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馬化騰為什麽說騰訊是“助手”

文|朱曉培

在寧波,有一個服裝小鎮,聚集了1000多家小企業和80000人。因為化纖材料原本就是易燃物質,服裝製衣廠的火災隱患一直居高不下。當地消防部門做了一個火災預警系統,在小鎮的各處部署了煙霧傳感器,通過窄帶遠程網絡實時傳送數據,在第一時間就能收到火災預警。據統計,2018年一個春節,他們就幫當地排除了79起火災隱患。

在廣州,政府2018年的一個首要任務是建設“數字廣東”。最近,他們推了一個微信小程式“粵省事”,可以一站式辦理包括社保、公積金、行車執照、稅務、民政在內的100多項民生服務。

從安全到民生,看起來沒有直接的相關性。但在這些項目的背後,有同一個身影:騰訊。

今天的騰訊,已經不再是當年的那個隻關心社交的企鵝QQ,也不是只有王者榮耀的遊戲廠商。從微信公眾號、小程式,到騰訊雲,它鏈接著中國最廣大的移動互聯網用戶,並要承擔起服務這些用戶的責任。

“騰訊多年來一直專注於做連接,我們希望能夠連接人與人、人與物以及人與服務,在雲時代它分別對應著我剛才提到的人聯網、物聯網和智聯網。”騰訊董事長兼CEO馬化騰在騰訊雲+未來峰會上表示,騰訊要成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而成為助手的基礎,是騰訊的雲計算和大數據能力。

一朵奔跑的“雲”

回到7年前,馬化騰想不到雲計算會在今天發揮如此廣泛的作用。

2010中國IT領袖峰會上,馬化騰、馬雲、李彥巨集第一次談論雲計算,李彥巨集表示雲計算其實就是新瓶裝舊酒,沒有新東西。而馬化騰認為雲計算是一個技術性比較超前的概念,未來雲計算擁有很大的想象太空,但還為時過早,也許要過一百年才確實有可能。

科技的發展速度總是超出人們的預期。僅僅7年的時間,雲計算已經成為常態。亞馬遜、微軟、谷歌、IBM、阿里、騰訊、百度等國內外科技巨頭,已紛紛把雲計算業務視為重要戰略方向。

騰訊研究院聯合騰訊雲最新發布的《用雲量與數字經濟發展報告》,測算了全國的351個城市的用雲量的數據,發現我國政務服務的用雲量的增長比去年高達10倍,傳統行業用雲量也有一個高達3倍的增速。而且,傳統行業的用雲量每增加一個點,它對應的數字經濟增加的比例大概是0.5%。

雲計算和大數據服務,已經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提到,廣汽目前的生產效率達到總裝每台車57秒,擁有13條生產線,也就是說一分鐘可以做12台車,靠的就是智能製造。“現在進口車和國產車基本上沒有質的區別,應用的工具、研發的工具,通過大數據、雲計算完全可以實現數字化的設計、數字化的製造,接下來我們要數字化的產品,形成數字化的服務。”

過去,汽車底盤的設計沒有兩三年的研發,不經過各種安全性的測試是不可能研發出來的。但未來,通過大數據、數字化進行仿真人工智能來模擬物理世界的運行規律,可以在雲端、在很短的時間內模擬多次的物理現實中的碰撞、加速等等大大的提升研發的效率。“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大數據、AI、雲在實踐中最典型的工業的案例,這一點還剛剛在起步。”馬化騰說。

而作為廣汽集團的雲計算合作夥伴,騰訊雲旗下的超級大腦已經落地了城市、工業、零售、醫療和金融五大行業解決方案。而城市超級大腦就包括交通、教育、旅遊、安防、政務、園區等領域。騰訊財報顯示, 2018年第一季度,雲計算服務方面,同比增長超100%。

一切都隨著發展而變化。“在商業社會中的各行業對雲的擁抱、對數字化的轉型,我覺得經過幾年的發展,開始是作為一個新生事物,還在探討,現在大家已經變成共識,看誰跑得更快。”馬化騰說,從原來的服務產業進入到工業互聯網,騰訊看到工業、製造業也在積極地擁抱雲服務,而且趨勢非常明顯。

一個新目標

2016年,有貨把IDC全部撤掉,搬到了騰訊雲上,借助騰訊雲EMR彈性收縮的能力,為他們大幅度降低了伺服器的成本。

有貨原來有接近400台左右的伺服器,搬到了騰訊雲之後,用騰訊雲彈性伸縮的能力,日常使用的伺服器下降到不足100台。“這對我們整個伺服器成本的下降是非常大的。”有貨CTO季鵬說。

