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有何魔力?“娃圈”為何如此狂熱!

有這樣的一個小眾的圈子,他們稱自己是在“娃圈”。

圈內他們稱自己為“娃娘”或者“娃爹”,但是有可能他還單身,他們會花大價錢和大量精力在娃的身上,卻不需要娃有回報甚至是反饋。

他們養得不是上天入地的熊孩子們,而是BJD娃娃。

(選填)圖@歐-皇-幻-冥-介片描述

這是一個認真的圈子,也可以說這是一種亞文化的存在。

在這個圈子,不僅有癡迷和狂熱,還有各種專業細分和圈層。他們有時候不被理解,但是身在圈中,甘之如飴。

01 娃圈到底有多狂熱?

BJD娃娃,全稱“Ball Joint Doll”,中文翻譯就是球關節娃娃,BJD娃娃在複興之前,是一種歐洲貴族的玩偶,近十年左右才重新開始在日本、韓國等國家流行。

這種娃娃和普通的芭比娃娃不同之處在於,他們的關節式用球形接頭配合彈性繩和特殊的構件組成,其關節活動範圍幾乎和正常人體無異,甚至能夠做出一些人體無法做出的動作。

@歐-皇-幻-冥-介

那麽,這個圈子到底有多狂熱?

先說價格,很多人就望而卻步。

圈內很多人前前後後加起來,會花幾十萬或是上百萬來養娃(趕上了養一隻活的熊孩子)。

怎麽會花這麽多錢?

我們來算一筆账。比如一隻普通的68厘米的三分裸BJD娃,售價可以達到2500元,如果將眼珠、頭髮、妝容、服裝配齊那價格則有可能達到3800元。

但是如果選擇日本元老級娃社Volks生產的BJD娃,價格那就是3000起步,而上萬在這個牌子看來也並不是特別誇張的價格。

但是即便是價格如此高昂,娃爹娃媽們對娃娃的喜愛也絲毫不減。

所以娃圈都是富二代?

其實也不盡然,他們其中很多人是社畜,但是由於對娃娃的癡迷和喜愛,寧可吃泡麵趕公交,捨不得自己享受,也要給娃娃買一套漂亮的小裙子。

@歐-皇-幻-冥-介

不僅花費高昂,娃圈還有著明確的“遊戲規則”。

出售娃娃的廠家被圈內稱為“娃社”。

每個娃娃還有自己的人設。

在創作一個角色時,都會對每一個角色設定好他的名字、身份、家庭、社會關係、職業等,就像一個完整的個人信息檔案

有一個專門的職業,就是私人BJD角色設計師(圈內稱為“人形師”)。

這些娃娃也像普通的孩子一樣,都是有“身份證”的(即娃社的售出證明),這些娃也能夠擺各種pose。

@歐-皇-幻-冥-介

甚至,有錢人家的娃媽在看到喜歡的娃可以毫無糾結地提前預定娃娃,他們稱為叫娃娃還在“孕期”。

因為這種特殊的認知,在娃圈內“買娃”變成了“接娃”,平日把玩娃娃叫做“養娃”,退圈時隨娃贈出的小物叫做“嫁妝”……

總之,娃圈內大家都遵守著這種親切的交流方式。

BJD這種娃娃分類也很明確。

分類方式很多,最主流的就是用身高來進行分類。一般來說,BJD娃娃都是按照真人等比例縮小的,男娃是按照180cm的成年男性為原型,女娃則是按照168cm左右的女性為原型。

叔娃:成年男子體型,70~80cm左右,基本不到90cm。

大女:成年女子體型,60~70cm左右,少數在70cm以上。

三分娃:縮小到三分之一,約60cm。

四分娃:縮小到四分之一,約45cm。

六分娃:縮小到六分之一,約30cm。

市面上還有更小的八分娃和十二分娃,這些都是大部分娃社使用的尺碼表,當然有些私人娃師的尺寸更加隨意,也意味著很難買到合適的衣物。

@歐-皇-幻-冥-介

BJD玩家們基本只和圈內人交流,而一個新人想要加入一個BJD的交流群也需要自爆“娘家”:自己的娃娃出自哪個娃社,娃娃名字以及入群理由等。

你以為買一個娃娃,放在書櫥看看就行了?

並不是的。

他們會給自己的娃娃尋找專業的妝娘定製妝容,為娃娃選擇適合的眼珠、頭髮,為娃娃準備各種樣式的衣服。

有些心靈手巧的娃娘們還會給娃娃親手做衣服。

如果時間充裕的話,甚至有可能會配置等比例的小床,精致的沙發,大手筆的更會為娃娃直接“買房子”。

同時,BJD娃也是會被“養死”的。

如果打理不當,娃娃的皮膚(樹脂或陶瓷)會老化,保存不佳也會導致品相破壞。所以,還是需要很多費用,來“養娃”。

在這種情況下,哪怕已經吃土數月,“娃媽們”仍舊會在咬咬牙後為了娃,操碎了心,掏空了錢包,他們的用心程度可以和養一個真正的孩子相媲美。

02 他們為何如此狂熱和認真?

