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神探,神醫,還是仁相?這顆大腦讓唐朝多活200年

看了這麽久假的狄仁傑,這次還你一個真的。

說起神探,西方當屬英倫的福爾摩斯,東方的代表,則是大唐的狄仁傑。

福爾摩斯是虛構人物,但歷史上還真有一個狄仁傑。而且狄仁傑在全世界的名氣,遠遠超過我們更熟悉的包青天,成了中國神探的代表。

說起來,這一切要歸功於一個外國人。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駐重慶的荷蘭外交官高羅佩,偶然間翻到一本古典小說《狄公案》,對狄仁傑機智破案的故事大為折服,瞬間深深著迷。

這位外交官,其實也是名漢學家,研究中國的春宮畫,寫了本《秘戲圖考》,研究中國古代性文化,寫了本《中國古代房內考》。

而這一次,他決定動手把《狄公案》翻譯成英語,嫌翻譯原文不過癮,自己還編寫了很多新故事,湊成一套名為《大唐狄公案》的系列偵探小說,一時間風行海外。

從此以後,Judge Dee(狄法官),就成了西方世界家喻戶曉的中國神探。

然而很可惜,真實歷史上的狄仁傑,是書癡、是神醫、是能臣、是義士、是聰明人,有著大唐最性感的頭腦,但他從來就不是什麽神探。

歷史沒有誤會狄仁傑,誤會他的,一直是芸芸眾生、普羅大眾。

書癡狄仁傑

狄仁傑小時候,就已經有了神童之名。他的聰明,不僅因為家族的良好基因,更因為他刻苦努力,從小就癡迷於書籍,讀起書來廢寢忘食、心無旁騖。

有一次,狄府發生一起命案,狄家門客被離奇殺害。縣吏前來調查,左鄰右舍都跑過來,把命案現場圍得水泄不通,一個個爭著向縣吏提供線索,鬧鬧嚷嚷的。

唯獨少年狄仁傑,一個人捧著一卷書,在半開著窗子的書房裡,正看得入迷。

縣吏上前盤問,狄仁傑理都不理,完全就當沒聽見,氣得縣吏猛拍窗戶,大叫:“你聾了嗎?問你話呢!”

狄仁傑這才慢慢抬起頭來,一張稚氣的臉上,寫著滿臉不高興,怒斥道:“你吵什麽吵?!沒看見我正和古代的聖賢,進行心靈對話嗎?我沒工夫和你們這些凡夫俗子說話!”

一席話頂得縣吏目瞪口呆,半晌說不出話來。從此,狄仁傑“書癡神童”的名聲,傳遍鄉裡。

少年時的狄仁傑,涉獵廣博,博聞強記,經史子集無有不讀,醫卜星相無有不知,乃至兵法、農學、釋老之書,均有鑽研。

高僧海濤法師曾見過狄仁傑,仔細看了他的面相,也不免大驚:“這孩子日後一定能位極人臣,百姓有幸,蒼生有幸!不過可惜我年紀大了,看不到了。”

也正如海濤法師所料,狄仁傑終將成為大唐一代名臣。

畢竟世界只會虧待投機取巧的人,但從來不會虧待用心下工夫的人。

神醫狄仁傑

狄仁傑不是神探,但歷史記載,他可算得上是妥妥的神醫。

狄仁傑有一次趕赴京城,路過華州街市,馬上遙望見人群密密麻麻聚集在一起,正嚷著看熱鬧。

走近了些,發現人群之中立著一支長杆,杆上掛著個牌子,上面寫道:能療此兒,酬絹千匹。

狄仁傑翻身下馬,擠進人群,發現一華服少年,正奄奄一息,躺在招牌下面。這少年鼻子上長了個大瘤子,大如拳頭。只要一碰到瘤子,少年就會刺骨劇痛,雙目翻白,呼吸困難。

少年父母帶著他四處尋醫問藥,依然無人可治,被各路名醫拒之門外,無奈之下,只能在集市中向眾人求助。

狄仁傑見無人出列,又見少年病情危重,不能見死不救,便朗聲上前:“我能救這孩子。”

