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虧損成癮 美團是不是“毒角獸”?

  來源:市界

  小米之後,美團成為年內即將登陸港交所的又一頭“獨角獸”。招股書披露,2017年美團點評經營收入達到339億,經調整後利潤淨額虧損28億元。最近三年,美團毛利率持續下滑,到2017年降至36%。

  作者丨甄祥晴 張洋

  編輯丨邢昀

  傳言已久的美團上市終於靴子落地,6月25日美團點評招股書在港交所披露。美團點評即將打開資本市場新大門,一路反阿里、戰攜程、鬥滴滴、收摩拜的美團創始人王興也迎來屬於自己的閃耀時刻。

  美團成立於2010年3月,最初只是一家團購網站,在“千團大戰”中殺出一條血路。2014年涉足外賣,2015年與大眾點評宣布合並,公司業務也逐步擴展到在線旅遊、網約車、共享單車等本地生活服務相關領域。

  千團大戰時,王興將美團的戰略總結為“T型戰略”,即團購業務是平台的橫線,貓眼電影、酒店、外賣等則是一條條深入垂直領域的豎線。

  如今T型戰略逐漸淡出舞台。王興在2017年表示,現在的美團是一家使命驅動的企業,而美團的使命就是“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

  外賣業務佔比達62%

  “吃得更好”顯然指目前營收在美團佔比最高的外賣業務。

  2017年美團點評收入達到339億元,同比增長161%。招股書披露,美團收入主要來源於三大業務:餐飲外賣;到店、酒店及旅遊;新業務與其他。其中,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收入呈現逐年下降趨勢;新業務仍在起步階段,近三年收入貢獻均較小。

  而餐飲外賣收入佔比逐年增高,成為目前收入的主要來源。2015、2016、2017年餐飲外賣收入分別為1.74億元、53億元、210.32億元,佔總收入的比重從2015年的4.3%,上升至2017年的62%。

  外賣領域已經業績領先,但美團並不滿足於讓用戶“吃得更好”,而是向著“生活更好”這一領域進軍。

  2017年2月,美團點評在南京上線計程車業務、4月上線民宿業務,7月投資並開出線下實體店“掌魚生鮮”,分別對標滴滴、途家、盒馬生鮮等公司。

  美團這種不設邊界、四處樹敵的做法備受質疑。對此,王興2017年6月接受《財經》採訪時曾表示,“美團點評不是一個競爭驅動的公司,”“我們偏向於足球式競爭,目的是把球踢進對方的門框裡,並不是為了把對方鏟倒。但是,為了把球踢進去得分,過程中需要過人、鏟球甚至假動作,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把球踢進對方門框也並不容易,尤其當競爭對手是同樣不缺錢、不缺資源的阿里、攜程、滴滴等公司。來自這些公司的強烈反擊,意味著美團要投入更多的資源。

  美團顯然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它在招股書中稱,“新服務品類,可能需要增加銷售及行銷費用,包括向消費者提供大量激勵或折扣。”

  擴張為先,虧損成癮

  “我們自成立起就產生虧損,未來我們可能會繼續產生較大虧損。”招股書中,美團講起自己的虧損十分直白。

  美團點評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分別錄得虧損105億元、58億元及190億元。若排除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經調整後虧損額分別縮小至59億元、53.5億元及28.5億元。

  為何虧損?美團在招股書中稱,服務產品組合影響經營業績,尤其是毛利率。雖然美團最成熟的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2017年的毛利率為88.3%,但作為收入貢獻最大的業務——餐飲外賣2017年毛利率僅為8.1%。2017年,公司整體毛利率一路下滑至36%。

毛利率低的另一面是成本太高。

  毛利率低的另一面是成本太高。

  美團目前仍然是一家銷售驅動的公司。截至今年4月30日,美團在全國共有4.67萬全職雇員,其中銷售、行銷及業務發展人員有2.85萬名,佔比為61%,這也側面解釋了為何美團行銷成本高居不下。2015年、2016年、2017年美團產生的銷售及行銷費用分別為71億元、83億元及109億元,該費用佔同期總收入的177.7%、64.2%及32.2%。

  同時,美團在研發上正在加大投入。研發開支由2015年的12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36億元。

  過往美團外賣業務的發展依賴騎手這類廉價勞動力,而上市前夕多地爆出美團騎手罷工的消息,原因均是配送費用過低。隨著廉價勞動力紅利漸漸吃緊,美團也被戴上一個“緊箍”,不得不另尋他法。

  2017年10月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中,美團表示40億美元的融資額中有很大一部分會投入到人工智能和無人配送上,將積極組建相應的原創性技術人才團隊。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王慧文曾公開表示,外賣是人工智能非常大的應用場景。

  美團似乎不在意虧損,甚至不懼繼續虧損。

  2018年3月27日,王興在飯否中比較美團與滴滴:“滴滴好像一貫喜歡這種‘以資本為中心’的玩法。美團還是要繼續堅持‘以客戶為中心’。”

  “以客戶為中心”就意味著,美團將繼續投入大量資金、資源來滿足商家與消費者的需求。對此,王慧文曾解釋說,“很多時候,虧損業務不一定是因為競爭而虧損,而是因為業務增速太快,決定了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

  美團在招股書中也稱,將計劃在可預見的未來大力投資擴大消費者及商家基礎,以及技術創新及研發能力以支持擴張。

  那麽,何時能實現盈利?美團在招股書中稱,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增加交易用戶的數目以及參與度、增加活躍商家的數目及加強變現、管理不同服務產品組合毛利以及經營杠杆節約成本的能力。

