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像對待生命一樣保護古樹

日前在山東泰安花木產業交易會期間,記者有幸跟隨中華樹藝師協會會長歐永森同遊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岱廟,走近古樹,並有感於他的一席話,對古樹保護有了全新的認識,甚至可以稱之為敬畏。

“每一棵古樹都像是一位年邁的老人,他們一生奉獻,身體機能日漸衰退,易染病痛,正是急需得到回報與保護的時候。”歐永森說,古樹於‘壯年期’美化環境,造福人類,後歷經數百年風雨,偶然遺存至今,見證過往和未來,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對歷史和文化的傳承。

岱廟古樹

岱廟的古樹是做過保護的。樹洞修補、支撐架等,在每棵古樹上幾乎都可以看到。考察過程中,歐永森像是收藏家遇到心儀已久的寶物一樣,圍繞著每一棵掛牌的銀杏、側柏和刺柏古樹各角度觀察、觸摸、拍照,不時向記者講解個別古樹保護方法可能存在的問題,並多次提及國內古樹保護仍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結合岱廟的古樹保護現狀,記者谘詢了國內著名的古樹保護專家———住建部城市建設研究院《城市古樹名木養護和複壯工程技術規範》主編李玉和教授和北京名木成森古樹名木養護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名木成森)董事長曹恆星。

專業團隊的產生

“資源是我們的優勢。”曹恆星說。我國古樹分布廣泛,樹種之多,樹齡之長,數量之大,均為世界罕見,但長期以來,由於古樹的保護意識缺失、技術和人才缺乏等原因,古樹遭受破壞的現象愈發嚴峻。加之多數旅遊區、建設區等改造和施工,區域內古樹的生存環境每況愈下。國內生長在景區密實、鋪裝土壤的古樹比例高達70%,耄耋之年的古樹生命難以為繼,瀕死和生長極為不良的古樹名木日益遞增。

“歷史上所有的人都死了,只有樹還活著,古樹作為不可再生遺產,正在面臨數量和品質的雙減,其保護工作亟待重視和加強。”這是曹恆星的堅定信念,為此她成立了國內第一個專注於古樹名木保護和樹木健康管理的專業公司和團隊,高品質地完成每一項古樹名木保護工程。其中“孟府、孟廟、孟林”古樹保護數字資訊化動態管理系統及孟林古樹防火防盜監控系統的實施,贏得了行業專家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成為國內古樹保護歷史上第一次系統性保護工程。

規範的建立和推廣

“國內古樹生長環境特殊,為加強古樹名木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延長古樹名木壽命,促進其養護和複壯的規範化、科學化,我們必須建立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古樹名木保護技術和規範。”李玉和分析道。李玉和從事古樹研究三十多年,他了解古樹生存環境、生長狀況、養護管理、科研現狀等,並先後在北京等地進行古樹複壯技術試驗研究、理論技術創新、成果推廣。聯合古樹保護專家團隊總結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他編制了《城市古樹名木養護和複壯工程技術規範》。

李玉和提出,為加速古樹名木保護,住建部和國監局聯合於2017年4月1日起實施本《規範》,並計劃在全國各省市舉辦古樹名木保護修複、價值評估體系高級研修班,講述古樹名木保護修複、古樹名木生長勢評定及價值和損失評價、解讀國家標準的《規範》、考察孔府、孔廟、孔林、顏廟的古樹名木和現場教學等。通過研修培訓掌握《規範》條文和現場示範培養工程技術人才,逐漸在全國各省市組建古樹名木養護和複壯技術隊伍。

難題亟待破解

古樹保護是一項複雜但精確的學問,樹體支撐、樹洞修補、病蟲害防治和土壤水肥等,任何一項都不能馬虎。目前國內的古樹保護工作已經取得較大進展,包括宣傳、人才培養、工程品質和技術研究等都在逐步進行。遺憾的是,很多地方和個人並未認識到古樹名木面臨的嚴峻形勢,忽略其文化和科研等價值,加之沒有穩定的資金保障,越來越多的古樹損耗難以恢復。

“晚一天保護,就多一日的損失,我們已經不能再等了。”曹恆星提出。她帶領名木成森積極配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林科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教授楊忠岐向兩會提案,呼籲加強古樹名木保護,拯救活的文物。她還在人才培養和技術研究等領域聯合北京林業大學,設立新工藝工法和技術體系等課題,為古樹保護工作做出力所能及的改變。

此外,自《規範》實施以來,全國各省市主管部門按照其技術要求,進行古樹名木技術保護和營養複壯已見成效。為使古樹名木達到恢復樹勢、增強樹體安全和應有的景觀效果,並實現其延年益壽的目標,李玉和教授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按照住建部的要求,學習和掌握《規範》。他期望各省市主管長官給予大力支持,培養技術人才,成立1個至2個古樹名木養護複壯技術工程公司,承擔此項工作;解決古樹名木養護複壯資金,惠及更多的古樹名木。(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