狄仁傑讓少年父母扶穩了他,取出一根三寸長鋼針,輕輕扎入少年後腦穴位,片刻之後,將針拔出,瘤子竟然自行脫落。

少年父母喜極而泣,倒頭便拜,讓人拉了千匹絹,堆放在狄仁傑身邊,堅持要讓他收下。

狄仁傑笑道:“我只是擔心這孩子有生命危險,隨便處理一下,不必如此。何況,我也不是靠行醫謀生的。”說罷,擠出人群,翻身上馬,徑直而去。

古人雲:“不為良相,便為良醫。”良相治國,良醫治人,都是造福百姓的大事業,非有大境界者不能為之。

狄仁傑既滿懷醫者的仁心,又不計較個人名利,境界不可謂不大。他當然是良相的料子。

能臣狄仁傑

狄仁傑之所以被誤認為是“神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在大理寺乾過。但和電視劇電影裡不一樣,大理寺不是刑警大隊,是審判機構,類似於現在的最高法院。

所以,狄仁傑是法官,隻負責審案子,現場勘查、調查取證、抓捕犯罪嫌疑人,狄仁傑他是不管的。

而且他審判的案子,多半也是兄弟爭產、寡婦改嫁之類的民事糾紛,雜事破事一大堆,一般人去審,可能頭都要爆炸了。

狄仁傑入職大理寺一年後,大理寺的績效報告,呈到了宰相劉仁軌那裡。

劉仁軌仔細審查報告,一看驚呆了,資歷這麽淺的狄仁傑,竟然被評為“中上考”,位列第四,幾乎沒有新人能得到這麽高的評價。

劉仁軌大怒,以為這裡面肯定有腐敗,趕緊把狄仁傑的頂頭上司大理寺卿找來,要求他重新評估。

但大理寺卿匯報說:大理寺歷年舊案堆積如山,狄仁傑一上任,就加班加點工作,一年之內審結了一萬七千人的案子!而且沒有人喊冤說不公!

劉仁軌聽罷匯報,大喜過望,親自提筆,將狄仁傑列為“上下考”,提到了第三。

但狄仁傑的才華,不僅僅在審案上面。

狄仁傑外交、軍事、內政,哪一點都是天賦滿滿啊。在唐高宗、武則天統治時期,除了偶有挫折,總體上仕途順風順水,最後還做到了宰相的位置。

想起大唐有很多落魄詩人,都喜歡抱怨自己“懷才不遇”,總覺得自己是經天緯地的奇才,是官場黑暗腐敗,才導致他鬱鬱不得志。

但狄仁傑的故事告訴你,是金子永遠不會被埋沒,能被埋沒的,可能只是爛石頭,表面貼著一丁點金箔。

義士狄仁傑

說起古代官場的高官,很多人想到的,要麽是腦滿腸肥的人精,要麽是工於心計的野心家,無論哪一種,都和仗義這個詞,沾不上邊。

但狄仁傑,卻是個仗義人,也是勾心鬥角的官場裡,一股難得的清流。

在並州當法曹入伍的時候,狄仁傑有個同僚叫鄭崇質。鄭崇質母親年事已高,行動不便,還經常生病,生活起居都需要人照顧。

狄仁傑知道以後,二話不說,主動幫鄭崇質承擔起大部分工作,好讓他有時間多陪母親。

幾年之後,朝廷下令,讓鄭崇質出使西域。這一下可難倒了鄭崇質,不去吧,抗命不遵,這是殺頭之罪;去吧,家中老母沒人照顧,一去就是一年半載,家中老母只有活活餓死的份。

何況西域既有流沙猛獸、又有胡族土匪,出使西域,往往凶多吉少。

正在犯難之際,狄仁傑竟然跑到長官那裡,主動請纓代鄭崇質出使西域。如此義舉,連長官都感動得熱淚盈眶,連說:“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武則天曾經濫用酷吏。酷吏殺人上癮,到處誣陷忠良謀反,總想搞點大新聞,在武則天面前做做政績,好邀功請賞。

很不幸,狄仁傑就被誣陷過,還下了監獄,被酷吏拷打得死去活來。

酷吏對狄仁傑說:“如果你想免除死罪,這裡有一條路可供你選。只要你肯攀連楊執柔,不僅能免死,出獄後說不定還能升官。”

狄仁傑問:“怎麽攀連他?”

