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國工廠?還是中國工廠?

01

今年年初的聖丹斯電影節上,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擔任製片人投資製作,Netflix發行的紀錄片《美國工廠》,引起了廣泛關注。

這部紀錄片講述了一個全球化資本流動的典型實例——2015年至今,被稱為“中國玻璃大王”的實業家曹德旺在美國鐵鏽區,俄亥俄州代頓市郊區莫雷恩的前通用汽車舊廠址上投資6億美元新建福耀玻璃美國公司(下簡稱FYA)的前後經過。

曹德旺在美投資曾在中美兩國掀起了軒然大波,中國的實業家們視其為中國製造業“走出去”的代表,當時,“曹德旺要跑了嗎?”成為了網民熱議話題,他在批評時說的話,“在中國從事製造業,除了人力,什麽都比美國貴”,更是成了公共熱點,引起熱烈討論。

在美國,《華盛頓郵報》以“億萬富豪曹德旺的豪賭”為標題整版予以報導,將其視為中國製造業大規模進軍海外的標誌,同時把它當作“美國製造回歸”的象徵。

無論中美媒體如何判斷,彼此一開始只看到了表面的經濟和政治意義,都低估了這個事件底下蘊藏的深刻啟示——在FYA建廠、生產、運行的過程中,中美兩國人的性格和企業在文化理念與制度管理的迥異,導致了一系列的衝突與焦慮矛盾,成為了全球化視野下,地域和文化差異衝突的又一生動注腳。

《美國工廠》劇照

這部紀錄片抓住了這一現象,同時超越了以前很多媒體的粗線條剖析,完整記錄了中美兩國工人和管理層在處理工廠各類事務的種種差異,並透過這些差異管中窺豹,帶出了中美兩國在制度建設、文化理念乃至意識形態上的衝突、對抗與合作。

由史蒂芬·博格納和茱莉亞·雷切特聯合執導的本片,獲得了2019年度聖丹斯紀錄片最佳導演獎,也傳遞出奧巴馬投資製作本片的理念:“希望人們能夠超越自我,體驗和理解他人的生活,這是一個好故事所能起到的作用,如果能通過講述一個真實的好故事解除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恐懼,緩解人們的焦慮,那麽就有助於增進彼此間的團結。”

《美國工廠》海報

02

FYA的廠房達18萬平方米,675畝地,賣給曹德旺時1500萬美金,但俄亥俄州政府給予福耀集團各種補貼,第一筆補貼就有1500萬之多,算下來等於買土地沒有花錢。個中緣由就在於俄亥俄州和代頓市太需要一個有前程的產業來振興當地經濟。

在“次貸危機”發生之前,也就是冷戰結束之後,美國中西部和五大湖的工業區域就已經陷入了常年的衰退之中,克林頓時代貌似繁榮的時代,是以美國高科技產業和金融集團挾帶全世界資本擴張的結果,其代價就是那些曾經繁盛的製造業地域逐漸萎縮。產業空心化又進一步導致經濟局勢惡化,治安日漸惡劣,更加劇了大企業的撤出。

2010年之前,全美製造業除了軍工企業和石油重工企業外,崗位都快速流向海外,財富在華爾街和矽谷的共謀中積攢下來,卻惠及不到底下層的產業階層。藍領工人階層不僅失去了自己經濟上的安全感,還隨之失去了穩定的家庭和家庭生活。

相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給了中國資本在全球範圍內並購優質資產的機會。中國企業第一次大規模受惠於全球供應鏈的整合,以及管理和技術上的“抄近道”,能源市場、工業生產以及金融、技術、知識和人才流動的拔河博弈進一步凸顯了這個傾向。

遍布全球的銷售與服務網絡,讓中國企業家開始學會用全球化的商業思維,在不同文化的衝突與融合中去體驗管理的藝術與智慧,福耀玻璃集團不過是其中第一。只因為它的民企標簽和勞動密集型,使它在這場博弈中格外突出。

《美國工廠》劇照

在這部紀錄片裡,我們一開始就看到了極具中國特色的管理模式與西方現代管理模式的衝撞,曹德旺生長於閩潮地帶,他那種家族家長式管理直接跟美國講求規則和遵循行業守則的管理模式發生了直接衝突,尤其是涉及到效率、安全、以及勞資談判這三點主要方面,雙方可謂水火不可調和。

