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赴港買保險虧逾95%,安盛保險被投保人聲討

買保險在多數消費者的心裡是一筆“穩健”的投資。但近期,一些安盛保險投保人的公開信,披露了一起保險產品淨值“暴跌”的事件,在業內掀起了軒然大波。

6月15日,在一封名為《四億安盛保險一夜虧空》的公開信中,來自中國內地、新加坡等地的數百位安盛保險投保人,投訴香港安盛保險公司涉嫌違規操作,致使投保人數億港元保費被虧空殆盡。而安盛保險方面多次發聲明強調,上述投保人投保的是一種非保證連系式壽險產品,該產品讓專業投資者自由及獨立地選擇與其保單掛鉤的資產,當中安盛並沒有參與任何意見。

安盛保險投保人近期發布的公開信。

保險產品淨值跌逾95%,安盛回復:未參與任何意見

據悉,投保人投保的產品為EVOLUTIONHKIF保險產品。公開信中稱:“2018年年中,投保人發現該保險產品淨值一夜之間暴跌95%以上,在後續繼續扣除账戶建檔費、管理費等費用後,保單的淨值居然為負數。這樣一來,我們在投保了幾十萬甚至幾千萬元給安盛保險後,經過三四年時間,反而欠安盛公司巨額管理費。”

針對上述保險產品淨值暴跌,安盛公司分別在今年5月16日、6月10日及6月16日發布聲明,其多次強調,Evolution是一種非保證連系式壽險產品,主要由獨立保險經紀分銷。Evolution讓專業投資者自由及獨立地選擇與其保單掛鉤的資產,當中安盛並沒有參與任何意見。

上述保險產品之所以出現淨值暴跌的情況,與該保單中納入Hong Kong Investment Fund SP這隻基金不無關係。

旗下之Hong Kong Investment Fund SP (下稱“該基金”) 由東航國際金融(開曼群島)有限公司管理,有約200位Evolution客戶要求將該基金納入其保單中。該基金價值近月經歷了顯著跌幅並進行清盤。大部分選擇把該基金與其保單掛鉤的客戶由獨立保險經紀Asia One代表。

“我們現正積極協助香港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就該基金涉嫌欺詐活動的刑事調查,並成功在開曼群島爭取到對Worldwide Opportunities Fund SPC委任獨立清盤人,這些清盤人有廣泛權力調查導致該基金投資價值下跌的原因,從而確定該基金是否存在管理不善和不當行為。”安盛在此前的聲明中稱。

不過,對於安盛方面的回復,投保人並不買账。在上述公開信中,投保人聲討稱:我們與安盛公司簽訂保險合約,保費也是支付到安盛公司銀行账戶,安盛公司一直以來也在按時收取账戶建檔費、管理費等費用。如今在該保險產品被惡意虧空殆盡後,安盛保險公司宣稱無責任,實在令人憤慨,也無法接受。

同時,投保人在公開信中認為,此投連險產品僅為專業投資人提供,而安盛公司並未對投資人做專業資格審核,且有投資人所投金額遠未達到專業投資人必須的投資底線,這些足以說明安盛在推廣售賣此產品時沒有盡到相關義務,負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責任。

安盛保險官網發布的公司聲明截圖。

安盛保險應不應該承擔責任?

據悉,上述事件中的非保證連系式壽險產品就是通常說的投連險,集保障與投資於一體,但更強調其投資作用。閱讀同類產品的產品說明書可以發現,大多數產品中均有“本產品不設任何退還本金保證。您或無法取回全部已付保費,並可能會蒙受投資虧損”的相關說明。

目前,這類產品無論是中國內地還是中國香港,都並非主流產品。根據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今年1-4月份,投連險獨立账戶新增交費僅有141億元。根據中國香港保監局發布的數據,該地區一季度長期有效業務的保費收入總額為1322億港元。其中,個人人壽及年金(投資相連)業務的保費則僅為66億港元。

對於安盛保險發生的事件,京師上海國際總部金融與房地產律師高級合夥人陳雷博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上述事件中,參與方涉及基金公司、保險公司和投資人,法律關係相對複雜。投資人如果被誤導或欺詐,可能涉及刑事犯罪,無論是在香港還是其他地區,都是嚴重的金融犯罪。另外,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與基金公司均有義務向投資人公開保險或基金投資信息。

“面對投資者的正當投訴,我們建議不要推卸責任,至於刑事犯罪偵查機構,金融保險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如何處理及處理效率,並不妨礙保險公司自查自糾,完善風險與內控,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至少應當盡可能降低投資者損失。” 陳雷博進一步表示。

一位資深保險業內人士對新京報記者坦言,保險公司就是經營和管理風險的,就這個事件而言,安盛在這方面沒有做好,也應該為此承擔一部分責任。“當然,中介機構也要承擔不小的責任,一是銷售誤導,不應該把產品賣給不適合的客戶,二是對承銷的產品未加把關。”

監管曾提示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風險

此前,香港地區的保險產品因高性價比等特點,吸引了不少內地居民前去購買。近兩年來,這一舉動雖然有所降溫,但也維持較高水準。香港保險業監管局日前公布的2018年香港保險業臨時統計數字顯示,2018年,由內地訪客帶來的新造保單保費為476億港元,而內地訪客新造保單保費佔香港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保費的比重為29.4%。

不過,早在2016年,當時的保監會就發布了《關於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風險提示》稱,香港與內地保險業務在適用法律、監管政策以及保險產品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

同時,監管還明確提示稱,投保人需關注保單收益存在不確定性。對於分紅保險,其保證收益之上的紅利分配是不確定的。目前內地保險產品遵照監管要求,按照低、中、高三檔演示紅利水準,演示利率上限分別為3%、4.5%和6%。香港保險市場化程度較高,未對紅利演示作出明確要求,大多數產品通常採用6%以上的投資收益率進行分紅演示。但分紅本身屬於非保證收益,具有較大不確定性,能否實現主要取決於保險公司能否長期保持高投資收益率。

此外,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還存在匯率風險和外匯政策風險;保單前期現金價值低,退保損失大等風險。

這也提醒投保人在購買香港保險時,需認真閱讀保險條款,充分理解保險責任、理賠條件等重要內容,避免因對條款理解不準確而引發合約糾紛。

新京報記者 潘亦純 編輯 趙澤 校對 劉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