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聯手馬斯克和貝佐斯,NASA 的登月計劃再進一步

上一代見證過人類登月的人已經等待了快五十年了,我們這一代人能在五年後看到人類再邁一大步嗎?

「Restore NASA Great Again!」美國總統川普在 5 月 14 日在推特上宣布,將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額外再撥款 16 億美元,以助力人類探索月球和火星。此前,川普給登月計劃的預算是 210 億美元。

川普宣布將再增撥 16 億美元給 NASA | 川普推特截圖

相應的,川普的要求是,NASA 要在 2024 年「送一位美國女宇航員和美國男宇航員登陸月球」,到 2028 年,他希望 NASA 可以實現持續性的載人登月。

當地時間 5 月 13 日下午 7 點,NASA 在媒體電話會議上表示,2020 年財政新預算修正案已經頒布,以更好地支持 2024 年 NASA 的載人登月計劃。隨後,NASA 也發推特表示,將建立可持續的航天基礎設施,去探索火星以及更遙遠的星際。

NASA 宣布#Moon2024 計劃 | NASA 推特截圖

NASA 以阿波羅的孿生姐姐,月亮女神阿爾忒彌斯(Artemis)的名字命名了登月重啟計劃,而這次計劃的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就是讓第一位女宇航員登上月球表面。

NASA 宣布 Artemis 計劃 | NASA 推特截圖

重啟探月之旅

重啟美國的航天探索工程,是川普競選的承諾之一。2017 年 6 月 30 日,川普簽發一項行政令,重新組建了「國家航天委員會」,該委員會於 10 月 5 日召開了首次會議。在當時,NASA 發布聲明稱,太空探索的工作將在 2019 財年預算申請中有所體現。

2017 年 12 月 11 日,川普在白宮簽署了《太空政策 1 號指示》(Space Policy Directive 1)的行政命令,指示 NASA 需要推行有創新性又可持續的太空探索計劃,專注在太空探索領域而非對地球的研究,同時宣布美國宇航員將重返月球,並在之後前往火星。而這個日子選得也十分具有紀念性,四十五年前的這一天,是上一次人類踏上月球表面的日子。

不到一年,在 2018 年 9 月,NASA 發布了詳盡的「國家太空探索運動」(National Space Exploration Campaign)企劃(http://t.cn/E9YgLTj),在企劃中,NASA 分列了五項太空戰略目標並給出了預期實現的時間線。

NASA《國家太空探索運動》企劃案 | NASA 官網截圖

美國在低地球軌道上的太空飛行活動,將轉化為 NASA 和新興的私有商業太空探索公司的合作。

引領支持發展月球表面作業的能力,開展地月空間任務。

調動機器人,發掘和研究月球資源。

發展出宇航員在地月間進行持續探索和資源利用的能力。

展示出人類有能力執行火星以及其他行星任務的能力。

接下來是資金的支持。據 NASA 給出的預算修正案,增撥的 16 億美元將具體到幾個項目上。包括 6.89 億美元投資在人類月球著陸系統;6.51 億美元投資在太空發射系統,包括購買「獵戶座」火箭和太空飛船;1.32 億美元投資在外星資源勘探系統;還有 9000 萬美元給到科學研究上。

如果川普能夠連任,這次大手筆重啟的登月計劃將能在他第二個任期的最後一年(2024 年)完成。在此之前,無論是小布什還是奧巴馬,都曾提出過太空探索計劃,但總是流於一紙空文,最重要的原因是無資金也無計劃。這次 NASA 給出的詳盡計劃中,有一條最具前瞻性和發展性,那就是和私有商業太空探索公司的合作。

從「國營」,到「合營」

NASA 在公布了 Artemis 計劃後,很快宣布將於 11 家私人公司合作,其中包括埃隆·馬斯克創立的 SpaceX、貝索斯擔任 CEO 的 Blue Origin、波音、洛克希德等公司。

NASA 將為此項目出資 4550 萬美元,而這些公司則作為「乙方」將為 NASA 提供原型機和其他實際應用產品。根據 NASA 的設想,這些私人公司要做概念研究和原型機的開發,最終可以拿出讓宇航員在月球表面和月球軌道太空站之間通行的載具系統。具體包括:從月球軌道空間站把宇航員送到距離月面更近的軌道;宇航員登陸月面的著陸解決方案;可給載具「加油」的燃料加注系統。

