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唐寅字畫收藏,是一種文化的收藏

唐寅字畫收藏,是一種文化的收藏

1,作者的名款 、題跋和印章是辨別書畫真偽的一個重要方面。一般來說,書法較繪畫更難作偽,許多贗品常會在款題上露出馬腳,因此不少鑒定家常通過看款來辨畫,以此作為辨偽的捷徑。看款題與看書法作品一樣,也主要依據其風格特徵來辨識。

2,防止只看大名頭,片面重視藝術價值。我們是社會主義文物工作者,不是玩賞古董的文人士大夫,因此,既要重視全國性著 名書畫家的真跡,也要重視地方性書畫家和民間藝術家的作品。二十多年前,浙江省發現一幅明朝周世隆畫的《太平抗倭圖》大幅,真實地描繪了明朝嘉靖年間太平(即今浙江省溫嶺縣)人民英勇抗擊倭寇的生動場面。周世隆是一位民間畫家,僅見於地方志記載,由於藝術水準稍差,此圖一度被棄置於雜物之中,等到《文物》雜 志介紹後,才引起重視,現在珍藏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我認為就其題材和內容來說,此圖歷史價值大大超過藝術價值,特別在中國古代繪畫中表現重大歷史題材的作品為數極少的情況下,尤其顯得珍貴。諸如《太平抗倭圖》這樣的珍品,今後浙江可能還會發現,希望大家引起重視。

3,即使撇開書畫中那些確鑿表現時的形象不談,它的時代風格也決是抽象的東西,而是明顯存在的。同一時代的作品,儘管有個人和地區上的差別,如宋代書家蘇、黃、米、蔡異體,山水郭熙、范寬殊規,但其間還是有某些共同的風格特點,使人一看而知是宋人的字、宋人的畫。前人鑒定書畫,看到同一時代作品的相同點和不同時代用品的相異點,往往說什麽“朝代天氣”,實際上他們所感覺到的就是我們所說的時代風格。

4,印章說起,歷代的書畫作者,收藏者,他們所用的印章,並無規律可循-因而無從知道他們一生所用於書畫的印章,是只限於某樣某氏,某種文字某種篆法的哪幾方,從而可以憑此為準的。北宋米芾曾說明過他以某幾方的印章用於他所藏的某一等的書畫上,但是,他又說還參用其他文字印的有百方。還有一類可以知道一種印文只有一方的如歷代皇帝的印章(但南宋高宗的紹興小印,卻不止一方)以及明項子京的“天籟閣”等印。此外,同一印文,同一篆法,同一尺寸,同是白文或朱文而只有極為微細出入的印章,也是數見不鮮的。不但私人的名章,就連明黔寧王的印,同一印文的也不止一方。這種現象,從元到清,大都是如此。文征明的那方印文半邊大半邊小的“文印征明”印,大同小異的就不止一方,“衡山”朱文印,出入細微的又何止一方。朱耷的“八大山人”白文印,“何園”朱文印,似是而非的也不止一對,沈石田的“白石翁”、“啟南”,“石田”等印,尤為紛亂已到了不可究詰的地步。翁方綱考證趙孟頫的那方上面碰彎了邊的“趙氏子昂”朱文印才是真的,趙孟頫活到六十九歲,書畫的生涯,超過了他生命的一半以上,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卻隻準許他有一方這一印文的印章?而與此印文相同,尺寸、篆法僅有毫厘之差的,卻也並不是不真的呀!

5,科技的進步使書畫造假的手段日益高明。電腦製版印章和高仿真書畫印刷品的出現,改變了印章在書畫鑒定中的作用。製版印章可以在任何細節上都處理得與真印章完全一樣,隻缺少刀痕與筆意,也就是常說的金石氣,而對刀痕與筆意的理解,需要一定的篆刻知識。有時造假者在鈐印過程做些處理,比如故意蓋虛、蓋糊,這樣很容易把金石氣的不足給掩蓋了。這使得判斷一枚印章的真假比鑒定一幅書畫的真假還困難,印章作為一種鑒定依據的重要性,已經今非昔比。而高仿真印刷品連紙張的色澤、裂痕、霉點等都能一一再現,印章自然能夠做到纖毫不差,這時候絕不能通過比對印章來幫助鑒定了。

6,從種類上講:宣紙的品種名目繁多,品種規格歷來都有不同,主要原因有各地宣紙生產的原材料不盡相同形成比較大的地區差異。另一方面,歷史上使用的度量衡有所差異;長期以來,宣紙生產沒有統一的標準,書畫家的用紙習慣形成的訂式加工等特點導致差異進一步拉大;生產企業多,不同的銷售和使用習慣,形成了古代宣紙的巨大差異。但整體的生產能力還是有很強的時代特徵的,所以只要見多了,紙張的考證也就不是什麽難事了!

7,具體表現在運筆、用墨、賦色及章法結構等各方面。正、側、順、逆、提、按、起、倒等不同筆法;皴、擦、勾、點、暈、染、烘等不同畫法;焦、濃、重、淡、清等不同墨法;青綠、淺絳水墨等不同賦色方法; 疏密、高低、遠近、虛實、上下、左右等不同的藝術處理,各個書畫家都有自己的一般習慣或規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