在普通人看來,BJD娃娃和普通娃娃和公仔,沒有什麽差別。

但是在BJD靈魂黨玩家眼中,這些娃娃並不是一個沒有生命意義的物質,每一個娃娃都是一個“靈魂的載體”。

這些娃爹娃娘們還會不定期一起會面交流“養娃心得”,如果時機合適還會給娃娃拍攝一些精美的“私養照”。娃娘娃爹們都很樂意在社交平台上展示自己“孩子”的美照。

這些BJD玩家都會很認真地去研究BJD的文化、分類、版權等方面,娃爹娃媽們對待娃娃的態度絲毫不遜色於一些真正的爹媽。

而在娃圈內,因為高昂的價格和多變的娃娃風格,總是有不少的娃媽們活躍在各大二手平台,尋找能夠“以娃換娃”的機會。

有這樣的一個調侃流傳在娃圈:別問我在幹嘛,我不是在準備二轉家裡的BJD,就是準備買二轉的BJD。

因為玩家之間高度的流動性,使得為數不多的愛好者也能夠“圈地自萌”,並且整體圈內的環境很好。

如果混過“破產三姐妹”圈的人都知道“山”(盜版)和“正”(正版)的拉鋸戰,反觀BJD圈的“山正之爭”,完全就是一邊倒的形勢。

@歐-皇-幻-冥-介

BJD圈算得上是亞文化圈中的產權意識的領軍人了。

BJD娃中“Z娃”就是正版娃,“D娃”就是盜版娃,在圈內購買了“D娃”真的是寸步難行,一個娃最重要的就是妝容,而妝容都是由妝娘產出,而妝娘就壓根不會接“D娃”的單,就算玩家自己擼妝,但是手持“D娃”也沒法進入各個BJD交流群或者論壇。

那麽,這麽認真的養娃,他們到底是什麽樣的心態呢?

其實觀察BJD的流行人群,大部分BJD玩家是14-30歲左右的年輕女性,男性閱聽人的數量近幾年也在不斷增加。

@歐-皇-幻-冥-介

對於欣賞娃娃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審美活動。

不論是從玩具的角度還是從收藏品的角度來看,BJD娃娃最吸引人的一個點就是他們大多都顏值很高,擁有完美的比例、精致的面容。

通過各種媒體傳播,吸引著許多玩家的眼球。

一些玩家這樣解釋她購買BJD的原因:“對美的一種巨響的追求和佔有。人世間完美的東西太少,能把握的東西更少,BJD就是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完美人形。”

“不會背叛和離開”也是另外一個理由。這也會給娃媽們帶來安全感。

有數據支持,稱閱聽人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的家庭狀態。不少獨生子女在青春期會比較希望能夠有一個兄妹或者摯友之類的角色能夠陪伴左右。

玩家這麽說道:“我喜歡BJD的原因是她滿足了我小時候對娃娃的一切幻想。在她身上,我可以把我想成為卻又無法成為的人物變成現實。讓這些娃娃帶著我的夢想陪伴我開心或者不開心的每一天。”

有專家解釋,玩偶,是大部分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伴侶。即便是我們生理上已經成為一個健全的人,但是仍舊在心中保留著孩子氣的一面,此時的娃娃更像是一種精神伴侶,來填補心靈的空白。

當然,喜歡某種事物或是一種愛好,本身就是因人而異。

其實我們很難從心理的角度去分析一個BJD玩家的心態,就像我們很難說清我們為什麽喜歡一個普通的愛好一樣的。

03 圈外人難以理解和“圈內自萌”

關於這個圈子,圈外人表示很難以理解,甚至表現出了明顯的不友好。

相較於玩家的狂熱,圈外人很難get到BJD的萌點,甚至會比較排斥這種和人很像的玩偶。

另外不少恐怖影視作品中都使用BJD娃娃作為道具,比如韓國恐怖電影《人形師》、《孤兒怨》等,使很多人對這種娃娃持有恐怖的刻板印象。

在知乎上搜索BJD不乏出現這種讓人無奈的問題:“我如何跟別人解釋BJD不是養小鬼?”“BJD娃娃恐怖嗎?”等等

反對者稱,不喜歡的原因,也不是空穴來風。

1970年日本機器人學家森政宏曾提出“恐怖谷”理論,即當仿真人和真人相似度達到一定程度時,人類將會產生一種恐懼的感覺。

“恐怖谷”理論是指一個心理現象:模仿者比如機器人。當與人類在外表﹑動作上相似度極高時,有一點點的差別,都會顯得非常顯眼刺目,甚至僵硬恐怖。

原因來源一是源於高仿真形態下,真假的不確定帶來的不安,仿真度很低,人們不怕因為知道那是假的,仿真度高到一定程度,人們有時候就不確定真假把真人當假人,把假人當真人,產生恐懼心理。另外,一種說法是源於威脅感和人類如此相似卻非人類,會讓人覺得會遭到潛在的威脅。

對此,BJD玩家大多選擇“圈地自萌”。

或者說,BJD玩家“圈地自萌”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處於部分不友好的言論所迫。

這樣的言論,讓娃媽們很受傷,同時也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受到這樣的傷害,所以就很少在平台上發布相關信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圈內互粉,圈外低調”的氛圍。

其實,小印認為,我們身處一個更加多元化的時代,只要是作為一個經濟獨立的成年人,在不侵犯他人權益,違反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我們都應該保持包容和開放的態度去看待他的選擇和愛好。

也希望這個社會,能尊重每一個人的愛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