酷吏點撥他說:“你在禮部的時候,當時他也在禮部,明白嗎?”

狄仁傑大怒:“皇天后土在上,你竟然讓我狄仁傑做這種卑鄙的事!”說完,以頭撞柱,血流滿面,嚇得酷吏趕緊開溜。

如果說能力,是他安身立命的資本,那麽仗義,會讓他名揚千古、傳之不朽。

中國古代歷史上,能人多如狗,賢臣滿地走,但能力和道德都這麽突出的人,就屈指可數了。他狄仁傑恰巧就算一個。

聰明人狄仁傑

武則天掌握了朝政大權,最後竟然踢開兩個兒子,自己登基,當上了女皇帝。一個女人當皇帝,這在當時,可是破天荒的事。

多少腦袋迂腐的官員,不懂得變通,明裡暗裡硬要反對,當然免不了人頭落地,朝堂一下子血流成河。

狄仁傑很聰明,他明白兩件事:第一,武則天對老百姓很好,反對她鬧起內亂,受苦的還是百姓;第二,她百年之後,只要把皇位傳給她兒子,這天下還是李唐的江山。

所以,反對武則天,沒必要。他準備曲線救國,救下李唐江山。

狄仁傑悶頭為武則天做事,越來越受她信任。她尊稱狄仁傑為“國老”,她對其他大臣都特別嚴厲,在位期間辣手殺掉14位宰相,還流放了9個,唯獨對狄仁傑,非常寬厚。

有一次,狄仁傑隨武則天一同出遊,忽然間,狄仁傑的馬受到驚嚇,向前狂奔起來。武則天趕緊吩咐太子:“快去把狄國老的馬追回來!”

於是,享受到太子牽馬待遇的人,只有狄仁傑一人。

狄仁傑覲見武則天,武則天也不讓他下拜,還說:“看到國老下拜,朕的身子也會痛。”特許狄仁傑不必跪拜。

有好事者傳言狄仁傑和武則天,有男女之間的曖昧。畢竟武則天的男寵張氏兄弟,有著大唐最性感的肉體,而狄仁傑有著大唐最性感的頭腦。

二人男女之間的曖昧,或許有,但史料缺乏,無從考證。

武則天一生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坐上寶座時,已經是孤家寡人,身邊從沒有一個知心朋友。但好歹狄仁傑,還算得上她的半個朋友。

既然是朋友,那麽狄仁傑說的話,就越來越起作用。

武則天晚年一度想立武家侄子當皇儲,詢問狄仁傑的意見。狄仁傑說:“姑侄之間,固然親近,但和母子情比起來,恐怕還是要疏遠一點。

陛下為何相信侄子,卻不相信自己的兒子?”

這一席話,說動了武則天,不再考慮傳位武家人。李唐江山因為狄仁傑,又多延續了兩百年。

狄仁傑的救唐計劃,就此圓滿成功。

林語堂曾評價狄仁傑說:“他的冷靜,他的耐性,他的智慧,他的眼光,都不弱於武後。他正是武後的克星。”

如果說武則天是大唐最聰明的女人,那麽狄仁傑,就是大唐最聰明的男人。

狄仁傑的形象,演變到如今,已經有很多個版本。

有時候,他是胖胖的中老年人,運籌帷幄,神機妙算,經常問身邊的李元芳:“元芳,你怎麽看?”

有時候,他是意氣風發的大帥哥,飛簷走壁,武功高強,還經常要上天鏟除禍害,下海打打水怪。

雖然和歷史上的形象相去甚遠,但即便被當做“神探狄仁傑”,被大眾記得,被百姓喜愛,又何嘗不可?

歷史上的王侯將相都化成了塵土,變成一個個陌生名字,永遠沉睡在史籍之中。唯有狄仁傑,憑著千年不褪色的人格魅力,還活躍在熒屏影院之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