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還年輕,頸椎和腰就先垮了

還在努力工作的你,腰背還好嗎?

身體有一些部位經常疼痛?是收到甲方爸爸修改意見的頭痛難忍,還是996工作製下班時的頸椎酸痛?抑或吃飯後的腸胃不適、運動後的關節酸痛?
如果這些疼痛癥狀在過去的數月中時常反覆出現,那麼你和全世界1/3左右的人一樣,正經歷著某種慢性疼痛[1]。7月30日,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將頸椎病、肩周炎、腰背痛、骨質增生和坐骨神經痛等列為勞動者應當預防的疾病,#頸椎病或將納入法定職業病#的話題也登上了微博熱搜。

還在努力工作的你,腰背還好嗎?


慢性疼痛正威脅中國人的健康

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在今年六月發表的文章中,統計了中國人死亡原因排名[2],中風、心臟病、肺癌這些兇險的疾病不出所料承包了死亡原因排行榜的前三名。

然而分析疾病帶來的健康壽命損失時,除去一些致死率高的兇險疾病外,頸痛、腰痛這樣並不兇險的慢性疾病也佔到了很大比例。

在用於衡量疾病帶來健康壽命損失的傷殘調整壽命年(DALY)排名中,1990年排名21位的頸椎疼痛在2017年躍升到第9名,腰痛也從17名上升到13名。

(點擊查看大圖)

儘管致死率低,通常不會造成嚴重後果,但是慢性疼痛帶來的痛苦與社會負擔卻是相當可觀。慢性疼痛,正在暗中成為中國人的健康殺手。

2016年一項針對中國居民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39.9%的女性和32.2%的男性都曾有過慢性疼痛的經歷[3]。

而在疼痛部位上,頭部、肩頸、腰部以超過20%的比例成功佔據排行榜前三名。和大多數人的感受相似,生活中時常出現的頭痛、頸椎痛、腰痛並不是少數人的專利,可能發生在每一個人的身上。

(點擊查看大圖)

為何頭痛、頸痛、腰痛最為常見?其實這也並非偶然,解剖學或許可以給我們答案。

人體的脊椎共由24塊椎骨和骶骨、尾骨構成,最上7節椎骨稱為頸椎,中間12節稱為胸椎、下方5節稱為腰椎。每一節椎骨之間由軟骨構成的椎間盤相連接,骨性的椎骨與彈性的椎間盤就像一根彈簧,支撐著我們身體。

(點擊查看大圖)

頸椎部分的彈簧支撐著頭部,腰椎部分的彈簧支撐著上半身。當肌肉處於放鬆狀態時,這根彈簧幾乎支撐著整個上半身的重量。

而當我們長期久坐或是脊椎遭遇外傷時,這根彈簧就容易失去彈性,產生勞損,椎間盤相應地出現病變或退行性改變。

之所以椎間盤容易出現勞損,和人類從四足行走向直立行走進化過程中的適應不良也有關係。

人類在進化中學會了直立行走後,脊柱並沒有完全適應承擔人體上半身重量的功能,而我們的身體在站立時無時無刻不在壓縮著這根彈簧,所以軟骨構成的椎間盤容易出現勞損。[4]

同時,椎骨中的脊髓與頭部的腦共同構成了人體最重要的中樞神經系統,連接著全身各處的神經纖維,接收著來自身體各處的感覺信息,控制著我們身體的一舉一動。

所以這些部位的微小病變,一旦觸及神經,中樞神經系統直接將信號傳遞到大腦,從而引發疼痛。

什麼年齡的人最容易患病?

雖說頸椎疼痛和腰痛這樣的慢性疼痛不是少數人的專利,在大多數人身上都可能出現,但是隨著年齡的變化,患病率還是存在差異。

現實生活中,抱怨自己腰酸背痛的,有不少都是中年人。

在許多分析不同年齡段發病率的研究都顯示,無論是頸椎病還是腰痛,一旦過了40歲,發病率迅速上升,直到65歲都處於高發期。

(點擊查看大圖)

超過40歲的中年人頸椎病和腰痛的發病率顯著高於較為年輕的(<40歲)分組。

在高於40歲的中年人中,頸椎病發病率普遍高於80%,腰痛發病率也高於30%,相比之下,在年輕人群體中的慢性疼痛患病率就要小得多。

小得多不代表能夠掉以輕心,而且在20-29歲這個年齡段,女性的發病率遠高於男性。

(點擊查看大圖)

需要指出的是,儘管一些研究中採取問卷調查以及患者自述病史等方法可能存在偏差,不同研究中用到的診斷技術、確診方法也有所差異。但是無論是十幾年前的研究還是近幾年的統計結果都表明,頸椎病在中年人群中的高發態勢長期以來持續存在,並且沒有好轉的趨勢。

