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脫鉤對中美科技創新的影響

(12月6日,陳黎明應邀在“美國21世紀科學和創新領導力委員會”專題研討會上做視頻發言)

文 | 陳黎明

科技合作與創新這個主題極為重要。目前世界上兩個最重要的國家之間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我們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必須決定接下來往哪個方向走。

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研究院(NASEM) 新近建立了 21 世紀美國科學與創新領導力委員會。當我們談到創新,尤其是科技創新時,美國是全球當之無愧的領導者。同時,NASEM 也認識到,對於美國能否在 21 世紀保持領導地位的擔憂也不無道理。這種擔憂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中國。

今天,我想從另一個角度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我相信,即便中美兩國在某些領域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競爭,但這兩個國家在許多方面都有很好的互補性。美國依然是創新強國,而中國目前是全球第二大市場,將來可能會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市場是創新實現經濟效益的沃土,也只有實現了經濟效益,才能鼓勵更多在創新方面的投入。

如何評估中國的創新現狀

簡言之,中國已經在創新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但前路依然漫長。

毋庸置疑,在過去 40 年裡,中國在經濟、教育、創新、工程、醫學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尤為重要的是,人民的生活水準得到顯著提高。

· 人才— 40年前,我進大學那年,全國只有不到30萬高中畢業生有機會上大學。今天,中國每年約有800多萬大學生畢業,其中三分之一是工科畢業生。

· 專利— 40年前,中國人還沒有專利的概念,中國的《專利法》在1985年才頒布。而到2018 年,中國總共授權了432,147份專利,約佔全球專利授權總數的30%。

· 市場— 40年前,中國的GDP約為1500億美元,僅為當時美國的 1/19。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如果以購買力平價 (PPP) 計算,自 2014 年起,中國的購買力開始超過美國。

但是,我必須要說,這種驚人的進步並沒有自然而然地轉化為高質量創新。高數量未必等同於高質量。

· 研發支出— 2017年,中國將GDP的2.1%用於研發(以購買力平價計,大約 4520億美元),而在同一年,美國的研發費用在GDP中所佔的比例為2.8%(超過 5110 億美元)。中國的研發重點是應用和開發,中國的基礎研究支出大約是美國基礎研究支出的20%。在基礎研究投資中,美國企業投資所佔的比例為29%,而中國企業投資所佔的比例僅為3%。

· 教育— 中國民眾對本國的教育體系頗有微詞。大學必須保持“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性思維,才能推動全社會形成鼓勵創新的環境。實際上,學生在技能和思維模式方面的同質化對創新不利。根據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排名,在全球最好的100所大學中,美國大學佔據 40席,而中國大陸大學僅佔3席。

· 科學與工程論文— 2017 年,中國在科學和工程領域發表了 426,000 篇論文,而美國則發表了 409,000 篇論文。但是,美國論文的HCA分值為1.9,中國僅為 1.1。HCA( highly cited article)分值來自美國國家自然基金會,用於衡量一國的科技論文質量,比較對象是在各國國內排名前1%的論文。1為各國平均值,得分越高,說明該國科技論文質量越高。

· 兩國之間仍存在差距— 中國在高鐵、公路、建築、航天科技等方面取得巨大進步,甚至在大型天文望遠鏡(FAST)等基礎研究方面也取得進展。但是,許多核心技術仍然來自西方。在世界500強超級計算機中,227台超級計算機來自中國,但是,這些超級計算機中的CPU幾乎全部來自美國。2018 年,中國進口了價值約3200億美元的集成電路產品。甚至於中國生產的原子筆,當中有90%的筆尖和80%的墨水仍需要依靠進口。

· 知識產權— 中國正在努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美國一直對這方面頗有微詞,但中國確實在采取改善措施,因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也有利於中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一位律師曾對我說,是IBM將知識產權的概念帶到了中國。

創新需要市場回報支持

但是,作為全球第二大市場,也可能是將來的全球第一大市場,中國是美國企業的重要市場,也可能是全球供應鏈中最關鍵的節點。

中國是一個為創新帶來回報的市場。過去40年,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市場之一。近年來,美國企業在中國的年銷售額已超過7000億美元。以汽車市場為例,中國在2018年的汽車銷量達到2808萬輛,高於歐洲的1770萬輛和美國的1730 萬輛。新車銷售主要來自外國品牌,佔有 60% 的市場份額;豪華轎車則全部來自外國公司;通用汽車公司在中國的汽車銷量已超過美國。美國半導體公司在中國的年銷售額超過750億美元,是美國國內市場銷售額的2.5倍。再看航空市場,預計中國將在未來20年內斥資1.3兆美元購買8090架新飛機,同時還需要價值高達1.6兆美元的航空服務;如果保持這種增長趨勢,中國將在未來十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場。這些例子表明,中國市場是一個不斷增長的巨大市場,對外國企業的創新和發展至關重要。

