際上這個回報不僅限於運營商收入,更體現在全社會信息化的發展上。因此,5G很大程度也是體現在社會效益上面,更多的體現在社會的信息化,以及產業數字化等方面。

中國新聞周刊:對於消費者而言,要體驗5G服務,需要更換手機,但目前測試、預商用的5G手機價格過高,令消費者望而卻步,是否會對5G商用造成阻滯?

鄔賀銓:一般來講,新一代產品的規模較小,用戶量少的時候,研發投資成本肯定都要分攤到銷售上,自然一開始的價格都比較高,實際上2G、3G、4G開始都有類似的情況,隨著用戶多了,成本自然會下降。

前一段時間內沒有發牌照,所有的公司只是做個樣品,沒有成規模,如果從樣品來預估手機終端的價格,確實離大家心理接受的程度相差太遠。現在正式發放商用牌照了,相當於給手機廠商一個全面鋪開的信號,只要量產,終端的成本就能下降。隨著時間往後推,那麽終端可選擇的品種多樣了,有不同價格不同檔次的終端投向市場,會有價格與4G相當的終端。

可能有一批感覺經濟能力承受得起,而且有需求的用戶會先行嘗試,隨著終端的價格下降,網絡的覆蓋範圍更寬,用戶也會逐漸增長,這是一個規律。如果一開始就有大量的用戶,網絡跟不上,也沒辦法做好。

中國新聞周刊:物聯網或將是5G最主要的應用場景,特別是車聯網技術,目前布局如何?

鄔賀銓:未來輔助駕駛、無人駕駛會是5G商用的一個很好的場景,目前來看自動駕駛還是比較遠一點,因為畢竟不是說有5G就行了,5G只是幫助自動駕駛的一種很好的手段,而自動駕駛還需要各種各樣的傳感器,包括雷達等等,還需要道路等基礎設施的升級,以及管理制度、法規的完善,所以這是比較遙遠的。

從目前來看,輔助駕駛是可以做的,對5G肯定是很好的應用,此前預商用實驗,也有些運營商同汽車企業合作,但也需要完善整個道路設施,以及降低聯網汽車的成本等方面著力,才能帶動輔助駕駛的發展。

中國新聞周刊:在你看來,中國要真正達到5G商用規模化的發展,還需要怎樣的一個過程?

鄔賀銓:到現在,我們國家3G、4G的移動的用戶,只是佔所有移動用戶的85%左右,5G要發展到這個程度,時間不會比4G所用的時間短。4G到現在用了六七年,5G需要的時間至少比4G更長。

當然5G同樣會遇到移動通信的一些問題,比如基地台選址問題,儘管中國的基地台的電磁異塵餘生指標比歐美都要嚴格很多,嚴格10倍了,但很多中國老百姓還是會擔心異塵餘生,所以對基地台的選址並不是那麽容易。

在頻率問題上,我們現在是工作在6GHz(千兆赫茲)以下的頻段,這個頻段與毫米波頻段相比建網相對更快一些,但能得到的最高峰值帶寬不如毫米波頻段,所以未來中國5G還要採用毫米波頻段,但毫米波頻段上的頻率已經預先分配給其他用途,所以需要進行協調,這裡邊有些部門利益等問題,需要政府來解決,包括基地台的選址,也需要政府給予一定的引導。

此外,在很多基礎核心技術上,還需要繼續加大技術開發和可控的力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