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村貌:4成男子沒老婆的“光棍村”大變樣 還沒脫單的乾著急

海拔1200米的陝西秦嶺楊四廟村,村頭的婚紗廣告顯得有些陳舊。2014年,村裡到了結婚年齡卻找不到對象或喪偶、媳婦與他人私奔的單身漢就有38人,接近全村成年男性人數的四成。有的找不到對象,有的喪偶,有的媳婦與他人私奔……

“螢火計劃”扶貧“新村貌”系列

攝影&影片/陳團結 編輯/小為

出品/騰訊圖片

脫單比脫貧更難,哪能不著急!(影片)

這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高寒村,2018年12月連續兩場大雪過後,山間、屋頂、村路被積雪覆蓋,格外靜謐。四年前,因為路難走、網不通、收入低,娶媳婦成了村裡的大難事,楊四廟村也因光棍多而“名聲在外”。四年過去了,記者再一次來到這個光棍村……

“村子裡手機有信號後,我通過網絡認識現在的媳婦的。”王功平向我們展示自己的國產手機,當天陪著媳婦在村子裡診所打針。41歲的王功平是村裡8位脫單者較早的一位。

說起成為大齡青年,王功平說當年房子破破爛爛的,他和年邁的父母租住在鄰居家的老房子裡。他歸結到自己家庭條件不好,母親高血壓冠心病導致腦子不太清醒,父親10多年前摔斷了手臂,自己自小因為嚴重燒傷,落下殘疾等等。那個時候,讓自卑的他對婚姻看不到一點希望。圖為王功平家的舊房子。(資料圖)

“沒有娶到媳婦,也是資訊不暢通(造成的)。”2016年年底他跟小自己20歲的李玲玲結婚了,而且是網戀。兩人的年齡差,讓村裡人逢人便說王功平好福氣,王功平自己卻說,感謝幫村幹部給建了基地台,有了網絡。王功平和妻子拿出結婚照,兩人有些害羞。

楊四廟村(現名龍潭村四組)距離西安不到70公里,驅車只需一個小時,高寒村空氣好,距離西安近,成為了周末西安人近郊遊的熱門地。因為城裡人的到來,讓開發商看到了商機,2015年,在村長彭方友和書記王德斌的帶動下,西安的一家開發商跟村民簽訂了合作協定,以50年小產權公寓的形式開發了五棟樓。被征地的農戶可以得到公寓樓一層的四間房。如有租出的需求,開放商還可以幫忙出租給別人收些租金。後面樓房最中間一戶是王功平的家。

媳婦李玲玲是距離楊四廟村不到10公里的灃河村人,至今未婚的養父從小領養了她。“主要是我奶奶把我帶大的。因為家庭條件不好,養父一人打工掙錢養她。在微信上遇見了王功平,雖然文化程度只有小學五年級的他,能說會道,很會關心人,兩個人隻聊了一個月便決定結婚。用李玲玲自己的話說,“緣分到了,擋都擋不住,我倆這就是緣分”。

村裡另一位大齡單身男士顏小紅也脫單了,結婚之後,他和媳婦在縣城裡搞裝修,很少回家,新房也很少有人住。

當年和顏小紅、王功平同為“光棍”的程章銀,緣分似乎薄了些。51歲的他至今未婚,與96歲的老母親相依為命。

程章銀撿到一隻碰到高壓線的錦雞。當年因為未婚,銀行曾以家庭不穩定為由拒絕了他的貸款請求。時隔四年,再次說到婚姻,他顯得有些淡泊,“這個年紀了,不想了”。

沒一會兒功夫,錦雞就被剃了毛,這是程章銀今天的一個小收獲。也許是由於娶媳婦的艱難,程章銀對於生活已經沒有太多的奢求,一畝多地裡種點玉米、土豆,夠母子二人吃了,閑了到附近打個短工,掙點零花錢,打發後半生。

2014年柞水縣政法委給村上搭建了電信基地台,徹底解決的了這裡的通信難問題。2015年,龍潭村成為商洛市政法委和柞水縣政法委的脫貧攻堅幫扶點。圖為楊四廟村和龍潭村兩個村子合並後的村委會。

龍潭村黨支部書記王德斌(右)是一個外來的支部書記,在楊四廟村已經幹了整整10年,也經歷了2015年2月的楊四廟村和龍潭村的合並,兩村合並後,他還任支部書記。因為光棍一詞,讓楊四廟村成為了全國的焦點,也因為光棍的存在,讓這裡的村幹部對待脫貧有了不一樣的理解。

兩年裡,村裡加寬了村路,修建了路燈,引進了開發商,辦起了村辦企業。這些摸得著看的見的變化,讓村裡的留守婦女和一些沒出門的男人們也有了打工賺錢的機會,每人每天的酬勞是80-100元不等,這也讓不少家庭增加了收入。

“已經有王功平,顏小紅等8人‘脫單’了。”對於村支書王德斌來說,“脫單”比“脫貧”更難。問起楊四廟村的脫單情況,書記王德斌很感慨。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解放思想”。

村裡有個46歲的田貴珠,比較有經濟頭腦,也是村上最早出門打工的一批人。因為孝順不願意離開家裡的老父親和老母親,拒絕了女方要求上門的請求。這在村書記王德斌看來,是沒有解放思想-“你家我家都是家,上誰家的門都一樣”。圖為村裡的公雞群裡,有一隻母雞。

其實,村上跟田貴珠情況相當的人有很多。大都因為眷顧家中年邁的雙親,而拒絕離開村裡,最終沒能在最好的年紀外出務工脫貧,也就錯過了一生最好的緣分。圖為村民金忠禮,40歲,他的弟弟30多歲,兩人也至今未婚。金忠禮母親(左1)是個很隨和的老人,問起兩個兒子為什麽不娶媳婦,她笑著說,就是娶不上嘛。

56歲袁增貴(右)單身至今,他還有一個智障的哥哥(左)也未婚,兄弟兩人和母親一起生活。過去家裡窮,還落下個“累贅”哥哥與老母,娶妻的希望微乎其微。如今全村脫貧了,生活好起來了,袁增貴的年齡又成了脫單的障礙。

袁增貴目前在村辦的香菇廠裡用自己的三輪車把育好的香菇菌種拉往大棚裡,每天掙100元。

村裡還剩30名左右的單身漢,年紀大的不緊不慢,隨遇而安,中年年紀左右的卻只能乾著急,也期待好運降臨。

“瑞雪兆豐年”,山裡的兩場雪對即將到來的2019年來說是個好兆頭。村裡的生活日複一日,一隻喜鵲也正準備歸巢。

(《中國人的一天 》第3279期 微信搜索“中國人的一天”或“chinaoneday”公眾號,投稿或分享你的故事至[email protected],你將有機會成為中國人的一天主人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