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韓國作業系統往事:三星一己之力布局Tizen 對抗谷歌和蘋果

編者按:近日,隨著華為鴻蒙作業系統逐漸浮出水面,“作業系統”再一次成為全民議論的熱點。其他國家的作業系統水準究竟如何?中國該學些什麽?騰訊科技從即日發起“作業系統”系列策劃。第三期:《韓國自研系統的陳年往事》。

來源:五矩研究社、作者:石頭。本文首發騰訊科技,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韓國是一個神奇的國家,五十年前他們和我們一樣一窮二白,五十年後韓國卻依靠蠶食日本的高科技市場,一躍成為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奇跡標杆。

而在韓國崛起後,脆弱的民族自尊心,雖然讓他們有了芯片,做了系統,拍了電影還造了三星。

但卻也因霸佔中國和日本文化的《起源論》,而成為了一個拿著高科技的小家子氣國家。

韓國的性格很自立也很謹小慎微。

比如早在DOS系統出現時,一心引進國外技術的韓國卻並不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這一系統,而是自己組了一個小團隊,以安全的名義搞出了一個DOS系統的複製版K-DOS。

要知道,上世紀70年代,韓國還是一個一窮二白的亞洲小國,不僅經濟上不去,還需要美國的常年援助,但卻在系統上顯得格外有“骨氣”。

而這個國家關於自研系統的故事,要從韓國的經濟崛起說起。

韓國的科技和系統起源

早年的韓國意識到電子技術的重要性後,成立了專門機構,為韓國政府和高校提供科技信息服務,並以“引進”的方式,培養了自己早年的人才基礎。

其中,1969年1月13日,李秉喆親自帶兵,創辦了三星電子。

據公開資料顯示,美國早在70年代就注意到了日本半導體產業的崛起,所以為了製約日本,就在日本門前用自家技術扶植了韓國的半導體產業,而三星就是當年美國扶植韓國的最大受益者。

1985年,隨著日本提出TRON系統的構想,美國開始對日本產生了忌憚心理。

於是隨著美國和日本在《廣場協議》和《超級301法案》上的交惡,韓國和三星終於等來了走向發達國家梯隊的契機。

韓國的逆襲有很多原因。

而回顧整個逆襲史來看,韓國在記憶體芯片的絕對地位,完全是由美國對日本的恐懼下,額外寵出來的怪胎。

其中1989年12月,隨著日本經濟崩盤,到1992年時,三星就已經憑借64M DRAM芯片成為當時記憶體芯片的龍頭企業。

1990年,三星在半導體產業崛起後,曾一度面臨美國發起的反傾銷訴訟。

危急時刻,三星掌門人李健熙利用美國對日本尚未消除的恐懼,派人遊說克林頓政府說:

“如果三星無法正常製造芯片,日本企業佔據市場的趨勢將更加明顯,競爭者的減少將進一步抬高美國企業購入芯片的價格,對於美國企業將更加不利。”

於是,美國人僅向三星收取了0.74%的反傾銷稅,而對日本則最高收取100%反傾銷稅。

雖然韓國人富裕了,但作為一個半島小國以及一個吃了日本市場的暴發戶,卻始終難改節儉本性。

2000年後,因為韓國的經濟體制已經和國際市場完全進行了對接,於是本就過慣了窮日子,有些吝嗇的韓國人,面開始為windows系統的正版高額售價發起了愁。

其中,2019年5月,微軟宣布停止windows7的安全服務後,面對windows10高達119美元到199美元的售價,韓國政府直接表態:“如果免費的linux足夠穩定,我們將棄用windows”。

因為據估算,如果韓國購買新PC遷移到linux平台,只需要花費約6.55億美元,而如果繼續為windows正版系統買單,其中的費用將是遷移至linux平台的數倍以上。

所以,習慣了精打細算的韓國人,早在許多年前的K-DOS開始,就已經著手準備PC系統的備用方案,只是這個方案的推動並不如“吃下日本產業”般輕鬆。

因為,系統的生意一直都是美國的最大禁忌。

系統進軍的失利

根據五矩研究社得到的公開資料顯示:

韓國的第一個自研系統並非三星在2012年以後名義上主導的Tizen,而是2009年由韓國TmaxCore公司耗時四年研發Tmax Window。

和Tizen表面由三星領導,背後是英特爾和linux基金會支持不同,Tmax Window是韓國真正自己主導並研發的新系統。

該系統在2009年7月7日發布,因為在Tmax Window發布時,TmaxCore公司打出了兼容Windows的口號,所以發布會當天有上萬名來自不同身份的人一起見證了這場“可能改變世界”的發布會。

據TmaxCore公司發布的官方說辭, Tmax Windows系統的特點將包括六大特點:

1、與微軟Windows及Office程序高度兼容;

2、利用Micro kernel保證穩定性;

3、程序移植性高,支持各種作業系統上運行的程序;

4、內置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5、可根據企業及用戶需求定製安全設置;

6、為用戶提供熟悉的操作界面。

並且,TmaxCore公司還為Tmax Windows系統制定了一個正版windows 0.5折的價格。

按照7月7日,TmaxCore公司宣布的進度,發布會召開時, Tmax Windows系統正在與硬體廠商進行適配測試,而待到10月份將發布一個免費測試版,11月份該產品將正式上市。

