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0到1,貧困縣的智慧校園是如何整套落地的?

芥末堆

芥末堆是一個專注於教育產業資訊挖掘與傳遞的行業內資訊服務媒體平台。

關注

本文作者|寧寧

本文編輯|潘燦

排 版 | 空缺

4月20日上午,石門縣思源實驗學校副校長陳輝雲在初中部走廊裡,被前來聽課學習的老師們圍住了。“你們教研每周幾次?”“課堂討論小組怎麽建設?”“每節課推送多少任務合適?”一連串的問題拋向她。對於這所正在從四年級到初中二年級全面推行平板教學改革的縣城學校,大家有太多好奇的地方。

石門縣地處湘鄂邊界,素有“武陵門戶”與“瀟湘北極”之稱,經濟條件相對薄弱,今年2月剛剛脫離貧困縣標準。不過,再窮不能窮了教育,2016年,位於縣域內澧水岸邊的思源實驗學校建成招生,學校總投資1.2億元,其中言愛基金捐資1000萬,湖南省政府支持1000萬,石門縣政府投入1億。一年後,言愛與石門縣政府再次簽訂捐助協定,打造石門思源學校智慧教育的樣板項目,縣政府三年投入770萬元,言愛捐資500萬元。北京四中網校作為項目實施方參與其中。

來自頂層的規劃和資金投入確定之後,2017年9月,陳輝雲等人開始了一場顛覆式的平板教學改革探索。最初啟動改革的是初中部一、二年級。一學期後,小學四五六年級也加入其中。所有參與的年級全部常態化使用平板教學。學生平板由校方採購配置。

“平板教學到底帶來了哪些改變,成績有沒有提升?”不停有人問陳輝雲這些問題。相對於結果如何,19~20日前往觀摩的老師、校長們更好奇的是,如何從零開始推動的?

混亂的起步

初一數學老師張新一年以前從沒聽過翻轉課堂的概念,一年以後他用“顛覆”來定義這種教學方式。去年9月學校推行平板教學時,張新明顯感到不適,不適的點首先在於,怎麽備課,其次是課堂小組討論如何設計。

就數學來說,以平板為載體的翻轉課堂,需要老師提前給學生布置自學的任務與試題,這些任務要與之後的課堂銜接。收到學生提交的學情反饋後,再針對學生自學情況,二次備課。對於習慣於傳統課堂中一講到底的老師來說,不僅備課的任務量增加,整個上課思路全部被打亂。“突然改的課都不會上了。”張新坦言。

不僅張新,在教師平均年齡40歲的思源實驗學校,“突然不會上課”的老師不在少數。陳輝雲形容最開始推行平板教學時坦言,“都是無所適從,跟打仗一樣,不知道怎麽上課。”最初老師們既不敢放手課堂,也不知道如何放手。“不知道40分鐘裡布置多少任務量合適,有時候任務布置多了學生完不成,影響教學進度,有時候布置少了,學生課堂上又變得無所事事。”陳輝雲說,這種狀態持續一個多月。

陳輝雲回想過去的一學期,觀念是推行這項教學改革的最大阻礙。在19日的分享會上,她介紹學校的應對思路是,向上爭取長官重視,設計機制讓老師感受到職業幸福,找到存在感和成就感;在教研教學上給老師提供專業的指導。

作為石門縣智慧教育的樣板項目,當地政府不僅在資金上給予支持,縣教育局還在老師的進、退出機制中給予優先對待。陳輝雲介紹,實行教改過程中,教育局會優先配齊學校短缺的師資,在進人上給予支持。同時,對於不適應教改,始終不願意接受教改的老師,教育局會將其調入其他學校,在教師退出上提供通道。這成為讓老師“動起來”的激勵之一。

學校層面,陳輝雲說,校長等管理人員和行政人員先動起來,到各班聽課、評課,將反饋意見發到微信群裡共享。通過校內曬課、教學比武、校外參加比賽等方式鼓勵老師改變教學方式。

校內還對老師使用平板教學設定考評獎勵方案,陳輝雲展示的一張考評表顯示,按時出席直播課、課堂參與程度、網上完成任務量等都是考核計分的項目。對於表現突出的老師實行現金獎勵。

“錢對老師的刺激實際上並不大,很多時候獎勵一兩千塊錢並不能給他生活帶來質的改變,更重要的是,給老師更多展示的平台,讓他有獲得感和成就感。”陳輝雲說道。

常駐教研員一起打磨課程

在四中網校教研員范澤灝看來,老師最大的激勵是看到學生有變化。去年8月,她和另外三位同事來到思源實驗學校,一直待到現在。期間負責培訓學校老師,包括前期如何使用平板推送任務,帶著老師一起磨課。

“一開始肯定是排斥的,就覺得我教了那麽長時間,為什麽要改變。用了新的方式之後學生成績下降怎麽辦,會有各種擔憂。”范澤灝說。但隨著這種先預習再上課,小組討論、展示、互評的方式開展教學,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越來越高,自學能力慢慢提升,老師的轉變和學習意願變得強烈。

以前老師找她磨課時,會問很多她的意見,這樣好不好,那樣對不對,緊張又局促。但一學期過後,現在老師再來找范澤灝時會帶著自己的很多想法和她碰撞,“以前是我給他們選擇,現在是他們給我選擇。”就某一個教學知識點或小組合作討論時,主導者變成了前來磨課的老師。