  過去三年,美團的用戶與商家數獲得了快速增長。招股書數據顯示,自2015年至2016 年,美團平台交易用戶人均每年交易筆數從10.4筆提升至12.9筆,2017年進一步提升至18.8筆;在線商家數量從2015年的約300萬增長至2017年的約550萬,同期活躍商家佔在線商家比例亦由2015年的66%增至2017年的80%。

  但是,隨著一二三線城市紅利消失,向更低線城鎮擴張的美團還將面臨更多未知的挑戰。

  無法保證摩拜盈利

  此次招股書中披露,美團以27億美元的價格,將摩拜單車收入囊中,然而這只是燒錢的開始。

  招股書數據顯示,美團的流動資產淨額, 從2017年12月31日的339億元減少至2018年4月30日的198億元,減少金額達141億元。流動資產淨額急劇減少的原因,是向摩拜股東支付現金以及業務運營投入。

  根據摩拜股東會通過的美團收購方案,美團以27億美元作價收購摩拜,包括65%現金和35%美團股票,此外美團承擔摩拜債務(5億-10億美元之間),管理團隊留任。其中,現金支付部分,約為114億元人民幣,對照上述資產淨額減少,可以得出在收購摩拜之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美團又大手筆投入支撐摩拜運營,繼續燒錢之路。

  股權支付部分,美團按面值每股0.00001美元發行1.68億股A-12系列優先股,由43家股東分享。騰訊在這筆交易中獲得美團6594.77萬股的股權,是摩拜股東中獲得最多股份的投資者。

  投入運營資金外,美團還調高了支付騰訊有關雲服務及技術服務的費用預算。招股書顯示,美團在 2017年已付╱應付騰訊有關雲服務及技術服務的費用總額達人民幣0.18億元,而2018年的年度上限預期為2億元,主要因為是美團收購了摩拜,而騰訊提供的服務是摩拜核心業務運營的一部分。

  美團亦對收購摩拜所產生的風險毫不避諱,招股書中稱:“摩拜單車自成立以來已產生虧損,我們無法保證摩拜或我們的整體業務在未來能獲得盈利。”

  摩拜的具體財務資訊,尚未並入美團本次公開的財務報表。招股書中表示,鑒於摩拜乃於 2018年4月收購,將需要更多時間編制綜合基礎的財務數據。

  不過,美團在招股書中透露,截至 2018年4月30日,摩拜在全球200個城市擁有超過2.32億注冊用戶和620萬輛單車。摩拜子公司遍及新加坡、荷蘭、日本、法國、德國、西班牙、澳大利亞、韓國、智利、馬來西亞、美國、墨西哥、以色列、意大利、英國、泰國等國。

  對於美團收購摩拜的原因,美團曾在內部信中稱,美團和摩拜簽署全資收購協定具有戰略意義。“作為創新的綠色出行解決方案,摩拜將是我們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摩拜單車是城市三公里出行最便捷的工具,將成為美團到店、到家、旅行場景的最佳連接,既為用戶提供更加完整的閉環消費體驗,也極大地豐富了用戶的消費場景。”

  估值故事不好講

  美團點評未在招股書中透露募集資金、發行量及發行價等資訊,但據此前彭博社報導,美團上市目標是以約600億美元的估值募集60億美元資金。

  招股書披露,王興持股11.4386%,美團聯合創始人穆榮均、王慧文分別持股2.5141%、0.7264%。若以600億美元估值計算,王興個人身價將高達68.6億美元,近446億元人民幣。

  美團最近一次融資是在2017年10月,估值300億美元。這意味著不到一年時間,美團估值實現了翻番。不少疑問接連而來。處在虧損中,並可能持續虧損的美團,如何贏得資本市場的信賴?在當前投資者悲觀情緒嚴重的情況下,沒有人再願意為高估值買單,美團如何在資本市場講好自己的故事?

  此前,頂著獨角獸光環上市的工業富聯A股上市僅收獲三個漲停,便迅速轉頭向下,5天市值蒸發了近1500億;小米創始人雷軍高調呼喊小米的估值是騰訊乘以蘋果,但如今傳出估值僅為539億美元至690億美元,與此前700億至1000億美元的市場預期相比縮水不少。

  而在最初對標對象Groupon市值連續縮水時,王興也開始不斷強調美團的對標對象是亞馬遜。今年3月接受矽谷科技新聞媒體The Information採訪時,王興曾表示,亞馬遜和淘寶都是實物電商平台,而美團是購買服務的電商平台,“哪種電商平台能夠擁有上百萬甚至數十億的交易呢?”

  但僅僅是與京東相比,美團目前的數據也相差甚遠。2017 年,美團平台上交易用戶數3.1億人,完成的交易筆數超過58 億,GMV(交易金額)約3570 億元。而京東在2017年的GMV近1.3兆元,營業收入為3623億元。

  截至6月22日收盤,京東總市值為582億美元。數據差距如此之大,美團如何撐起近於京東的600億美元估值?

  長期關注美團點評的億歐創始人黃淵普6月22日評價道,“綜合起來看,美團點評說的是一個生活服務領域的阿里的故事。就看你相不相信美團點評有機會成為下一個阿里?如果相信,美團點評有機會成為一家幾千億美元的公司;退一步,你相不相信美團點評可以超過京東?如果相信,美團點評就能成為一家大幾百億美元的公司。”

  那麽,投資者們是否相信美團將成為生活服務領域裡的又一個阿里,美團要怎麽去講這個故事?這將成為美團在資本市場中最大的挑戰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