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張掖——發展戈壁農業 迎來果菜飄香

棚外雪花飛舞,棚內綠意盎然,碗口粗、近半米長的冬瓜密密麻麻。“一個棚產量約12萬斤,現在批發價一塊三一斤,兩棚冬瓜賣30萬元不成問題。”說起收成,大棚主人安海十分高興。

這裡,是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倪家營鎮汪家墩村。去年3月開始,安海建起11個鋼架大棚,一個棚佔地將近6畝;今年8月,他在兩個大棚裡種了冬瓜,眼下正分批銷售。

就在一年多前,這片地還是戈壁荒灘,張掖耕地面積僅佔土地總面積的不到一成。“向戈壁要耕地、向節約要水源、向科技要產量”,張掖2017年以來累計發展戈壁農業11.76萬畝,總產值25億元,帶動11萬人增收。“風吹石頭跑,遍地不長草”的戈壁荒灘,如今果菜飄香。

安海的鋼架大棚,長155米、寬24米,佔地面積相當於9個標準籃球場大小。一進大棚,左邊是水肥一體化池。水和肥在這裡配比後,通過滴灌管道直達冬瓜苗根部。“水肥配方由專家指導設定,灌溉頻次、時長,以及棚內的溫度濕度等,由系統自動控制。”安海告訴記者。

在民樂縣生態工業園區,張掖海升現代農業有限公司面積20萬平方米的現代智能玻璃溫室,自動化程度更高。“整個溫室,從建築材料、建造標準到搭載技術,都很先進。”公司生產技術經理安康平介紹,溫度、濕度及二氧化碳濃度,全部由電腦自動控制。

溫室內生長的串番茄,每串的數量都差不多,每粒番茄的個頭、色澤、口感差別非常小。

原因何在?安康平說,每棵植株的灌溉、施肥均由精準水肥循環系統統一控制,溫室上、中、下部均安裝了傳感器,保證植物生長環境一致。

河西自古缺水。發展戈壁農業,水從哪裡來?

“我們通過平田整地,襯砌渠道、鋪設噴滴灌節水設施等辦法,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市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站長張文斌說,改造後至少節水1/3,“節余出來的用水指標,用於新增戈壁農業灌溉用水。”

溫室內,基質架兩側都有溝槽,用於回收植物未吸收的水分和肥料。安康平介紹,“一般能吸收七八成,多餘水肥經過回收、過濾、處理後繼續使用。”

在甘州區甘肅神農珍稀菇業有限公司,和一般菌棒採用塑料薄膜包裝不同,這裡採用的是食品級塑料瓶,可以反覆使用。“廢棄菌料目前是當作有機肥賣掉,90元一噸。下一步準備開發成飼料。”公司副總經理劉利說。

張文斌介紹,相比於中東部地區,張掖不僅有晝夜溫差大、光照條件好等優勢,而且病蟲害少得多,使用農藥也少得多,從源頭上減少了農業面源汙染。

去年5月開工、10月投產,神農珍稀菇業今年已經實現5700萬元產值。“現在每天出菇約20噸,還是供不應求。”劉利說,截至目前,企業已經收到張掖市兩份“大禮包”:戈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補助300萬元,實際投產菌瓶補助500萬元。

為調動社會資本投入戈壁農業的積極性,政府先後頒布一系列政策措施。2017年以來,張掖先後爭取中央和省級資金2.15億元,采取定向補助、先建後補、以獎代補等方式,從用地劃撥、基礎設施配套、種苗菌種繁育、高效節水、科技研發、銷售流通、品牌建設等方面給予企業支持。

“多虧了鎮上幹部的貼心服務,50多畝地的產權證很快到手,我順利抵押拿到貸款200萬元。”安海感激地說,倪家營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周興海還為他提供育苗、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免費谘詢服務。“周師傅一周至少來兩次,教我降低種植密度,冬瓜產量提高了不少。”

海升溫室裡,一行番茄120米長,白樂善開著升降車落蔓。因為腿腳不便,白樂善以前很少外出務工,日子過得緊巴巴。“這裡工作強度不大。我是落蔓工、媳婦是盤頭工,倆人工資加起來一個月9000多元!”

海升還在“升”。公司二期、三期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總佔地面積2000畝,投資26.8億元,明年8月投產後,可帶動5000多名群眾就近就業,戶均增收4.5萬元以上。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20日 01 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