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8012年了,我們為什麽還沉迷於“捏臉”遊戲?

想必你的朋友圈,也被一個個 3D 版卡通人偶刷屏了。

我們也由此認識了這個神奇的App:Zepeto,一個由韓國公司Snow Inc.研發出的虛擬形象社交軟體。這款產品自今年10份月發行後,短短時間,就成為中國App Store社交產品下載量榜首。

在Zepeto注冊账戶後,只要拍攝或上傳一張自己的照片,軟體就會根據你的五官比例創建出一位Q版的卡通人物。然後,你就可以開始自己的“捏臉”創作、選衣服、選髮型、添加背景。

一番操作之後,你就能獲得一個卡通版的“自己”。

每一個現象級爆款的背後,暴露的其實都是我們的社會心理 ——

所以,當人們紛紛拿起手機,用Zepeto捏臉、換衣服、和朋友、和愛豆(idol)不斷合影又不斷分享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時,它意味著什麽?

01.

我們為什麽迷戀「定製文化」?

這已經不是「定製產品」第一次俘獲消費者的心了。

個性化定製(Personalization),指的是將產品變成與個體相關度極高的,強調獨特性、區別於他人特徵的做法。

從定製頭像類產品Zepeto、Bitmoji、臉萌,到「測測你的哲學氣質」、「網易雲音樂年度總結」這樣分析類產品,再到現實生活中的“口紅上刻字”,定製產品在這些年風風火火地走到我們眼前。

不知道多少次,當我們一覺醒來,就看到朋友圈裡人齊刷刷地曬著這些“成績單”了,而我們自己也對此樂此不疲。

究竟從什麽時候開始,人們開始追求「定製感」了?

德克薩斯大學的一項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定製」的迷戀,主要基於兩大原因:

1. 資訊過剩;

2. 對事物的支配、掌控欲望。

這句話可以這麽理解:這是一個比任何時候資訊都更加爆炸的時代,如果你曾有逛淘寶和訂外賣的經歷,你大概就會發現,豐富的訊息在為人類提供便利的同時,也讓人感到“無從下手”的迷茫。於是,我們渴望並歡迎“爆款”以及點評App的出現,感謝它們拯救我們於過量資訊的泥沼中。

可是,身而為人,終究我們最無法失去的是對自己人生、命運的掌控感,但資訊過剩正會使人感到強烈的無力感。

這種「對事物的支配感」是人的本能,多項心理學研究表明,那些相信「我能掌控命運」的人,比認為「外界掌控我」的“喪青年”相比,心理更加健康,生活上也更加接近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而“定製”產品其中「量身定做」的理念,正是戳中了用戶被資訊推著走的無力感——在一片茫茫的資訊之中,若是有一個刻著你名字、畫著你頭像的產品出現,能重新給予人們對選擇的操控感,以讓人擁有「重獲自主能力」的幻想。

所以,我們的社會出現了這樣看似矛盾的現象:女孩買爆款口紅,然後刻上自己的名字;全民下載爆紅捏臉App,然後定製自己的專屬頭像——人們一邊享受著資訊時代中被篩選出的好產品,一邊渴望著屬於自己的那份獨特。

但另一個問題來了,為什麽單單製作虛擬人物還不夠,我們還會想有發朋友圈、把它公之於眾的衝動呢?

除了對新奇、趕潮流的追求之外,被Zepeto刷屏的現象下還隱藏著網絡社交時代人們的心理:

如今的社交環境絕不單純是「個人表達的空間」,相反地,它充滿著方方面面的凝視。

如果說小時候,我們對上台演講充滿恐懼,那麽今天,“發朋友圈”成了新時代下的演講 —— 它是一場表達後,需要接受無數人注目和評判的行為。

既然身處人群中,就一定會有各式各樣的審判。於是,社會上出現了“朋友圈鄙視鏈”的現象,而這種鄙視鏈讓身處社交圈的你我都充滿焦慮。

想發張自拍,但怕別人評判自己的長相、衣著、品味;