三四年前,互聯網科技企業喜歡把這稱作“賦能”。但馬化騰認為,賦能這個詞還是有點霸道,“我們的定位應該更加準確地描述為‘助手’,就是‘幫一把’。”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主要基因,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的基因有本質的不同,做電商與做社交也有本質的不同。而這些基因決定了行業的特點和做事方式。

以銀行為例子,銀行強調穩定性和安全性,它把九成九的功力都發在那兒,而互聯網金融的特點是靈活性、適應性,強調客戶體驗。

中國銀行副行長張青松提到,傳統的商業銀行,會把安全性和監管的合規性放在中心,因此它們的服務路線是以IBM主機為主要組成部分的集中式架構。這樣做的結果是,可以保證讓客戶放心,但因為有時候流程太長,要求太瑣碎,而不能保證讓客戶滿意。而以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大多基於客戶極致體驗做產品、做服務,結果就是“客戶非常開心,但是監管者有時候不放心。” 

張青松表示,雖然銀行們也清楚互聯網企業的分布式架構,彈性和觸發性更好,但作為關係社會民生的大企業,沒法放棄自己的根本,還必須保證自己的安全性、監管合規性。

“很多傳統行業的龍頭其實並不一定特別認同(賦能)這個詞,他覺得它是+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去+它。”馬化騰說,騰訊慢慢意識到的確是這樣的,一個領域,比如工業的汽車領域,到底是互聯網技術去顛覆它,還是工業去掌握互聯網技術,最終螺旋迭代自提升?“我覺得是後者。”每個產業自身技術非常深,有先發優勢。

與金融業、汽車產業等傳統行業的合作越深入,騰訊越覺得,助手的定位,更加符合現狀,也符合未來,因此,馬化騰提出了“一三五七”的新定位。兩個月前,在2018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上表示,馬化騰第一次提到騰訊給自己的新定位,“一三五七”,即一個目標三種角色五大領域七大工具。其中的一個目標就是,騰訊要做數字化助手。

“各行各業在未來的數字化轉型中,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的轉型更新,才是真正的轉型更新。”馬化騰說,“我們並不是搶別人的飯碗,反而給它更好更新的工具,讓他們能做得更好,這裡面有大量的新的創業機會。”

競合格局下的定位

今天(5月30日),騰訊的市值已經超過3.82兆港元。作為互聯網企業眾的巨頭,一舉一動都會影響整個業界。

體量越大,責任越大,壓力也越大。今天的騰訊,必須要時時刻刻接受著來自外界的挑剔的眼光。

馬化騰坦言,八年前騰訊沒有開放之前,是帝國的心態,什麽都是自己控制,不跟別人合作。但開放之後,改變了思路,走生態的模式。“這個生態也不是說我就是根,別人都是枝葉,我控制別人,這不是生態,這只是一棵大樹,我們講的生態是一片森林。” 

但即使在同一個生態裡,有競爭,也有合作。可以說,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競合格局將成為常態。

知乎合夥人、高級副總裁李大海說,競合以後是一個常態,有競爭也有合作,競爭很好理解,用戶的需求是排他的,用了谷歌可能就不會用百度。但在資源這一側,大部分是合作的,騰訊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騰訊基於自己用戶需求,把基礎架構給做出來,複用孵化出來的騰訊雲可以給知乎這樣的企業帶來很大的價值。“我們不需要去重複製造輪子,只需要把我們的精力更集中的用在用戶需求上,這是雙贏的狀態。” 李大海說。

但李大海同時表示,他們希望獲得更多開箱即用的AI工具箱,越多越好,可以拿這些工具箱針對自己的用戶場景來解決自己的問題。而且希望用更穩妥和安全的方式能夠去達到一些用戶數據的交換。

派派聯合創始人兼COO王耿建議,騰訊雲可以考慮一下開源,為更多的企業使用。“我們是做社交,騰訊本身也是社交,未來一定是競合的關係”,但是,派派的市場和騰訊相比要小很多,派派是做精做透,騰訊是更廣。“希望騰訊給我們提供一些脫敏之後的用戶畫像,這對我們運營上有一些更好的指導意義,我們使用騰訊的天禦系統,我們產品有一個比較大的可以獲取現金紅包,如果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是沒有辦法做到這件事情的,因為我們沒有龐大的用戶資料,騰訊這邊有,從更顆粒化上面提供給我們的企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