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4小時自助圖書館遇冷,專家:推廣閱讀方式要與時俱進

近日,新京報記者走訪朝陽區多處24小時自助圖書館,在觀察的五六個小時內,雖然周邊客流量大,但圖書館幾乎無人問津。圖書館裡的書以兒童和養生類書籍為主。居民直言機器操作不便,所以即使辦了卡,近年來幾乎不再使用。

24小時自助圖書館為2011年北京市朝陽區啟動建設的項目,到2019年,已在43個街鄉建設了134處自助圖書館。近年來,因書籍內容淺顯、操作不便、書籍更新慢以及人們閱讀方式的變化等多種因素,導致乏人問津的現狀。

探訪:多個24小時圖書館乏人問津

在7號線地鐵站東北口附近,有一個朝陽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上面寫著“112號機”。自助圖書館外觀像一個亭子,在玻璃櫥窗裡擺放著三排書籍。每本圖書下面有一個四位數的編號。在112號機中,自助圖書館內共有400多個格子裡,只有四個放書的格子空置。

該櫃中的圖書沒有明顯的分類,從書名看大部分的圖書為兒童讀物,《今年你7歲》、《家的色彩》、《小公主》等,也有世界名著例如《簡愛》。借書櫃裡約三成為兒童讀物,還有約三成是養生書籍。

該自助圖書館外側張貼著讀者證辦理以及使用事項,市民可直接在自助圖書館辦理讀者證,外借周期為42天。圖書館查詢系統顯示器黑屏,圖書館兩側可查詢書籍、下載電子書的電子屏也是黑屏狀態。這台自助圖書館周邊是居民小區,還有一個幼兒園,在記者觀察的三個小時內,雖然路邊客流量較大,但沒有一人來此辦理借書或還書。

在潘家園路潘家園9號院南2門外路旁的41號的自助圖書館的情況也比較類似。除該圖書館的三塊顯示屏都能正常使用外,借書櫃中的圖書也是兒童讀物為主,還有很多養生類家庭健康讀物。約兩個小時時間內,該圖書館也沒有人問津。

講述:老人使用不便 書籍偏低齡

住在41號自助圖書館附近小區的一位退休居民龍新華告訴記者,他喜歡讀書,在2017年辦了一張200元的D級借書卡,可以外借22本書。“這個機器我不太會用,每次借書還書都要麻煩孩子。從辦完卡到現場,也隻用過幾次。”他說,機器的螢幕太暗,查找圖書和借書操作起來不太方便。

“我已經有一年多沒有借過書,現在讀者證都找不到了。”龍新華說,在24小時自助圖書館剛建起來時,小區辦卡的居民比較多,大家都覺得是件好事。“剛開始每天都能看到來這裡借書還書的人。現在,一周也見不到一個人過來。”

另外一名有讀書證的孫女士告訴記者,她居住的小區外也有一個24小時的圖書館。“已經有一年沒有去借過書了。”她說,最開始曾借過幾本書,給孩子借過童話故事。“能借到的書種類有點少,而且內容很幼稚。兒童書籍多,但是內容也比較老,和孩子現在喜歡的動畫故事有差距。”。

上班族王先生早年也辦了讀書證,前後隻借過三次書。“早晚高峰回家路上,擠著地鐵再拿一厚本書,就很不方便。實體書背著也比較重,更換起來也不太方便,我最終還是選擇買了電子書。”王先生說讀書證幾年不用,也就找不到了。

回應:入夏後容易黑屏 有專人到場處理

記者採訪時遇到兩名朝陽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他們到24小時自助圖書館續書。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每天都會補齊書架上的空余,但時間並不固定。“空書位不是很多,像這種一下要補4本的情況,就算多了。”工作人員表示,24小時圖書館內的圖書會三個月更新一次,但是不能保證所有圖書是最新出版的,新書種類的確比較少。

對於機器黑屏的情況,工作人員稱,入夏後氣象炎熱,很容易出現這種狀況,他們每次補書也會注意檢查,一旦發現這種情況,就會記錄下來,並找到負責技術的同事到現場修理。“一般情況下,只要重新啟動系統,很快就會恢復使用的。”據自助圖書館服務熱線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朝陽區範圍內共設有134台24小時自助圖書館。其中絕大部分的機器都設置在了路邊和靠近小區的位置,以方便居民使用。

朝陽區圖書館服務熱線的工作人員稱,借書和還書的時間段並沒有明確的時間,要根據讀者的閱讀時間而定。目前,自助圖書館的使用率還是比較穩定的。關於圖書內容和更新情況,工作人員稱,書籍的內容會選擇一些覆蓋範圍廣、接受程度高、有實用性的書籍供讀者選擇。當然也有學術類和科技類的書籍,但是數量會比較少。他稱,目前,朝陽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在已有基礎上增加數字閱讀方式和定製化的優質內容,行人路過,隨時掃描二維碼,即可用手機在線閱讀海量好書,此項活動率先在九龍山、奧森公園等地開展。

專家:閱讀方式發生改變 應多增加電子書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院長黃家亮對此表示,目前,24小時自助圖書館目前存在多種實際問題:比如利用率不高,機器容易損壞,書架上書目單一。這些問題都導致了它的遇冷現狀,出現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近幾年這些問題一直存在,相關部門雖然給出一些解決辦法,比如找來志願者幫助老人借書、安排專人巡邏處理機器故障、增加圖書的種類和數量,但仍沒能夠挽回逐漸失去使用者的尷尬處境。”

黃家亮分析,自助圖書館面臨尷尬,主要是因為當下的閱讀習慣已經發生改變。“不能否認紙質書本身的作用,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紙質書早已不再是閱讀的唯一途徑,數字閱讀逐漸成為主流。”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中國成年人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已高達76.2%,移動閱讀帶來的是讓閱讀本身變得更便捷、更無邊界。

黃家亮建議,在這樣情況下,鼓勵閱讀是對的,但在推廣方式上也要與時俱進,不要墨守成規。自助圖書館在方便紙質書借閱的同時,也應該針對新的閱讀習慣進行改變,多增加電子書閱讀,這樣才能抓住使用者的心,讓自助圖書館“活”起來。

新京報記者 張靜雅 王飛

編輯 李劼 校對 范錦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