想發表一段自己的情緒和看法,但怕別人說我矯情。

終於想好發一段話,但在點擊“發送” 之前總忍不住多檢查幾遍,充滿著對潛在錯誤的焦慮。

當發朋友圈作為公開展現自我的方式,一舉一動都被人目睹和記錄的時候,表達,就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無論是Zepeto,還是市面上各式各樣的心理測試、人格分析,都成功成為了逃離社交焦慮的方法:

因為,當你用這些軟體替你表達時,你是以一種委婉的方式展現著「別人眼中的你」——你不再是直接地表達自己,而是借著各個軟體的手,讓他人對你進行介紹、評價、分析。

和發自拍相比,Zepeto實在是一種相對安全的表達方式 ——你捏出的卡通頭像,即使比你可愛些,也很難遭人吐槽。同理,你發出的「年度歌單總結」能成為你表達情緒的小小出風口,而免去被說矯情的風險。

想表達又害怕表達,Zepeto 的走紅真真切切地反映著網絡時代中人們的欲言又止和不安。

02.

Zepeto悄悄滿足了每個人內心的潛在欲望

有機靈的網友把Zepeto是2018年的QQ秀,但他們其實只是髮型和褲衩相似而已,因為Zepeto和QQ秀的有著本質的差別:

QQ秀的屬性是裝扮“另一個人”,你覺得好看的人,至於Ta跟你像不像則無所謂。而Zepeto有著清晰的要求:你裝扮的是自己。一個長相、髮型、穿衣風格都和你一致的卡通版名片。

不過,你實在不能說Zepeto完完全全是“你”的複製,仔細研究過Zepeto的朋友會發現,那些真實生活中存在的“不完美”身材和容貌,都被悄悄隱藏起來了:

軟體裡能捏的只能是臉,而無法選擇卡通人物的身材。高矮胖瘦的選擇均被忽略,用戶們統一用著那個纖瘦的、比例均勻的身材。

人物臉型的選擇看不到「肥胖」,就連最“大臉”的選項用起來,也是嬰兒肥的可愛,絕對說不上“胖”。

可以調整五官,卻沒有痘痘、皺紋等選項。做出來的卡通人物,清一色地擁有完美皮膚。

這樣的設定下做出來的Q版人物,特點就變成:個個惹人憐愛,很難是“醜陋”的。

雖然Zepeto憑借著強大而細致的捏臉功能,成功地讓卡通形象跟真人接近神似,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那個照著個人照片刻畫出的小人,並非是真實的自己,而是一個更完美版本的“自己”——年輕可愛、身材標準、沒有贅肉、沒有皺紋、沒有瑕疵。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Zepeto深受用戶歡迎的原因:量身定製的噱頭下,Zepeto的設計者悄悄地幫你“開了掛”,不動神色地滿足人們內心的小小虛榮和欲望。

近幾年來,隨著各種修圖和濾鏡App的湧現,人們開始意識到“過度包裝”的潛在危害。

2018年一項關於社交網絡和焦慮性的研究表明,14-24歲的青年們在用Instagram和Snapchat這類照片類app時,出現焦慮的概率會比用其他社交軟體更高。

原因是,人們若是頻繁接觸於濾鏡和修圖軟體,當他們轉而面對現實中的自己時,會感到一種理想和現實的落差感,從而產生各種各樣的焦慮感。

面對這種焦慮,美妝圈開始回歸“裸妝”,口紅產品不再力求鮮豔,而是用“your lips but better” (“你的嘴唇,但更好”)的宣傳語。

但是,無論再怎麽誠實地面對自我,人們對「更好的自己」的追求總是無盡的。

而Zepeto正是平衡了社會對“美”和“真實”的兩種需求,巧妙地在如此虛假和真實中玩轉。在尊重用戶差異性的同時,設計者巧妙地隱藏了“醜陋選項”,不動聲色地把素材庫變成了“完美模式”,為用戶創造出了一個美妙的烏托邦。

在這個烏托邦中,人人自賞,沉溺在一種「真實的幻想」當中。

03.