圍繞工人是否組成工會的這一關鍵議題上,這場博弈可謂從頭貫徹到尾。

在片中,FYA一開始的成立慶典上,俄亥俄州參議員謝羅德布朗(Sherrod Brown)非常開門見山地提出了:“這裡的很多工人正在努力組成工會,俄亥俄州有著悠久的工會歷史。”

這句話引起了曹德旺的極度憤怒,他最不願意面對的就是率領管理層跟工會對接談判,換作他的話來說:“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他告誡FYA剛聘用的總裁約翰·高蒂爾(John Gauthier)和副總裁戴維·伯羅斯(David Burrows),工會只會影響勞動效率,直接造成損失。

《美國工廠》劇照

典型的美式價值觀認為:工會當然會影響效率,但能保證處於弱勢的工人們的權益不受侵犯,只有這樣,政府才能保證各階層實力均衡,誰也不能獨大。正如片中呼籲工人們團結起來,和福耀玻璃管理層展開勞資談判的UAW(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勞工領袖所說:“我們在70年前就打過這些戰役,我們70年前就拒絕了(這種隻圖效率不注重公平的管理模式)。”

要公平還是要效率?

效率,是曹德旺這一代中國大陸企業家視為“命脈”的東西,他們處理任何商業問題都能用最簡捷的辦法直指核心,撥開一切道德的含情脈脈而回到利益關係的基本面上來,不惜任何代價都要賺錢。所以,他們要求能夠絕對控制員工階層,讓他們的付出都要圍繞著盈利。

在有些人看來,這是一種極其野蠻,且尚處於19世紀時期的管理模式,簡單粗暴,用半軍事化管理,加班文化,甚至用企業文化來進行員工洗腦。

曹德旺這批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成長的企業家們,是在“不是發展就是滅亡”的高度競爭環境下長大,深諳“叢林法則”,他們出身草莽之間,不擇手段,性情彪悍,堅韌而勇於博取。只求贏不認輸的精神讓他們攫取了巨額財富,把握住了全球化浪潮下的這波良機,是以,他們總是認為這套家族式集權管理模式不分地域,始終有效。

《美國工廠》劇照

03

《美國工廠》最成功的一面是,直接向美國公眾展示了曹德旺這種“極具中國特色的民營企業家”,以及他們思考問題的模式:講風水、迷信,強勢,混合“集中資源辦大事”和對中低層洗腦式的管理模式能迅速應對危機,能夠調動巨額資源迅速處理生產管理上的明顯漏洞和不足,同時,也能用巨額金錢去擺平勞資糾紛。

紀錄片拍攝團隊敏銳地抓住了這點,圍繞曹德旺幾次往返於美國間的對話展開。尤其是曹德旺對著攝影機毫不避諱的講話,直接指出:“美國工人效率低,產出低,又不能管的。”

一個“管”字道盡了本片真諦——美國的那套模式早該被擯棄了,應與時俱進地換成中國企業家這套“效率+犧牲模式”。

曹德旺說到做到。在FYA第一年度虧損後,他立即就邀請美方技術管理團隊參觀位於福清市的福耀集團總部,在那裡,美國工程師們驚訝地發現“中國速度”的秘密:幾乎等同機器人般的機械操作和半軍事化的嚴密管理,人的一切內在價值和需求,包括個性、安全、自由都被忽略不計,唯一提倡的是效率。

《美國工廠》劇照

一個細節讓人印象難忘。來訪的安全主管發現回收玻璃垃圾的工人連安全防護鏡都沒有,甚至連防割護手套都沒有,他不由得驚呼不敢相信。這種非人道的生產模式是讓美國人信服了還是更擯棄其管理模式,影片沒有交待。但是,一年以後,一名美國工人因為FYA的安全隱患而喪命,福耀集團付出了極大的公共危機代價才平息了事態。

最有意思的段落是那個熟稔國語的美國工頭,他不無羨慕中國工人的高效,並表示要是用封口膠封在“不上進”工人的嘴上,來驅使他們提高效率,這個工頭返回美國後,照搬了一出“列隊訓話”,可惜在美國社會行不通,這一套草草舉行了一次就收場了,十分尷尬。

