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男友毒舌,同事綠茶,敢不敢換種活法!

相信大部分關注毒藥君的朋友,都已經踏入職場。

一旦進入社會,免不了和人打交道。

有沒有覺得,有的人,你跟TA講話特別累?

如果恰巧你的人際圈中,杠精、毒舌、綠茶特別多。

那麽恭喜,你將徹底享受人生的快樂。

而如果,

你是公司裡剛來不久的萌新。

忍氣吞聲的事兒自然也少不了乾。

畢竟,大家同在一個屋簷下,抬頭不見低頭見。

今天忍一忍搞好同事關係,說不定時間久了……

就直到喪失人際交往的主動權了呢。

說起這個話題,

這周毒藥君看的一部日劇,可謂夏日清流。

它告訴人們,即便在這個物欲橫流,且人際關係複雜的社會。

退一步,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的生活,不看人眼色行事,

其實沒想象中的那麽複雜。

凪的新生活

Nagi's Long Vacation

《凪》(簡稱,念作zhi)這部日劇根據同名人氣少女漫畫改編。

原作說的就是一個不喜歡看人眼色行事的姑娘,

用存折上的僅存的100萬日元(6萬RMB)開啟新生活的故事。

出色的還原度,讓這部真人劇一經推出,就獲得相當不錯的口碑。

故事從一個名叫大島凪的女孩說起。

和很多人一樣,凪一開始是一家企業的白領。

因為在職場打拚,又是在日本這樣等級觀念非常分明的社會。

學會給前輩擦屁股,是每個年輕職員必須要掌握的“求生”本領

前輩乾不完的活兒,你得幫著乾。

乾到最後公司就剩你一個人。

應該的。

誰讓你是晚輩呢?

日本的這種企業觀有多誇張呢?

據長期在東瀛生活的一些人觀察,“社內天皇”這種概念,

即便在當今的日本,依然非常盛行。

且規模越大,越陣仗。

今年上影節放映的《七個會議》,在開場關於月度例會的一場戲中,

就有對上述文化的生動表現。

裡面上下級強烈的尊卑觀念,基本上已經脫離了現代意義上的雇傭關係。

反而給人主仆的感覺居多。

《七個會議》

這種極其強調等級觀念的原因。

一方面源自日本自江戶時期形成的藩屬概念。

另一方面,也源自由此帶來的集體利益最大化需求。

個人永遠大不過集體,在日本可以說得到了充分貫徹。

具體到《凪》中,這種文化一旦被喜歡倚老賣老的懶人利用,

後果自然可想而知——

本來不是凪負責的內容,一旦出現問題。

只需前輩一個眼神……

雷,自己抗。

這種職場文化已經不單單局限在公司內。

午休期間的閑聊也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因為是女生的關係,加上日本女人本身就喜好化妝和捯飭。

餐桌上,談論彼此的穿搭在所難免。

但是,能分清在什麽狀況下給予“正確”的回應。

也是非常考驗情商的事兒。

把話裡的機關都一一識破,才算上道兒。

可偏偏,凪並沒有那麽多心機

她就是一個非常單純的女孩。

但為了快速融入集體,她必須時刻討好別人。

久而久之,就成了人們口中的“老好人”。

不光業務上的錯誤需要她幫忙抗。

回歸生活,密切留意同事的動態,實時保持互動,

已經嚴重干擾了她的私人時間。

察言觀色,只為了得到別人的一張笑臉。

可這笑臉,並不像它表面透露的那樣充滿善意

你以為你為別人付出的一切能得到讚許。

可別人不但不因此感激,反倒會在你不注意時,

大肆嘲諷。

工作上的勾心鬥角,已經讓凪疲於應對。

情場上的背叛,則是對她最絕情的一擊

凪的男友慎二,和她在同一家公司的不同部門。

相較人際交往過程中笨拙的凪,慎二明顯精明不少。

無論像凪身邊的那群綠茶,還是外面的客戶。

他都能極其自然地和別人相處。

但也就僅僅是相處罷了。

公司裡,因為善於和人打交道。

他成為不少老阿姨八卦的談資。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這位帥哥可是早就心有所屬了。

沒錯兒,這個人正是女主角,凪。

也無外乎在外忍氣吞聲的凪,會將自己與慎二的關係,

形容為“僅有的一張秘密王牌”。

按理說,回到家中,情侶之間應該坦誠相見吧?