中國是全球供應鏈的關鍵節點。目前,中國是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貿易夥伴,這些國家和地區的 GDP 佔全球 GDP 的 80%。尤其是在飛機、汽車、手機、電視、計算機和芯片製造等高端製造業的全球供應鏈當中,中國的重要性尤為突出。例如,一部手機由 500 多個大小不等的零件組成,這些零件通常由全球範圍內的數十、數百甚至數千個供應商製造並提供,其中包括中國供應商。全球產業鏈將全球緊密地”鏈”在一起,中國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大量經過培訓後可從事高端行業和服務的熟練工人。

美國積極參與中國市場,最終將通過技術的商業化進一步促進美國的創新和科技發展。

可惜的是,自2018年3月以來,中美之間的氛圍發生了變化,中美關係可能再也回不到以前的樣子。

目前,中美關係變得越來越複雜。但是,我仍然相信這不應該是一個零和遊戲。

偉大的英國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Alfred Marshall) 說過:“在一個真正開放的市場上,沒有人能通過消滅競爭對手來獲得巨大收益”。

我們今天處在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技術、人才、供應鏈和市場的全球化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中美之間的競爭,如果具有建設性,會讓地球上的每個人受益。

我們最近常聽到的一個詞就是“脫鉤”,意思是兩國在貿易、技術、供應鏈和人才方面脫鉤。我必須要說,任何關於“脫鉤”的嘗試都是不現實、不明智而且不切實際的。

中國雖然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差距依然明顯。美國仍是世界技術中心,而中國則擅長在巨大的市場上實現技術的商業化。兩國在創新上有很好的互補性,可以相互加持,脫鉤將損害兩國經濟並拖慢所有人的創新步伐。

競爭是自由市場的基石之一,來自中國的競爭和創新投資只會進一步促進美國的創新。

最近的《美國商會企業調查》報告顯示,儘管美國企業對中國的營商環境以及貿易戰帶來的不確定性有種種不滿,但仍有 80% 的在華經營美企會繼續留在中國。跨國企業根本承擔不起離開這個市場的代價,美國與中國脫鉤將意味著放棄全球第一大市場中的商機,放棄用在中國實現的利潤反哺美國研發的機會。

如果任何一方試圖與另一方脫鉤,而另一方仍與世界保持聯繫,那麽,試圖脫鉤的一方實際上是在與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和地區脫鉤。這種做法不僅不明智,而且會自毀前程。

開放和競爭是進步之源

中國曾在300年間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結果代價慘痛。而最近 40 年的歷史告訴我們,開放與合作對發展至關重要。243年的美國發展歷史也證明,正是開放和競爭使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倒退對美國沒有好處。

30年前,我曾在康奈爾大學學習,時至今日,全球經濟和中美關係都發生了許多變化。我們已經看到,兩國合作使美國和中國都受益匪淺。我們也認識到,兩國關係仍然存在諸多挑戰。美國和中國必須達成互惠互利的協議,才能確保雙方能夠以可接受的條件繼續合作,保障兩國和全球經濟繼續穩步發展。如果中美兩國無法達成協議,我們的未來將更加艱難。

同時,如果中國要繼續參與全球創新生態系統,就必須遵守規則、開放市場、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杜絕強製性技術轉讓(儘管可能只是個案),並提高透明度。中國的進一步改革開放不僅可以加強貿易夥伴的信任和信心,還將促進創新,造福全世界。我們看到,在過去兩年裡,中國在開放市場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越來越多的行業正在對外開放,例如,銀行保險業、汽車行業、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等。中國應當繼續擴大開放,而中國的持續開放將有利於中國,有利於全世界。

構建一個開放的創新生態系統有利於美國、中國和全世界。此外,我們必須記住,能否保持美國的技術領先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而不是取決於中國。這就意味著,美國要重視基礎,例如為研發投入資金、打造世界一流的教育體系、不斷更新勞動力技能以及投資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等。這些才是確保美國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

(本文為作者於2019年12月6日向“美國21世紀科學和創新領導力委員會”所做的視頻發言。該委員會隸屬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醫學院,由著名專家學者組成。編輯:馬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