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行騙老人套路翻新當求解呵護更新

堂吉偉德 時評作者

面向老年人推銷保健品的騙局,又有了最新套路。近期記者調查發現,北京市一些社區內,推銷者為逃避官方打擊,先通過電話先與老人約定,再派車將他們送至某地,然後集體前往北京郊區的觀光園,利用封閉的環境,借以銷售高價產品。

無論是銷售保健品,抑或其他產品,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隨著老套的行騙手法被不斷曝光,推銷者為了達到迷惑的目的必然會不斷變換手法。比如,電話行銷騙局已經從直接的推銷保健品、保險、貸款、高息理財發展到老年證更新、組織低價遊等形式,讓人防不勝防,成了專門針對老人的“城市牛皮癬”。

行騙套路更新,如何避免老人們受此危害,的確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如果對老年人的保護,能像騙子那樣“攻心為上”,給予更多的心理關愛和行動洞察,甫一開始就共同構築防線,則可減少老人們被騙的機率。老年人上當受騙和財產損失,媒體有諸多報導,輿論也反覆進行引導,但往往收效甚微,其間不少人被同一套路多次騙,完全被行騙者洗腦而成為“提款機”。出現此種情況,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家人和社會性關懷太少,讓騙子成了虛假的情感替代者。

如果設身處地地想想空巢老人們的處境,就不難理解為何老人們總會成為騙子的“狩獵”目標。某種意義上講,他們之所以願意被騙,不過是用錢去尋求一種虛幻卻能帶來短暫快樂的心理慰藉。2017年底,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攜手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歷時數月所做的《老年保健品消費調查報告》顯示,近七成老年人一年內購買過保健品,近四成子女認為父母有過非理性消費保健品行為。同時,老年人非理性消費保健品的比例與年齡、健康狀況、子女關係相關。重慶市一所中學曾對學生做了一項調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嗎?結果顯示,知道父母生日的隻佔一半,能記住手機電話的佔60.5%。

2017年3月6日,國務院公布《“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指出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佔總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齡老年人將增加到2900萬人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比之於“空巢青年”這一新概念,數量龐大的空巢老人,才是最需要關懷慰藉,免於被傷害的群體。對於成功概率極高的騙局,打擊、懲戒只是事後的補救方案,最理想的狀態是做到未雨綢繆,發現有騙局的苗頭時果斷采取乾預和製止措施,而不是等到老人們被騙之後才斥以不理性。

2013年7月1日起,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開始實施,“常回家看看”被寫入了法律。時下,社區養老、居家養老、互助養老、租房養老、賣房養老等模式也在不斷創新。但既有的模式,對老人的關愛與保護效率還有待提升,未能成為防騙的防火牆。共同構建防護網、保護牆,離不開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努力,尤其是要跳出“群體自悲”和“利己泛濫”的因素,避免用客觀因素掩蓋主觀原因——人人都在講保護與關愛,人人都在替空巢的狀態而開脫——從而使老年群體成為事實上“被遺落的群體”。

呵護就是解決需求,提供常態而有效的管道保障,有時候需要的僅僅是一個電話,一個問候,一次觀察。關心每個老人的精神需求,解決“為什麽願意被騙”的心理問題,才能避免“為什麽容易被騙”的循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