另外,也有研究認為,人體頸、腰椎間盤的退變在20歲時就已經開始[5],只是多數人在40歲以後才出現功能障礙。

雖然人到中年才容易發病,但是不得不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提前面臨這個問題了。

健康的頸椎總是相似的,但疼痛的頸椎卻各有各的不同。雖然大家都有頸椎病,但是疼痛的種類、具體位置卻也不盡相同,那麼頸椎病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頸椎病一詞可以廣泛指頸部軟組織、椎間盤的病變和頸椎退行性骨病變,以及周圍結構的病理改變。

醫學上根據不同的臨床表現與受累的組織結構,將頸椎病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動脈型」等幾個分型。如果兩種以上類型同時存在,則稱為「混合型」。

利用文獻中的數據,數讀菌分析了幾家醫院住院患者的頸椎病類型,結果發現混合型佔比例最大接近40%,近一半患者的頸椎病並不是單一類型。

(點擊查看大圖)

剩下佔比最大的是「神經根型」,即由於頸椎間盤突出,椎管裡面的韌帶鈣化導致椎管狹窄等原因,壓迫椎管或椎間孔內的神經根,從而引發疼痛。

當然還有椎動脈、脊髓、交感神經等等,任何一個地方受到不正常的壓迫都會引發不同類型的頸椎病。

另外,頸椎疼痛的原因也不完全是頸椎病,一些疼痛可能不會伴隨著明顯的病理改變(頸椎病),這種疼痛被稱之為非特異性疼痛;同時,一些類型的頸椎病即使發生了病理改變,也不一定會引發頸椎疼痛。


如何科學預防頸椎病

看完了各種各樣的頸椎病,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呢?

從小的生活習慣開始改變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睡覺時枕頭的形狀與質地,身體的姿勢,連續坐位工作的時間,辦公室顯示器的高度與仰角,空調的溫度等等都有可能影響到你的頸椎。

每天睡覺的枕頭如果太高或者太低,甚至不枕枕頭睡覺,都容易影響脊椎的健康。一個合適的枕頭,可以在我們睡覺的時候對頸部起到支撐,讓其處於正常頸曲位置。

如果枕頭太高,那麼你的頭頸在睡覺時是向前凸的,頸部的軟組織始終處於緊張、疲勞的狀態。經常這麼睡,容易引起落枕,甚至導致頸椎損傷。

如果枕頭太低,頭頸部又處在仰伸的狀態,容易影響呼吸,造成打鼾等情況。選擇一個拳頭高度差不多的枕頭,會是比較合適的高度。

還有研究分析了辦公室溫度高低、電腦顯示器位置與頸椎、腰椎疼痛程度之間的相關關係[6],利用多分類邏輯回歸驗證二者之間的相關性,結果均顯示了疼痛程度與這些因素存在顯著相關性。

辦公室溫度高一些,電腦螢幕擺在正前方,頸椎和腰椎疼痛的程度更低。利用多分類邏輯回歸驗證二者之間的相關性,結果均顯示了疼痛程度與這些因素存在顯著相關性。辦公室溫度高一些,電腦螢幕擺在正前方,頸椎和腰椎疼痛的程度更低。

當然,無論是頸椎還是腰椎的慢性疼痛,都是多種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即使是發病原因也常常是幾種混合。類似地與頸椎病顯著相關的因素還有很多很多尚未被研究。

頸椎的退變從20歲時就可能發生,預防頸椎病要趁早趁年輕就行動起來。臨床上目前公認的預防頸椎病方式,包括了避免長期伏案工作,改善辦公環境,鍛煉相關肌肉,外傷後積極處理診治等等。

工作時不要長時間靜止,半個小時休息一次,活動一下肌肉;平板、電腦、手機的螢幕儘可能與視線水準,防止長時間低頭;睡覺時保持頸部與身體其他部分呈一條直線,這些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都可以預防頸椎病。

當然,預防頸椎病最重要的還是遵循醫生的建議,有問題及時去醫院檢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僥倖一時爽,別等到出了問題,那就追悔莫及了。

可以預見的是,在人人都低頭看手機的時代,頸椎的痛,可能會來得更早一些。

參考文獻:

[1] Tsang, Adley, et al. "Common chronic pain conditions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gender and age differences and comorbidity with depression-anxiety disorders." The journal of pain 9.10 (2008): 883-891.

[2] Zhou, Maigeng, et al. "Mortality, 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s in China and its provinc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The Lancet (2019).

[3] Chen, Beifeng, et al.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ronic body pain in China: a national study." Springerplus 5.1 (2016): 938.

[4] Plomp, Kimberly A., et al. "The ancestral shape hypothesis: an evolutionary explanation for the occurrence of intervertebral disc her年tion in humans."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15.1 (2015): 68.

[5] Brinjikji, W., et al.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imaging features of spinal degeneration in asymptomatic popula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36.4 (2015): 811-816.

[6] Ye, Sunyue, et al. "Risk factors of non-specific neck pain and low back pain in computer-using office worker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MJ open 7.4 (2017): e01491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