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能源車補貼大縮水,續航未達250公里的純電動直接斷奶

2019年新能源補貼政策終於出爐,補貼縮水幅度甚至超過業內的預期,續航裡程小於250公里的純電動乘用車直接取消補貼。

今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該通知從2019年3月26日起實施,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6月25日為過渡期。過渡期期間,符合2018年技術指標要求但不符合2019年技術指標要求的銷售上牌車輛,按照通知對應標準的0.1倍補貼,符合2019年技術指標要求的銷售上牌車輛按2018年對應標準的0.6倍補貼。過渡期期間銷售上牌的燃料電池汽車按2018年對應標準的0.8倍補貼。

該通知中還提出,要完善補貼標準,分階段釋放壓力。根據新能源汽車規模效益、成本下降等因素以及補貼政策退坡退出的規定,降低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客車、新能源貨車補貼標準,促進產業優勝劣汰,防止市場大起大落。

與2018年補貼政策相比,2019年新政較為突出的特點是新能源補貼金額在下降,但補貼門技術檻在提高。

對比2018年純電動車乘用車補貼金額,今年補貼金額有了較大程度的滑坡。今年續航裡程大於等於250公里小於400公里,補貼金額為1.8萬元,大於等於400公里的補貼金額為2.5萬元。而2018年的新政補貼中,最低續航裡程達150公里就可獲得補貼,從150公里到300公里以下,按照每50公里劃分檔位,補貼在1.5萬元-3.4萬元之間;300公里到400公里檔補貼4.5萬元;400公里以上檔補貼5萬元。也就是說,今年起,250公里以下的新能源汽車產品不再給予補貼。而在去年基礎上,今年補貼退坡幅度高達50%以上。

“補貼幅度是大幅退坡的趨勢,今年退出50%到55%之間,這是很合理的,使整體補貼規模處於縮減中,新能源汽車也能保持較快發展,同時加速向市場化轉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對記者表示,補貼退坡對銷量影響不會很大,新能源汽車仍會保持穩定快速增長。

從以往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細則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設立了很多技術指標要求,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比能量密度(比能量密度是描述電池活性物質通過電池反應所能放出電能的能力)。也就是說,國家對企業產品續航裡程的要求較高。今年補貼的關鍵指標仍是能量密度。通知指出,純電動乘用車動力電池系統的質量能量密度不低於125Wh/kg,125(含)-140Wh/kg的車型按0.8倍補貼,140(含)-160Wh/kg的車型按0.9倍補貼,160Wh/kg及以上的車型按1倍補貼。不過,相比於過去1.1倍補貼,比能量密度補貼也有所下滑。財政部指出,要穩步提高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門檻要求,適度提高新能源汽車整車能耗要求,提高純電動乘用車續駛裡程門檻要求。

“如果不設立較高的能量密度補貼,就會打亂企業技術升級節奏,不利於產業的提升,補貼多花一點是值得的。”崔東樹此前指出。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研究谘詢部主任張成斌曾表示,政策發布存在窗口期,過渡期內上牌的汽車基本上為上一年生產。汽車廠商和電池的技術路線提升較快,其中部分汽車不符合新的技術標準,過渡期是為了讓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

而為了促進消費,營造公平的環境,過渡期後將不再對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公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給予購置補貼,轉為用於支持充電(加氫)基礎設施“短板”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等方面。如地方繼續給予購置補貼的,中央將對相關財政補貼作相應扣減。“這也是補貼新政一大亮點,表明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支持由產品層面轉向了整個新能源汽車體系。”崔東樹如此認為。

此外,從2019年開始,對有運營裡程要求的車輛,完成銷售上牌後即預撥一部分資金,滿足裡程要求後可按程序申請清算。政策發布後銷售上牌的有運營裡程要求的車輛,從注冊登記日起2年內運行不滿足2萬公里的不予補助,並在清算時扣回預撥資金。

在LMC汽車市場谘詢(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志凌看來,過去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產品布局主要圍繞補貼政策展開的,這使企業隻盯著短期利益進行產品研發,推出的大多都是滿足最低標準的產品,也造成了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主要集中於低端產品的現象。此次補貼門檻變高,一些低續航裡程的產品會繼續被淘汰。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此前公開表示,儘管補貼退坡在即,2019年新能源汽車預計銷售160萬輛,同比增長33.3%。“新能源汽車企業需要從設計、生產、銷售等環節上下足功夫,推動全產業鏈向消費端轉型,重視續航裡程、電池安全、駕駛舒適性等因素,同時積極增加服務性的消費,並結合自身優勢提供增值服務,盡可能地延長服務鏈條。在市場方面,新能源汽車企業需要關注三線以下城市的消費潛力,把握年輕群體等細分領域的消費特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