但詭異的地方在於,五矩研究社通過中文和英文的反覆搜索,在谷歌的已知數據中,關於該系統的後續消息全部為零,宛如人間蒸發。

而TmaxCore公司也在事後對該系統的所有質疑,完全保持沉默。

PC系統的實驗失敗了,三年後三星接手了TmaxCore公司的大旗,在2012年推出了以自己名義主導的新系統Tizen。

Tizen系統的前身是由英特爾和Linux基金會,以取代2005年諾基亞MeeGo系統的一個升級版替代品。該系統由技術指導小組(TSG)管理。

參與開發的廠商有英特爾、富士通、華為、NEC、KT(韓國通信)、NTT DoCoMo、Orange、Panasonic、SK、Sprint和Vodafone等企業,而三星只是其中一家。

當年,在英特爾的主導下,LiMo基金會還曾更名為Tizen協會以推動Tizen系統普及。

眼看背後有了來自美國的靠山和盟友,於是2012年1月初,三星開始放手嘗試,並將當時三星正在開發的一個智能手機平台Bada融合到了Tizen系統中,由此率先推出了Tizen系統1.0版本,代號彩雀。

2012年到2019年,在Tizen系統彩雀版本之後,三星曾先後對Tizen系統推出過玉蘭和油桃等多個版本的大更新和小升級,但基於Tizen只是取代諾基亞老系統的最初使命,三星的Tizen系統的手機也僅僅隻推出過不足5款Z型號機型,而且這些手機都是針對印度等市場的入門級機型。

2014年,隨著安卓和IOS在智能機市場的絕對領先,Tizen系統發起成員之一的日本運營商NTT DoCoMo表示:“沒有能力同時支持三款作業系統,並正式退出了Tizen聯盟”。

事後不久,三星新興平台業務副總裁Mihai Pohontu表示,搭載Tizen的Z系列只是在印度市場售賣低端機的一種方式,三星未來的高端機仍然會使用Android系統。

2015年以後,三星基本放棄了Tizen系統在手機的應用,而是直接掉頭將Tizen的場景直接用於相機、智能手錶、智能電視、媒體播放機、機頂盒、和智能家庭(包括空調系統、冰箱、照明控制等)等市場,並試圖在物聯網方向佔據先機。

而在三星對Tizen這些年的盡心投入後,根據Tizen官網介紹,目前Tizen的應用場景多達20多個,在智能手錶市場更是僅次於蘋果的watch OS,高於谷歌的wear OS。

所以,Tizen的存在,雖然沒有免除韓國繼續為微軟付費的事實,但至少讓韓國人說起來,我們有個自己的系統。

而能說這句話的人,目前除了美國,怕是再難找出幾個國家的名字。大概,也算了了韓國人在“系統上”的一樁“給美國上稅”的心事。

韓國科技的真相

據最新的公開資料顯示:韓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國際匯率計算在世界排名第15,按相對購買力指標計算世界排名第12。

而推動韓國經濟奇跡的產業,除卻電影、音樂和電視劇等文化內容外,科技領域主要包括記憶體、液晶顯示器以及以三星為首的手機生產。

然而記憶體的真相我們已經從上述陳述中了解,源於美國偏袒下日本的“被迫退讓”。

我們所不知道的另一個事實是:韓國的OLED產業一樣來自日本。

據五矩研究社此前的文章中介紹:OLED螢幕的生產需要蒸鍍機的支持,而目前,全球可以生產高端屏的蒸鍍機的生產商隻來自於日本的Canon Tokki公司。

Tokki蒸鍍機 圖片來自51touch

全球有且只有Canon Tokki公司的蒸鍍機,能把蒸鍍誤差控制在5微米以內。

1989年,日本經濟泡沫破沒後,Tokki公司瀕臨破產,而那時,是三星給到了okki公司最關鍵的救命訂單。之後Tokki公司,被佳能收入旗下成為了Canon Tokki。

基於這段友情經歷,在過去幾年Tokki公司生產的高端蒸鍍機產品,基本全部給到了韓國三星。正因如此,三星才能在全球各地,四處建設OLED生產線,並在今天直接拿下了手機OLED螢幕市場93.3%的佔有率。

失去蒸鍍機,一切的布局都將無從談起。

而在二十年前,這些為韓國賺的盆滿缽滿的產業都屬於日本。

事實上,對於螢幕生產而言,日本的技術和科研能力都不弱於韓國,但1989年12月12日的災難過後,面對韓國技術的連連突破,日本當時最大的矛盾卻不是防止韓國的超越,而是盡快通過自我調節恢復經濟元氣。

待到日本經濟恢復精力後,韓國的技術和產業布局,也早已走到了日本的前面。

想來,這幾年的日本也通過反思,學會了不少韓國的處世之道,1989年以後,日本的經濟政策一直求穩,搞起了動漫、發展了色情,再難看到當初用科技力量“挑戰美國”時張牙舞爪的樣子。

如果,當年的日本沒有失敗,怕是韓國依然還是一個發展中的小國家,而今天的日本,其經濟體量應是韓國加日本之和的2倍更多。

因為,那時的日本失去的不僅僅只有記憶體和螢幕這種配套產品,而是失去了今天在互聯網標準話語權上的所有聲音。

畢竟,世界互聯網的中心,差一點就從美國變成了日本,我們所熟知的是日版谷歌、日版微軟和日版蘋果。

國家與國家的往事,參雜了太多的太多的巧合和變量,而五矩研究社能為大家看到的,也只是一個霸權大叔,教訓“熊孩子”偏袒“乖孩子”的片面故事。

畢竟,歷史車輪下的博弈,無論是5100萬人的韓國,還是1.23億人的日本。

沒有哪個人會甘心被踩在歷史車輪的“腳下”,而其中的無力、抗爭與細節,這場1.7億人口命運的變局中,怕是任誰都“說不清、道不明”。

往期回顧

日本作業系統30年往事:最終還是倒在了美國的恐嚇大棒之下

印度KaiOS神話般增長,華為“鴻蒙”可以借鑒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