NASA 給 11 家公司派發任務重量等級也不同。在航天領域深耕數十年的波音和洛克希德將負責整個登月系統的改進;SpaceX 和藍色起源等公司則負責宇航員著陸系統的開發;其他公司如勞拉空間系統公司 (Loral Space & Communications, Inc) 則在它們優勢領域完成其他系統的研究。

曾經美國的航空航天算得上是「國營業務」,NASA 幾乎是美國航空航天的代名詞。但近幾年來,SpaceX 等私人公司在火箭和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驚人的建樹,而 NASA 的太空發射系統(SLS)在多年的研發期裡則經歷了多次延遲和預算削減。到川普任期,在「2024 年」以及「可持續性」等苛刻要求的背景下,為了加速重返月球,NASA 近乎打破了公共機構和私營企業的最後一道「壁壘」,不再同以往的材料採購、運送補給等合作,這次 NASA 把研發都交予私企之手,這是一個無奈但同樣雙贏的選擇。

NASA 局長 Jim Bridenstine 就在 The Verge 採訪(http://t.cn/E9YgMw6)中表示,為了盡快重返月球,NASA 在努力爭取到更多資金支持的同時,也在變得更商業化。「我們本質上是在購買服務,購買能提供把美國宇航員從陸地送上月球表面的服務。」

5 月 10 日,據 TechCrunch 報導(http://t.cn/Eod3QDm),貝索斯展示了藍色起源研發的「Blue Moon」月球著落器。除了可能將會和 NASA 合作的月球著陸器外,藍色起源還在研發兩款太空飛船。新謝潑德號(New Shepard)已經在兩周前完成了第 11 次發射任務,可以獨立著陸的新格倫號(New Glenn)也計劃在 2021 年發射。

5 月初藍色起源展示的月球著陸器 | 藍色起源官網

SpaceX 的動靜要更大一些。去年和美國空軍達成合作,SpaceX 拿下 1.3 億美元的合約。2018 年 9 月 19 日,SpaceX 公布日本富翁前澤友作(Yusaku Maezawa)將作為首位繞月旅行的「私人宇航員」,搭乘 SpaceX 研發的 BFR 火箭,進行航程約為一周的繞月環行,而啟程時間暫定為 2023 年,比 NASA 定的登月時間早一年。

世界上第一艘由私人公司研發的航天飛船——「龍飛船」也出自 SpaceX。在 3 月初,第二代有載人能力的龍飛船搭乘獵鷹 9 號火箭一同升空,而後飛船與火箭順利分離。本月初,龍飛船為國際空間站運送了 5500 多磅的貨物,完成了 SpaceX 和 NASA 簽訂的第 17 次商業補給合約。在強大的實力之外,SpaceX 的設計理念也比 NASA 顯得「先進」許多,不管是飛船內部的控制面板還是設計的航天服,都有著實用且美觀的科幻感。

對藍色起源、SpaceX 這些「為航天而生」的公司來說,NASA 像一個強硬但報酬豐厚的「甲方」,即提供了市場和競爭空間,也給出了對產品的高要求。而在藍色起源和 Space X 後面的,則是太空領域中新興起的諸多初創公司,從衛星組件到通訊系統,它們在開發航天航空中必備的不同器件和軟體。在這橫跨一代人的太空探索的企劃中,如果說 NASA 就是美國在太空探索中的「恆星」,藍色起源、Space X、波音等實力足以被 NASA 選中的 11 家公司就是這個星系中的「行星」,而那些初創企業則是這些成熟大公司的「衛星」,它們共同構成了美國的航空星系,也在共同組成著美國近十年來缺位的載人航天事業。

登月情結

2017 年 4 月,創下太空停留時間記錄的美國女宇航員佩吉·惠特森與川普連線對話,他問惠特森「美國宇航員什麽時候可以重返月球……最好在我第一任任期內,至少要在我第二任期內送宇航員上月球。我們必須加快一點好嗎?」

