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能幫你換運營商的 不止攜號轉網這一條路

攜號轉網又雙叒叕熱了起來,起因是從12月1日起,攜號轉網的受理流程進行了優化,可以通過簡訊方式發起對攜號轉網的資格查詢和申請。

如果只是攜號轉網的受理發生變化,其他都不變,有什麽理由相信攜號轉網會火起來?說到底是兩個原因:一是大家對攜號轉網非常期待,另一點就是對電信業務的運營太不了解了。今天就聊聊前一個問題。

【為什麽客戶期待攜號轉網】

每個人都希望花最少的錢,享受最好的服務。如果不能同時達到,就希望在價格和品質等因素(可能還包括終端、便利性等)的權衡中找到自己認可的平衡點。在某一個時點上,用戶選擇了入網某運營商。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入網之後的實際體驗,可能是因為價格原因,也有可能因為品質,用戶可能想改變自己當初的選擇。或者換個便宜的套餐,或者換個運營商,這種改變未必會發生,有時候只是想一想而已。那麽這種改變的想法能實現麽?

在商言商,從商業角度,不僅是電信運營商,任何商家都會想辦法阻攔這種想法的實現。只是電信運營商采取的方式,是把"號碼"作為阻止用戶更換選擇的一道障礙。

電信運營商是客戶接入五彩繽紛的資訊社會的重要入口,號碼則是用戶的入場通行證。在通常情況下,只有換了號碼才能換通行證,所以對於運營商來說,增強號碼黏性就是重要經營手段,用戶捨不得老號碼,就會持續在網。

客戶希望能自由改變選擇,而號碼是客戶與運營商鬥智鬥勇的戰場,攜號轉網給客戶帶來希望:如果這個業務可以解除號碼和運營商的綁定關係,不就可以獲得自由選擇(運營商和資費)的權力了麽!

【攜號轉網真能幫客戶自由選擇麽?】

很遺憾,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並非所有用戶都有辦理攜號轉網業務的資格。

與絕大多數的商家不同,電信運營商與客戶簽訂的往往是長期服務契約,在契約期內定期繳納費用,不需要重複購買。因此在合約有效期內,客戶是被"鎖定"狀態,電信運營商不必再增加什麽成本就可以持續為企業帶來收益。

為了吸引客戶長期在網,電信運營商會以一定的優惠條件引導客戶簽署長期合約,如果客戶簽訂了長期合約,在合約期之內就不能解約,或者需要額外付出代價才能解約。類似的套路包括合約機、移動業務與家庭寬頻捆綁、預存話費後在一段時間內返還等。

在新的攜號轉網流程裡,只是受理的管道有調整,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客戶體驗,但其他規則並沒有變。什麽樣的客戶才有資格辦理攜號轉網業務呢?還是那三個條件:第一是實名製用戶,第二是沒有未到期的合約,第三是不欠費。很多用戶都在長期合約期內,所以是不能攜號轉網的。

其次,用戶攜號轉網會導致部分服務的下降甚至缺失。

比如銀行的簡訊通知,是根據電信運營商的號碼段,將下行資訊發送給不同的運營商。用戶攜號轉網後,銀行還是會將資訊發給原來的電信運營商,新的運營商不知情所以也就不會通知用戶。把這種場景類比一下,就是商家通過阿里旺旺上給你發了個消息,而你已經換成微信登陸了,這條資訊還能收到麽?

類似的還有用戶注冊使用的增值業務,有的只是某些運營商的專屬業務,更換之後肯定沒有了。即便是新換的運營商也有同樣的業務,也可能出現剛才說的類似於銀行的情況。比如常用的驗證碼,APP們如果不做改造去接入攜號轉網的數據庫,就只能根據號段判定發給原來的運營商,這個驗證碼用戶自然接不到。

更重要的,號碼只是運營商阻攔客戶離網的手段之一,而絕非全部。如果號碼這一道障礙消除,開展同質化競爭的電信運營商就會想其他“歪招“,把客戶留在自己的網裡。

【虛擬運營商幫用戶選擇運營商】

相對於試點了十幾年的攜號轉網,虛擬運營商算是新事物了。有虛擬運營商這樣設計自己的業務:同時代理三家電信運營商的網絡,這樣就消除了號碼等限制和障礙,用戶不用更換號碼,但卻可以在虛擬運營商的幫助下更換運營商。

那麽選擇權到底是誰,是最終客戶根據自己的體驗自由選擇,還是虛擬運營商幫客戶選擇?很大程度恐怕是後者,因為虛擬運營商也是要賺錢的企業,要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對運營商的選擇往往是客戶需求與自身利益的平衡。

虛擬運營商如果能夠吸引足夠用戶,就可以依托規模優勢和基礎運營商談優惠條件,從中賺取利差;而如果每個客戶都自主選擇,不僅會增加虛擬運營商的運營成本,還可能影響面向基礎運營商的議價能力。所以說這種業務的設計最終能否盈利,虛擬運營商要引導客戶選擇對其有利的通信網絡,這非常考驗虛擬運營商的精細化運營水準,讓客戶有自主選擇的體驗,還要讓選擇的結果皆大歡喜,其實挺難的。

【eSIM將激化運營商之間的戰爭】

如果打陣地戰,就要修堡壘;堡壘越堅固,就越阻礙衝出去的意願;而長期守在堅固的堡壘裡,往往會對變化有麻木感。在傳統領域,運營商勢必還會沿著既定的策略步步退守,以精細化運營來維持企業的收益和利潤空間,像攜號轉網這樣的小事情,不會掀起什麽風波。

但是技術的進步和時代的變化卻開辟了新的演進路徑,eSIM就是其中之一。eSIM的全名叫嵌入式SIM卡,與機卡分離反其道而行之,運營商可以將配置通過標準接口遠程寫進卡裡,輕鬆實現更換運營商的目的。

此前我寫過關於eSIM的文章,基本判斷是:eS IM並不會直接顛覆運營商,因為無論如何,電信運營商還是底層管道的提供者。但是eSIM帶來的"換號不換卡"模式會加劇運營商之間的競爭,尤其在物聯網以及那些對用戶ID並不敏感的新領域,簡直是刺刀見紅的肉搏戰。

那麽個人客戶呢,那些對ID敏感的用戶呢?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電信運營商不再是通向資訊世界的唯一入口,微信ID、支付寶账號等都已經成為事實上的新通信證,所以電信運營商號碼的黏性減弱和價值降低都是必然趨勢。

在網絡能力越來越趨同的態勢下,運營商在極力維持企業利益、客戶利益和股東利益的平衡,弄不好會出現各方都不滿意的結果。可以想象在未來的戰場上,號碼之類的轉網障礙會被一一破解,客戶使用哪家運營商,也許是客戶的自由選擇,也許是新的客戶運營者(如終端、APP、行業應用)選擇。電信運營商只能將低廉的資費、優質的服務、適配的產品、合適的合作夥伴組合在一起,才能贏得客戶的支持、信任和青睞。

這一天的到來離我們有多遠?如今這個事情的主導權已經不在電信運營商手裡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