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五代十國時,南唐為何定都南京?

五代十國有兩個王朝割據江東,前邊的是吳國,不太出名。後邊的一個王朝大名鼎鼎,就是南唐。南唐與吳國是前後繼承的關係,但是吳國的國都在揚州,南唐的國都為何卻在金陵(南京),這裡面大有文章。

先說吳國。“盜賊”出身的梟雄楊行密縱橫江東,取淮南,定江右(江東)。唐天複二年(公元902年),唐朝封楊行密為吳王,為吳國割據之始。公元905年,楊行密死後,嗣王楊渥胡作非為。公元908年,楊渥被權臣徐溫與張灝除掉。之後,徐溫又除掉張灝,獨攬楊吳大權。

徐溫有六個親生兒子,但他總是長歎:“這六個親生的,沒有一個比得過那個養子” ,徐溫所說的養子,名叫徐知誥。徐知誥早年喪父,流離於江淮,被楊行密發現,想認作養子。但楊行密的兒子們吃醋,楊行密沒辦法,只好把這個流浪兒送給徐溫撫養,取名徐知誥。徐知誥和南唐有什麽關係?名氣響遍古今的南唐後主李煜,就是徐知誥的親孫子。

徐溫掌握楊吳大權,明眼人都知道徐溫將來必篡位。徐溫也知道這一點,所以揚州不能再呆下去了。為什麽?因為楊行密在揚州經營多年,還有很多舊臣,並不臣服徐溫。揚州是楊吳勢力的大本營,徐溫當然要另擇新都。

以上這是從權力角度看的。再說經濟角度。唐末戰亂,大運河逐漸廢棄,變成死河。此種情況下,揚州的繁華程度遠不如唐代。當然,徐溫要遷離揚州,最優先考慮的,是軍事地理方面。

從軍事地理角度看,揚州並不適合做國都。吳國與中原王朝隔著淮河對立。揚州最致命的地理劣勢,是位於淮河以南、長江以北。這意味著,一旦中原軍隊突然淮河防線,地處江淮平原地帶的揚州就直接暴露在敵軍兵鋒之下。

徐溫中意的新都在哪呢?就是昇州(金陵)。金陵在地理上的優勢非常優越,首先,寬闊的長江成為守衛金陵的重要天塹,敵軍過江並不容易。其次,吳國還守住淮河,金陵變得更加安全。其三,萬一淮河防線被突破,吳國還可以憑長江防線死守。比如南北朝末期,南陳北伐軍被北周全殲,陳朝只能與北周隔長江對峙。即使如此,陳朝也是在十幾年後才被取代北周的隋朝滅掉。隋於公元589年滅陳,之前王朝更替,加之北伐突厥,所以隋對陳以和為主,但是這也說明了長江防線的重要性。從經濟角度看,楊吳的經濟重心在江南,也就是蘇南(不含蘇州)、皖南、江西。而金陵位於長江南岸,獲得物資供應比較方便,而不需要再舟車勞頓的過江。

徐溫要遷都金陵,還有一個理由:東晉和南朝宋、齊、梁,都控制著淮河防線,但沒有一個定都於揚州。吳國雖然沒有控制浙江,遷都金陵從理論上要面對吳越的進攻。不過這也僅是理論上,吳越王錢鏐的立國政策是睦鄰自保,不會和吳國玩命。相對來說,定都金陵,面對吳越國的進攻風險,要遠遠小於定都揚州面對中原王朝的進攻風險。

徐溫在公元908年除掉吳主楊渥,次年就開始經營昇州。徐溫以吳國權臣之尊,“降級”自領昇州刺史。不過,他本人一直留在揚州,替他經營昇州的,是養子徐知誥。徐知誥第一個任務就是修建金陵城,將來成為徐家父子的根本重地。工程非常浩大,直到公元917年,金陵城才修建完畢。徐溫本人遷到金陵居守,親生兒子徐知訓守揚州監視吳主。而養子徐知誥則被“過河拆橋”,去揚州與金陵之間的潤州(江蘇鎮江)當刺史。

徐溫承認徐知誥的能力強於六個親生子,但畢竟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徐溫對徐知誥非常提防,不過又不能不用徐知誥。公元918年,徐知訓被大將朱瑾殺死,揚州無人。徐溫沒辦法,只好讓徐知誥守揚州,無奈地坐視養子翅膀變硬。公元927年底,徐溫想讓次子徐知詢取代徐知誥守揚州。沒多久,徐溫就死了,徐知誥從此控制大權。

按說徐知誥在揚州的權力根基更深厚一些,但他依然繼承了養父的防禦戰略——遷都金陵,先守淮、次守江。公元936年,徐知誥升金陵為西都,正式成為他的權力中心。次年,徐知誥廢吳,建立齊朝。公元939年,徐知誥自稱是唐朝宗室,改名李昪,國號改為唐,史稱南唐。

李昪遷都金陵的重要性,在其子孫身上顯現出來。李昪死後,中主李璟志大才疏,被後周皇帝柴榮三次親征,丟掉淮南,包括揚州。試想,如果李昪定都於揚州,南唐早就滅亡了。南唐丟掉長江以北全部土地,但依然可以憑長江天險守住金陵。直到公元975年,南唐被北宋滅亡。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