隨後川普政府就開始給予 NASA 財政支持和要求,登月計劃得以快速推進。在此之前,美國的載人航天領域已經很久沒有如此重磅的動作了。

上世紀 60 年代冷戰時期,在錯過了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後,美國傾舉國之力,在 1969 年把三名宇航員送上月球,讓人類「邁出了一大步」。到 1972 年阿波羅 17 號,六次探月任務派遣了 12 名宇航員登陸月球。但直到今天,整個阿波羅登月計劃也是唯一一個人類降落在另一個天文物體上的太空計劃。美蘇太空競賽也在此期間達到頂峰,幾億人放下國籍之別,在收音機和電視機前,接收著來自月球的實況轉播信號,見證著人類這一歷史性時刻。直到現在,阿波羅計劃還在發揮著影響,今年 1 月 24 日,紀錄片《阿波羅 11 號》作為聖丹斯電影節開幕電影之一首映。去年以阿姆斯特朗傳記改編的電影《登月第一人》還拿到了第 91 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獎。美國的「登月情結」從未過時。

今年初上映的紀錄片《阿波羅 11 號》大獲好評 | IMDB 網站截圖

「人類一大步」始於阿姆斯特朗,卻意外的停於尤金·塞爾南,1972 年 12 月後,或許全人類都沒想過人類親歷的太空探索之旅就此擱置,未來四五十年人類都隻將在地球研究采自月球的樣本。背後的原因,一來是在冷戰開始冷卻後,再度傾盡舉國之力、耗資巨大的國家性工程對美蘇兩個國家來說都難以承受,二來則是先進航天技術的成熟需要較長的研究時間。

1986 年挑戰者號上七名宇航員的遇難和 2003 年世界上第一個可重複使用的太空梭哥倫比亞號的失事給 NASA 蒙上了巨大陰影,每一次載人航天行動的失敗代價都過於慘重,不只是耗資,還有無法計量的寶貴生命與民眾的痛惜和失望。2011 年後,美國政府就停止了太空梭計劃,此後美國人靠買俄羅斯聯盟號的「船票」來在國際空間站上運輸人員和貨物,而俄羅斯的「船票」也越定越貴,2 月初 NASA 還在其官網上表示,考慮再買兩張聯盟號「船票」以確保在 2020 年 9 月底之前國際空間站上有美國航天員,此前 NASA 購買聯盟號一張「船票」的價格已達 8100 萬美元(大約 5.5 億元)。此外,美國仍在向俄羅斯購買 RD-180 和 RD-181 火箭發動機,以供運載火箭使用。

為了改變這種「受製於人」的情況,NASA 開始積極和航天領域的私營企業合作,比如目前 NASA 就在用天體軌道科學公司和 SpaceX 的飛船向國際空間站補給。同時川普政府也決心重現美國當年在太空競賽中的光輝。

雖然川普本人沒有多麽強烈的太空情結,但重返月球的政治承諾也並非憑空而來。美國的老一代見證了冷戰期太空競賽中美國的次次創舉,新一代人在科幻文化的浸泡中長大,卻從未見證過美國人再度登月,能在任期內送美國人重返月球的那屆總統,無論是民眾支持還是歷史地位,都注定會有一番成就。結合川普的「內收向」的國策,如果真正想要「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把美國人送上月球、送往火星,或許是最能彰顯大國國力的一個體現。

幾十年前的登月,讓人類意識到我們有著走出地球的能力,但日後的沉寂也讓已經實現的航天成就退回到了「科幻場景」。直到近十年來民營太空概念的興起,不僅喚醒了一代人的太空探索情結,同時也讓曾經被大眾認為「高不可攀」的航天技術,在一次次火箭升空中成功「落地」。從舉國之力的傾注,到國家機構和私人企業的合作,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幻想中,「太空旅行」越來越成為一個切實的目標,從未見過人類登陸其他星球的這一代人,也越來越接近那個夢想成真的時刻。

編輯:宋德勝

題圖:NASA 宣傳視頻截圖

歡迎點擊下方小程序,或文末「閱讀原文」前往峰會官網,了解本次活動更多精彩內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