范澤灝還感受到,集體備課之後,老師們懂得了分工和分享,團隊合作意識在增強。陳輝雲介紹每周有兩節課是集體備課時間,大家精選出要討論的問題,直奔課堂主題。之後就隨時在微信群裡分享、討教,正式上課前,老師會再就自己班級的學情二次備課。集體教研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老師二次備課的負擔。

教學效果的逐漸顯現讓老師慢慢放下擔憂,嘗試改變。去年冬天因為冰凍氣象,學校提前放假,期末考試被挪到這學期開學時進行。范澤灝說,老師們普遍感到焦慮,擔心假期一過,學生們知識掌握變得不牢固,影響考試。假期期間,范澤灝和同事們就指導老師開通直播課,對學生進行答疑。老師還通過教學APP線上複習,給學生布置作業,在線輔導。

陳輝雲以自己為例,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寒假期間,她可以通過APP查看學校老師有沒有發布學習任務。作為七年級15班的語文老師,她可以線上檢查學生作業。同時她又是一個初三孩子的媽媽,可以通過手機隨時查看兒子作業完成情況以及正確率。

線上教學讓這些老師體驗到停課不停學的便利。開學測試中,學生成績不降反升,給了老師極大的鼓舞。范澤灝這學期感受到老師的動力明顯增強。從這學期開始,思源實驗學校小學四、五、六年級也逐步推開平板教學。四年級的彭真真和劉曉磊說起日常的平板上課,像打開了話匣子,“最喜歡課堂上用平板搶答,老師會給獎勵”,“近視的也能看清楚老師的課件和筆記了”,“在平板上可以看到其他同學的答案,給他們做批注”。新奇感吸引著他們。

張新已經慢慢適應了平板教學,幾乎上新課的時候都會用到。他最喜歡在線給學生推題,這樣當堂就能看到學生的反饋,同學之間還能互批。熟悉新的課堂設計流程後,他的二次備課時間逐漸縮短,工作量沒有剛開始那麽大了。課堂因為擺脫了過去自己一直講的模式,反而變得輕鬆了很多。

平板改變了什麽?

面對“平板教學到底帶來了哪些改變,成績有沒有提升”的問題,陳輝雲在分享中回答說,教改初期學生成績沒有退步,就是很好的結果。對於思源實驗學校來說,一學期的探索結果顯然遠遠超過了大家的預想。

兩天的參訪觀摩中,所有課堂都對外開放,參訪者隨時推門聽課。有老師跟范澤灝說,本來挺緊張的,結果到了班裡發現學生們都很放鬆隨意,她也輕鬆不少。這種狀態跟范澤灝剛來學校時感受到的完全不一樣,“這就是最大的改變。”

現在陳輝雲在和外地老師交流時,已經開始分享學校摸索出來的班級內小組動態管理,分層教學模式。“有的小組你要給他布置稍微難一點的題目,不然他很快做完任務就沒事了”,“孩子進步了可以進入高一層的組裡。”最初課改時小組討論的慌亂和無序不見了。

自建思源的智慧教育資源庫是思源實驗學校如今的新目標,這樣能與教材高度匹配。陳輝雲介紹,集體教研後,老師根據學情情況重組資源,創造適合自己的教學資源。優秀備課組還會受到學校的獎勵。

在一所2000多名學生的縣城學校大範圍推開平板教學,不可謂不是一場冒險的探索。思源實驗學校到目前階段能夠順利地實施,離不開前期政府的資金支持及相應機制上的鼓勵。而常駐教研員則為老師的授課提供專業指導和培訓。

思源實驗學校作為樣板項目,是石門縣政府推動當地教育資訊化發展的行動計劃之一。石門縣副縣長宋雨泓介紹,在石門縣制定的三年的教育行動計劃中,教育資訊化是重要的一塊內容。今年石門縣還將借助四中網校及其他企業的力量向城區另外幾所學校推進智慧教育。這一動作的基礎在於,去年石門縣政府投入5000萬元對全縣的資訊化基礎建設進行完善,鄉鎮77個教學點網絡及相應硬體全部覆蓋。宋雨泓還說道,明年教育資訊化的重點任務會放在對校長、骨乾教師的培訓等人才隊伍建設上。

4月24日教育部發布的《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規範(試行)》的通知中提出,數字校園建設應採用“雲-網-端”的架構模式,“雲”指基礎設施服務、平台服務及軟體服務,“網”指固定寬頻、移動寬頻、有線電視網絡等方式,“端”指學校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在內的各種新媒體技術設備。這意味著隨著資訊化的深入推進,平板教學將在更大範圍普及。更多像思源實驗學校一樣的四五線甚至縣城學校也將開始一場教學改革的探索。配套資金、機制、教師培訓等等都是影響落地情況的核心因素。

平板教學到底能改變什麽?可能沒有一個固定答案。北京四中原校長劉長銘在分享中談及教學改革時稱,所有改進、改革都只有一個目的,讓以往學生過於被動的學習狀態變得主動。技術有可能會讓學生變得主動起來,也可能會讓他們更被動,這完全取決於教育者怎麽理解教育,怎麽運用手段。

在各地聽課過程中,劉長銘發現絕大多數課堂裡沒有生活,這是一個比不會運用技術手段更讓他覺得嚴肅的問題。他認為,學生不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是缺少問題,大多數問題都來自生活。一堂課如果能讓學生產生與自己有關的聯繫,興趣自然而然就被喚起,這種聯繫需要老師在準備教案時就創造出來,它體現的是與價值觀有關的東西。

(文中彭真真、劉曉磊為化名)

本文作者:寧寧

芥末堆 記者

記錄讓人怦然心動的教育時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