面兒上看,也是這麽回事兒。

對於凪的老好人形象,慎二的確也看得相當清楚。

可和凪職場上遇到的那群心機婊一樣。

慎二也有個非常討人嫌的隱藏屬性——腹黑

這種腹黑有時候還不是當著凪的面兒來,

而是背地裡,將兩人的隱私給捅出去。

且還是以另凪最無法容忍的方式。

意識到自己不過是慎二的玩物。

最終,凪決定斷捨離,丟掉現在的一切牽掛。

不論是物質上的,亦或者人際上的……

通通拋掉。

轉而搬到郊區生活。

在那裡,凪經歷了一個從“照顧他人感受”到“為自己而活”的轉變。

這種轉變,一開始其實並不順利。

比如被職場培養成螺絲釘的她,在重新回到零社交的狀態時,

已經想不起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是什麽。

又比如,在集市購買東西被人多算了錢時。

原來的“察言觀色症”會再度發作。

好在,已經深深被遷就他人坑怕了的凪決定重新做人。

因為她明白,學會說“不”,同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拒絕,有時候不但能讓自己免於吃不必要的虧。

還能讓此前對你頤指氣使的人明白:

真正懂自己的人並不是別人,只能是你自己

就像《我們無法成為野獸》中所說的那樣。

成天掛一副討好人的嘴臉,並不能讓別人了解真實的自己。

如果讓誤解成為常態。

尊重,又何從談起呢?

可以說,除了對原作的高度還原外。

《凪》對人際關係細致入微的觀察,

是導致這部劇播出後大受歡迎的一個原因。

透過凪這個角色,人人都能在其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就連凪的主演黑木華在採訪中都透露。

當初決定出演該角,很大一部分原因,

就是因為她在凪的身上找到很多共鳴。

當然,作為一部漫改劇,角色性格上的誇張在所難免。

比如在刻畫凪這個角色,

作者其實已經把“老好人”這個概念進行了無限放大。

無論是對待同事還是家人,改變前的凪,

真的是100%無條件遷就。

即便偶有糾結,但最終還是會選擇妥協。

這種無底線的退讓,一方面讓角色在被迫回應時顯得尤其可憐。

但反過來說,也變得尤其可憎。

一個人如果失去主觀判斷,連性愛都必須依附於他人意志。

那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麽?

在《凪》這部劇中,有一個讓人非常眼前一亮的設計。

氣泡。

對於凪這種看不懂局面的討好型人格來說,有一個詞形容她再貼切不過。

KY

經常玩兒手機的朋友,應該不會對這個詞感到陌生。

它來源於日語“空気が読めない”的羅馬音縮寫,Kuuki ga Yomenai

該詞形容一個人不會讀空氣,也就是劇中反覆提及的“察言觀色”。

只不過是它的對立面。

之於凪而言,所謂察言觀色,正是對當前氣氛的把握。

由於人和人之間的差異,

交流對象的改變,自然會帶來交流氛圍的差異。

這些變化的氣氛,猶如一個個五顏六色的氣泡。

而身處其中的人,則必須學會根據它們顏色的改變,

來調整自己的談話技巧。

然而在日常交流中,凪總是處於被動的從屬地位。

長期無法掌握話語主導權的她,猶如沉入水底的溺水者。

在一個個五彩斑斕的氣泡中迷失自我

她渴望簡單透明的生活,但世界卻並非她想象的這般運轉。

這也是為什麽透明氣泡只會出現在她的幻想中。

它象徵著女主人公的一種理想。

但理想,並不等同於現實。

適當的察言觀色,是讓我們安身立命的基本技能。

但凡是過猶不及,過度看重別人的眼光,

最終,只會變成一個毫無主見的人偶。

喪失掉主見的同時,其實也喪失掉了作為人的基本尊嚴

也正因此,我由衷替凪的覺醒感到高興。

她終於懂得能在感到不快時說不。

而這,是幫助她變得成熟,乃至獲得保護的關鍵。

畢竟,自己都不堅信自己的抉擇,

誰又會來相信你呢?

近 期 熱 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