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京滬高鐵上市誰是贏家?平安一天賺近百億,人民日報已攜神車入局

文 | AI財經社 趙怡然

編 |鹿鳴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1月16日,京滬高鐵完成A股首秀,從申報到上市,前後不過86天時間,實為罕見。

從首日表現看,京滬高鐵股價開盤漲幅一度超過43%,觸發臨停。截至收盤,報收6.77元/股,漲幅38.73%。市值約3325億元,比肩萬科。而按照總股本計算,京滬高鐵在一天之內市值增加了928.17億元,超過了華夏幸福、綠地控股等房企的總市值。

據招股書,京滬高鐵上市超300億元募集資金,將用於收購新線路運營主體——京福安徽公司。由於該公司評估價格為500億元,仍有近200億元差額,需京滬高鐵自籌資金解決。

雖然估值昂貴,該公司成立後一直處於虧損狀態,虧損數額已達20億元,因此引發不少爭論。

上市現場,京滬高鐵董事長劉洪潤表示,收購新線主要考慮三點:一是京滬高鐵在徐州到蚌埠段運力飽和,收購新線後,從西邊來的車不再經過徐州,整體運力提高;二是該線路地處南北通道和東西通道的交叉上,所有車都要從此處經過。而眾所周知,京滬高鐵靠收“過路費”,2019年1到9月,“躺賺”127億。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保證成長。三是看好安徽及長三角地區發展。

劉洪潤還表示,正研究各種措施,改善京福安徽公司經營情況。

鐵路資產證券化之路

上市現場,京滬高鐵第一大股東,中國鐵路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桂章表示,京滬高鐵登陸A股,是鐵路資產資本化、股權化、證券化新局面的開端。

據第一財經統計,中國鐵路系統總資產超8兆,資產證券化率僅有2.23%左右。2006年,大秦鐵路、廣深鐵路相繼登陸A股,但此後長達13年,未有其他鐵路資產上市。

為何時隔13年,再次打破空白。從根源看,京滬高鐵背後的中國鐵路總公司多年沉澱的巨額負債,已到不得不面對處理的地步。

一期名為《從京滬高鐵上市看中國股市》的視頻節目提到,中國鐵路建設運營整體處於虧損狀態,依靠每年第四季度政府補貼一筆資金,保證略有盈余。而據中鐵總2018年年報,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鐵總負債5.23兆元。盈余相比負債,杯水車薪。

支出也相當可觀。除去建設運營支出,2015年,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王夢恕向《華夏時報》坦言,鐵總銀行貸款已經達到3萬多億元,按照6%利息來算,每年要拿出1800億元的利息給銀行。而鐵總200多萬員工一年的工資,還不到1500億元。並戲稱“鐵總在給銀行打工”。

還有媒體引述消息人士透露,中國鐵路總公司曾向國務院提出,希望免掉兩萬多億元債務,因為現在,鐵路總公司“連利息都還不起”。

鑒於這一形勢,借助上市引入民資,被視為破局思路之一。而加速這一進程的,則是中鐵總內部一次重大人事變動。

2019年1月,國家鐵路局局長楊宇棟空降中鐵總,任總經理。原總經理改任董事長。楊宇棟26歲進入北京鐵路局,從見習生做起,歷任北京鐵路分局豐台西站站長,北京、大同鐵路分局副分局長等。

據財新網引述國家鐵路局人士透露,楊宇棟屬於實乾型官員,雷厲風行,無論此前在中鐵總,還是國家鐵路局,都表現出較強的推動鐵路變革的決心。相比中鐵總前兩任總經理盛光祖和陸東福,楊宇棟被任命為總經理時,剛滿50歲,有較多時間進行改革政策布局。

幕後贏家

作為具有標杆意義的高鐵第一股,京滬高鐵上市首日,頂格漲停,背後股東被視為幕後贏家。

京滬高鐵主要股東有三家:第一大股東為國鐵集團下屬投資股東,持股43%;第二大股東為中國平安旗下平安資管,持股9.9%;第三大股東為社保基金,持股6.2%。

按照1月16日的漲幅,平安資管在一天之內的浮盈已經達到了91.89億元。

此外,據京滬高鐵1月8日發布的公告,人民日報、中車資本、淡馬錫等21名戰略投資者,參與了京滬高鐵戰略配售。但平安資管、社保基金未在其中。

京滬高鐵與平安資管、社保基金淵源已久,但雙方的合作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2008年,平安資管作為牽頭人,發起“平安--京滬高鐵股權投資計劃”,牽頭國內7家大型保險機構共投資160億元。被認為在特殊時期,雪中送炭,高風亮節。

但此後,平安資管意欲撤資的聲音時有出現,且要求當時的鐵道部回購其所持股份。矛盾主要集中在財務數據披露不夠透明,以及派駐的董事“一無管理權,二無建言權”上。

另據財新稱引述接近京滬高鐵公司人士透露,2014年底,開通三年的京滬高鐵首現盈利時,平安資管和社保基金希望盡快推動京滬高鐵上市,提高公司透明度,且社會投資方也希望在公司上市後實現投資退出。

不過如今,平安代表第二大股東對外表示,目前無減持計劃,將長期持有。據中國平安年報,2018年,作為京滬高鐵的二東家,所獲現金分紅達3.05億元人民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