上行下效,當整個集團都沉浸在這種管理模式中,不適合的人肯定要被解雇。在片中,不僅高舉“支持工會”理念的美國工人被逐步解雇,就連那些心懷不滿的工人也遭到監視,很多從中國大陸趕赴美國支援FYA建設的福耀員工成了直接執行“效率模式”的監工,甚至在會議上強硬表態:“你要告我隨你,但周末你不來加班(就直接開除你)。”

《美國工廠》劇照

反過來看美國工人的反應,有意思的是,他們會記住中國人善意的幫助,感激福耀提供工作機會,但幾乎無人讚同FYA的中國管理模式,他們屈服在失業的陰影之下才低頭。

在未來,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在碰撞中是否能相互適應,尋找到共存互利之路?我持深刻的懷疑態度。我相信每個看過這個紀錄片的美國人民,亦會如此。

04

這部紀錄片是“昂納克寓言”的最新版本。

所謂昂納克寓言來源於歷史上東德的遭遇,即指一個地區原來全靠製造業,製造業一衰敗,雖然服務業填補進來,但並不能完全解決就業問題。加上從西方又引進了高福利、強勢工會這些制度。這讓那些逐利而來的資本方望而卻步,缺乏動力去真正解決問題。

美國的中西部目前就有這個趨勢,工會的強勢卻讓資本方畏難,很多外來投資都是掙快錢,一旦受到強有力的鉗製,就換個地方,最終換湯不換藥。

這是個矛盾,現有的體制也不足以解決這個問題,政客們都在討好工會,以便大選時拉選票,誰也沒有真正解決就業和地方產業升級的問題。

《美國工廠》劇照

片中的FYA和曹德旺就是看到了這一制度缺陷,所以覺得在生產力發展上,“中國模式”優於“美國模式”。目前,思想市場上也非常流行這一套。

但他們看到了工人的疾苦了麽?他們看到了一代又一代人填充這個吞噬人性的黑洞了麽?無工會經濟的待遇難道真的勝過資本主義用了幾百年來才換取得來的制度教訓?用隻講效率換來的貧富分化、血汗工廠、環境汙染又將如何?是要長期發展還是短期獲利?要麵包還是自由?

這部紀錄片也無從回答,也承載不了如許主題,答案尚在摸索之中。

《美國工廠》劇照

05

真正的危機並不在過去,而是在於未來。

密集型勞動產業的下降趨勢也是大勢所趨,對於我們個人來說,自動化時代和AI時代的到來才是真正致命的。

正如《美國工廠》片尾所揭示的,為了減輕勞資矛盾,福耀如同世界上所有的大財團大資本一樣,在用機器人來提高效率和減少摩擦。豐田已經率先實現了這點,富士康即將步其後塵。製造業空心化的萎縮局面不光在美國和西歐等發達國家中上演,最後勢必會波及到勞動力供大於求的非洲和亞洲。

那麽在這一嚴峻前提下,目前雇傭了4000名當地工人的FYA未來幾年會不會逐漸淘汰本就不滿意的工人?讓該地重新陷入產業升級失敗的無底黑洞?造成這種局面後,目前,“美國至上”的民粹主義會不會繼續抬頭,乃至未來從排斥非法移民到合法移民,從而釀成大禍?在各方面的壓力之下,未來的美國政府會將如何安置全面自動化的福耀美國公司以及所有外國人開設的公司,這才是未來政治家們面臨的嚴峻考驗。

《美國工廠》劇照

《美國工廠》裡所體現的雖然是中美兩個世界強國兩種模式的較量,但它只是前奏,沒有人應該掉以輕心。

在兩國不斷摩擦的形勢下,全球化的擴張因為地域環境、文化、宗教的矛盾已經陷入困境,如果資本一旦停止流動,生產和消費一旦停滯,將發生的政治經濟局勢的巨變,恐怕將是人類史上最高強度烈度,到時有多殺傷力,誰都說不清。

所以奧巴馬的憂慮是基於現實困境的——當人人固執己見,不去審視和思考他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時,這世界就變得極其危險。

這部紀錄片恰得其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