模擬現實還是逃避現實?

互聯網的發展帶來了一場新型的社交革命,我們的相處方式早已今非昔比。

2003年,美國出了一款虛擬遊戲Second Life,用戶可以在那你創造Ta的虛擬角色,設計出“第二人生”。

2012年,交友軟體Tinder誕生,“網戀”的概念逐漸被解構,在網絡中產生情感結實變成一種常態。

2016年,來自俄羅斯的Euge年 Kuyda創造了一款能和逝世的人對話的軟體,只要輸入Ta生前的語言習慣,這個軟體就能通過算法,模擬出一個跟逝者性格、說話方式一樣的人。

層出不窮的社交產品不斷打破人類的溝通方式,唯一不變的是,每個產品誕生的背後,都反映著人們形形色色的現狀、需求和欲望。

回顧一下社交產品的歷史,你會發現其中的理念基本走向兩大分支:

一個是「網絡模擬現實」,從寫信到簡訊、從語音到影片通話,力求真實體驗感的產品。

另一個是「網絡逃避現實」,無論是匿名交友的Soul、還是淘寶上的「虛擬女/男友」,這些產品刻意地抹去你的真實身份,強調人與人之間社交圈的不重合,讓人無所畏懼地和他人傾訴。

Zepeto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是這兩種分支的結合——在真實人物的基礎上,給人充滿各種可能性的幻想。

一個產品的研發總有目的,而用戶如何使用則是生動的人類學樣本。在用戶們創意十足的玩法背後,我們可以看到當今年輕人欲望的種種投射——

“雲旅遊”:把自己的Q版形象放在心神向往的巴黎鐵塔、北海道雪景等風景融為一體。那些想去而沒錢、沒時間去的地方,動動手指就成真了。

“雲社交”:和好朋友/戀人在大街小巷自拍。現代人的社交方式從「見面」,到「見面玩手機」,這一回,似乎連見面都省去,徹底演化成「玩手機」了。對於普遍“社恐”和“懶癌”侵襲的年輕人來說,這種社交方式輕鬆又不費心力。

“雲追星”:捏出一個愛豆的臉,就能讓自己和Ta 親吻、牽手,平時網絡中的”女友粉“瞬間成了現實生活中的”女友“。比起接送機、買周邊、打榜等燒錢方式,捏臉同框幾乎不需要任何成本或代價,是真正零成本追星。

Zepeto的社交模式幾乎可以稱得上「科幻」。

因為它“虛擬”得非常微妙——它的確是你,但是卻是一個更好版本的你,過著你夢想中的生活。

這種幻想成為現實生活中的避風港,因為它簡便而安全、舒適而高效。

但我們需要思考的是:避風港的存在,會不會讓我們再也不願走入風浪? —— 能雲旅遊的話,我們會不會再也不願花時間體驗一場真實的旅遊?雲社交的出現,是讓不能見面的我們更加親密,還是讓能見面的我們更加疏遠?

《黑鏡》第四季第2集中,男女主人公憑借著相愛,最終一起逃出了那個精密計算下的配對系統。

而在當今現實下,當我們沉浸於Zepeto帶來的虛幻又美好的世界時,「個體在面對一種風平浪靜的生活時,是否該用自由意志衝破它」,也許是最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這個半虛擬半真實的app中,Zepeto仿佛成為一面當代社會的鏡子,在人們捧著手機捏臉、拍合照的一個個瞬間,投射出當代青年的焦慮、孤獨、欲望和理想。

與此同時,那些癡迷於Zepeto的用戶們,在捏臉的過程中正不知不覺地塑造著一個理想化的自己,他們虛假卻真實,渺小卻充滿希望。

參考資料:

1. Laura Frances Bright,2008: http://repositories.lib.utexas.edu/handle/2152/18054

2. John A. Johnson,2011: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cui-bono/201104/freedom-and-control

3. Jessica Wakeman, 2018:https://www.nbcnews.com/think/opinion/your-favorite-selfie-filter-could-be-contributing-mental-health-crisis-ncna837376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